2011-04-27

非戰之罪

有些時候我會想起伍晃榮,他作為體育新聞報導員,非常出色,於新聞事實與娛樂趣味之間取得微妙平衡,是一件相當前衛卻成功的例子,所以我曾經都習慣留意電視新聞,有他在的日子就會放下工作先看他;記得他,同時因為他作為球賽旁述,很差。

不知道由誰開始,總之伍晃榮在香港越紅,吹捧他做現場旁述的人就越多,以我所聽聞的故事,就是他總會拒絕,而後來畢竟拒絕得太多,所以終於都做了一場球賽的旁述,結果慘不忍睹。當時我看畢全場,只記得他說了一句話「波,係圓既」,大家就拍手歡呼,好像請他來就只為了等這條金句,無他,因為伍晃榮根本跟不上球賽的節奏,全場毫無表現。

後來有第二場,伍晃榮沒有做現場了,他轉做每場總結及簡評 (所以應該是世界盃決賽週),我覺得很開心,不是因為有甚麼特別,而只是為他做了正確決定要感到高興。

觀眾很有趣,無論一個人才華是甚麼,他們都希望看現場,看live,看急才。我不是說黃子華沒有急才,但肯定他的才華主要就是深刻的思考、細微的觀察和反覆的檢視,所以他不是林海峰、不是森美、不是林敏聰,互換而比較也是錯的。

很少很少人兼備急才與睿智,能在台上充滿自信與自戀,即場展現君臨的光芒,然後回家還可以抽離反思,冷靜看待群眾的瘋狂,幾乎是不可能的。就似是從酒樽拔開活塞,你既期望它會如香檳般噴出歡樂氣氛,同時又希望它有波爾多的歲月與香醇,你自己說,這是可能不可能?

所以,每一次發現了兩個極端的人才,就別勉強他們了好嗎?每次想起伍晃榮做旁述的樣子,我就覺得做人很苦。而更重要是,在這個世界急才是更吃香的,即時娛樂、soundbite、胡鬧,是大眾娛樂的主軸,也因此,請更加珍惜任何你所認識的,有睿智的人,別拉扯他們往舞台上受罪,就功德無量。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