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換看更了,心情有點納悶,畢竟他實在是生活的一部份。在越來越多物業管理,越來越少看更老伯的年代,香港遲早一天再沒有看更,看門口的都換上了機器,與一個個整齊西裝心口有塊金牌的仿專業人仕。他們不會再嘗試記著你的名字,一橦樓四十層數百戶上千人,只能認得你的入門pass,而不是你的校服與說話聲調。
雖然看更總是打瞌睡或聽跑馬,而且我們不知道他們整天在做甚麼,巡樓之類也不覺有甚麼用,但他們絕不是陌生人,因為只要你願意與他對答幾句,就可以知道這橦樓的所有事,五樓少女又換了男友,或是四樓王師奶最近又大肚了,你都會知道。比起家人,看更老伯更像家人。
但他們絕不是家人,因為當我們疲乏地、厭世地從外頭回到這裏,你按了升降機,回頭就看得見剛好相反,看更他正在工作︰在你覺得可以休息的地方,於看更來說卻是勞碌與搵食之處。雖然看更是收了薪金沒錯,但當我安然回到家中,所有東西都完好無缺,甚至大廈後樓梯都讓人放心的話,就應默默感激那個看更吧。畢竟,我們都有過感受,別人放工休息,而我卻還在工作,這種強烈落差總是令人沮喪。
這麼說,我和看更之間說成是朋友更合理,不過,一如所有朋友關係,假若金錢成為了友誼的基礎,感覺總是令人不安。就例如現在那個離職了的看更,他還會回來看我嗎?閒暇間的談笑風生,都不過是工作時的逢場作興?他提醒我打風了,與我關注到天氣變冷,要小心窗戶,他的制服似是不夠,種種之間算是一種甚麼關係?
雖然活在香港,我們都明白,一座大廈需要的只是盡責的看更,不瞌睡多留神,此為專業;然而身為住客總是慶幸遇上一個友善的看更,因為這種看更,讓他身處的空間不再只是「電梯大堂」,而成為了我們家的一部份。更經濟學一點講句,這些我們用錢買了的建築面積,終可成為我們「住家」的一部份。
換個角度說,這也是為甚麼舊樓比起新樓,總是更加實用。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