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印刷業開始,文字出版的限制已經消失,幾千字,幾萬字,幾十萬字,印出來,成本和時間都不是問題,很多人致力翻印經典和名著,然後,更多人需要更多著作,文字由文明資產過渡而成為消費品,於是出現了「投稿」這一個行業。
其實我們不需要這麼多文字的,說實在,作為普通人如我,隨便上網下載所謂人文經典100本,不夠,下載1000本,理應能夠填滿我們一生所能閱讀的時間。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理想國、資本論、夢的解析、聖經之類之類,我們大多數人都聽過名字,知道概況,卻總是未能讀完一次。讀完這一千本一萬本,為甚麼我們還需要專欄?
或許你會說,這個批評可以套用到歌曲與繪畫之類任何的創作,因為人類經過幾千年,作品量早就越超過任何人窮一生能閱覽的數字,所以顯然,新作品並不是舊作的註腳,功能亦不再是重覆討論經典著作的問題。真正的作用,是與今世的人保持流動的對話。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能夠一再與經典作品交流,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即時與現代人思辯、討論的對象,也就是所謂專欄作家。不會成為經典,卻能夠迅速回應讀者的需要,完全符合了消費品的本質。
所以這裏有個兩難。投稿的人總希望獲得刊載,而刊載時亦須回應讀者的需要,老套說句,就是要大眾化;與此同時,如果作者沒有鮮明的個性,沒有強烈的立場,所謂回應和交流也無從說起,也就是毫無商業價值。而大眾化與個性,在太多層面上卻是彼此衝突的。
這個或許就是創作的永恆難題,取悅群眾,卻因此失去魅力,保持個性,卻因此脫離群眾。也因此,我格外欣賞能夠叫好叫座的人,例如 Christopher Nolan,兩個字︰厲害。
順帶一提,我剛開始投稿於在【門】這個網站,雖然登出的不過是《新人買單反》與《從facebook delete朋友》兩篇,都只是轉載,還未有原創。大家還有沒有甚麼好意見?歡迎提出。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