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我最寶貴的

社會調查,以「我最寶貴的…」為題,是很聰明的做法,既可以從感受切入,又可以獲得有思考的回答,定位既然如此精彩,自然能夠吸引到讀者的留意。

稍稍需要調節自己的期望,畢竟調查的主要對象,是貧窮的人、鄉間的人與生活艱苦的人,他們未受過良好教育,也要為生活苦苦求存,所以大抵對他們而言寶貴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工具、材料,亦是很隨手的生活用品。

也因此,偶爾獨特而富個性的回答顯得搶眼及深刻,例如斷了一腳的單車師傅,對他而言最寶貴的就是另一隻腳。雖然依然是為生活爭扎,卻多少表現了一種感恩與樂觀的態度,在芸芸對生活不滿與怨忿的世界,這種想法,用一種老套的講法,是正能量。

當然閱讀得太多貧困人仕的你,大抵早就適應了這種論調︰貧窮的人往往能感恩僅有的東西,而富足的人往往著眼於自己所欠缺的問題。所以「我最寶貴的」對於只有一隻雞兩件衫與一個兒子的人來說,實在太過簡單,你試把這個問題問一次香港的年輕人,甚麼八十後九十後,尤其是網上那一群,也許沒那麼沉悶而老套,而是令人驚訝咋舌。

有時我都在想,那些堅持在農村裏過簡樸生活、目不識丁的人,似是總能懷抱感恩之情地過活;相反物資豐富了,生活方便了,就整天充滿怨氣。是的,你問問香港人,最寶貴是甚麼,未必答得出,最討厭誰?十秒內給你一百個。如果是這樣,那些所謂「改善生活」的發展工程,意義又何在?

更可怕是,本來好端端的貧亦樂生活,就是被城巿化與工業污染所破壞,於是貧者太貧,自給自足都做不到,唯有出省城打一份每個月二百元的工作。當然這種反文明的批判是有盲點的,例如我們正在享受的互聯網、電力、冷氣、各種美食、交通工具都是透過剝削鄉間的資源而獲得,而且還要照顧如此龐大的人口,胡亂批評城巿發展只是不負責任。

無論如何我還是越來越懷疑這些揭示貧民苦況的故事,不是懷疑其事實,而是懷疑其作用,即使是親臨當地的記者們,他們可以怎樣做?讓他們變成和我們一樣的痛苦城巿人,還是保持著充滿希望的鄉間無知小農民?始終,在城巿裏看到如此巨大的貧富懸殊,那份心理不平衡,比起鄉下人人一隻雞半隻蛋,嚴重多了。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