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購物,不可能總是買得到最便宜的,例如三十元一條褲已經非常便宜了,不過經常都會發現只要付了錢,在下一條街便會找到有人賣二十八元一條。一心以精明消費作為起點和目標,貪平,誰知還有更平。後悔?自責?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心理補償︰「買東西最重要合眼緣」、「我覺得前一間比較好服務態度囉」、「早買早享受,遲買少幾舊,好平常」
有一點點阿Q的精神勝利法,但又有些不同,我們不是把失敗說為成功,不是永遠把自己幻想為勝利者,而是在面對一個難堪並且想象以外的處境時,就寧可接受一個牽強的解釋,轉移視線,讓自己好過一點。這不是勝利,而是僅僅爭回少許補償,是對自己努力過的自嘲,也是向不如人意的世事表現無奈。
就像一個小男孩,拼盡努力獲得注意,事事圍繞關懷,只能換得一句「你真是個好人」「大家永遠都是好朋友」「我現在想努力讀書」吧,轉個面她就與班上「最靚仔果個」手拖手去七點半場了。該怎麼補償?「靚仔通常都身體差。」這個小男孩可以這樣想,「就算身體好,多數頭腦也一般;萬一讀書、頭腦都不錯,那麼家底應該很差;如果他竟然還很有錢,那麼就唯有相信他是性無能的。」要如此艱辛地為自己心理補償,無非都是希望「上天是公平」是真的。
不過,也許有一天你會覺得,這些補償是愚昧的,很傻,很天真。因為即使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公平,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正如即使我們想買最平,但買不到,也沒甚麼大事。你的世界忽然廣闊了。所以你不再需要心理補償,你會感到很自足,你會明白了甚麼叫做豁達。
就假如我每一次做了好事無人稱讚,有些人貪盡便宜還賣口乖,我不會再假設自己比他們來得高貴,我不用透過想像他們遲早會把靈魂出賣、他們不明白何為真正的幸福之類,作為我自己的心理補償。如果「做好事」本身就是好,那麼我的心理早就獲得我所應得的了,找補償,是因為我還停留在賞和罰、糖與鞭的物理層和生物層。
為甚麼耶穌叫門徒別理會那些在十字路口祈禱的法利賽人?雖然耶穌答應過,暗中祈禱,總會有報答,但祂更清楚,成熟的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好事本身是好,就是好,足夠了。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