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8

作個悶演說

有時會奇怪,為甚麼有些人說話,永遠都可以沈悶到不行︰明明是有趣的話題,變成催眠曲;明明是有深度的主題,就變得冗長而瑣碎。就以大家由小學到中學都聽過無數次的「勉言」或「致辭」,你記得有多少個可以用「精彩」來形容?根本全都是毫無意思嘛。

會不會覺得奇怪呢?如果我們仔細一點去研究他們的講稿,不難發現其實都是很不錯的,大多數的嘉賓用詞都很精巧,行文也暢順,教育意義也很不錯。但結果出來都是悶蛋一百分。

悶有甚麼不好?

那就是再好的內容,也聽不入耳;聽得入耳的,也很快忘記;不單忘記內容,連主講者都會忘記。沈悶的說辭,除了缺點之外,便甚麼也不剩了。 做一個精彩的演說,坊間已經提供夠多的方法,但要變得沈悶呢?以下有幾條捷徑︰

1)冠冕堂皇

被學校邀請,一定要祝學校百年樹人;被商業機構邀請,一定要祝業務蒸蒸日上;一定要用上大量四字成語,一定要確保對方貢獻良多(例如社會上有幸得貴機構熱心公益,令各貧苦大眾得以獲安寧生活之類),一定要對國家、對社會有抱負,一定要以偉人作榜樣,一定要感到未來是充滿光輝。總之,在你的說辭中,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人性是有光環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2)教育意義

做學生的一定要勤奮好學,做兒女的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官員的一定要勤政愛民……甚麼話呢?難道要相反嗎?不是這個意思,但這些教訓大家會聽得少嗎?再聽多幾遍難道會真的變好?說教的意思就是「把道理直接說出來」,例如「你要誠實公正才受人愛戴」及「你要做個勤奮的好員工」之類,但古代的伊索先生至少都講個譬喻啊,是我們的前輩、上司、嘉賓太前衛、又太率直嗎?

3)漂亮廢話

一些最「大路」最「標準」的內容,例如「做人最重要忍耐」、「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總不會有人說你錯,因為根本沒有內容嘛。忍耐?被無理解僱、被非禮、被勒索都是忍耐?失敗到甚麼時候才會成功?為甚麼有些人一出生便很成功?又為甚麼有些人不太勤力,卻總會拿高分數?當然,只有頑皮的小孩子才會這樣問。盡說些漂亮的話,肯定可以輕鬆下台,但精彩有幾多分?零。

好的文章和精彩的講辭,本來就是兩套不同思維,只為滿足自己,而不去思考聽眾的立場,那樣結果一早可以預見。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