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6

通識教育

香港學生為甚麼需要通識教育?我記得自己做學生時,老師最有力的說法,就是指很多大學生連公仔麵也不懂得煮,見微知著,雖然通識科不教家政,但肯定他們需要通識教育。

可惜通識教育注定難以成功。

我們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關注,曾經就是認為學生難得看報紙,但看也只看娛樂版,沒有國際視野;因此,很多教材源於時事題材,加以所謂「思考問題」及「課堂討論」。只不過,一個地方的土壤如何,就決定了收成如何。

第一,所謂報章傳媒,今日是時事娛樂不分家。古有書畫同源,今有政娛同宗,沒有娛樂性的新聞沒有人會刊登,甚至說,娛樂才是新聞,明星名人的醜聞比甚麼都重要;另一方面,新聞亦是娛樂,差不多只有能引起人話題的慘劇才是頭條,不賺人熱淚就不加注意。我們還可以用甚麼做教材?我們還能夠鼓勵學生閱報?出來社會工作又誰不是這樣八卦?

第二,思考問題需要豐富的知識作支撐,就算看美國總統大選,我看香港人沒有幾多個可以將全美五十個州都認識,何謂選舉人票也頂多一知半解,共和民主兩黨代表甚麼立場也是個謎,怎樣討論?不要說普通學生,就連老師家長也鮮有會討論,報章亦不會多著墨做教育。討論美國政治?不如討論某明星是否整過容。這樣的話,誰有能力帶領討論,甚至提出任何具創見或適切的見解?結果都是照搬社評。

第三,老掉牙的教訓、德育的反思都是本地教育的一個情意結,無論甚麼教育都只希望讓學生循規蹈距,知法守法,對於「討論問題」一直傾向於「有指引的討論」,離經背道極端取態基本上是死胡同。而且,具突破意義的發問,不是透過系統化的教育訓練,而是透過不斷參考別人的意見,慢慢累積而來的經驗。就例如同性戀議題,如果我們希望學生能夠發問得具深度,就必須讓他們大量了解別人的意見,不論正反或中間路線,閉門造車就只會是將老生常談返炒又返炒。

第四,我們愛上所謂系統化的教育,就是將事情事無大小都分類清楚,例如凡事都用「個人層面、社會層面、道德層面」三個層面去分析;最典型就是「六頂帽子思考法」,將所有問題都系統地思考,但是事實上世事遠為複雜,例如到底民意調查是事實(白色)還是情緒(紅色)根本無以分類,這些方式都只是一種框架,只可以參考,不能當作天書。但是公開考試的制度,本來就要求有統一的標準,試問創意怎定標準?意見怎定高低?這個問題看來連定題目的人也難以回答。

說到底,學生要通識,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識見和思考能力︰識見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深厚的知識基礎,加上對異見的包容;思考能力就是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出色的聯想能力。偃苗助長、欲速不達,做長輩的還是要先把土壤弄好。

始終,還未有大學生因為不懂煮公仔麵而餓死。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