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阿飛正傳的閱讀方式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電影,據說跟同是1990年上畫的賭聖一比,票房差天共地,以張國榮加張曼玉加劉嘉玲加劉德華加張學友,這個陣容完全敗給周星馳加吳孟達加張敏加秦沛加吳君如,當然頒獎台上就截然另一回事,活脫脫一個商業電影對決藝術電影的典範。

阿飛正傳也許真的是藝術電影,如果藝術的定義是美的話。張國榮是真正的天皇巨星完美男性,就這麼一件背心和短褲,在唐樓內鏡子前,跟著音樂獨夢,竟然都可以艷光四射,這個自戀、任性、不理別人感受的臭男人,能得到全人類的原諒,有甚麼好出奇?又會想問,香港在六十年代可曾這個樣子,暗黃、冷清、舊上海味道,包容著像張國榮這種精品的一塊土地?存在過否並不重要,將舊香港的老印象拍出來,再製造出這套電影印象,不是藝術還是甚麼?

既然是藝術電影,那麼搶著要去「解構」的人可多得很了,姑且將這個動作理解為分析好了。要做到分析,怎麼可能不用基本的字句「為甚麼」呢?但凡電影中不明白的、矛盾的、突兀的部份,作為影評人或是分析者,都應該問一句為甚麼吧。

打個比方,張國榮的養母一直都在說上海話,張國榮就一直跟她說廣東話,那都算了,在結尾劉嘉玲找上張國榮家的時候,咦,這個養母竟然就說得出一口流俐的廣東話,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如果要分析,希望把左腦的邏輯、語言思維用盡的話,大概需要這樣問。

問下去,也許就要問到底張國榮是有愛過,還是沒有愛過張曼玉,觀眾一直看下去,預期張國榮早就該忘記自己說過做一分鐘朋友的情話,因為他是一個典型的壞情人,在追求的時候甚麼話都說得出來,越浪漫越震撼的越代表他輕視愛情,他是人間色相,欠缺的也許只是周星馳手上那一杯 Dry Martiny,本質上就是一個感情玩弄者。是嗎?對不起,原來他記得。因此大家都唯有結論出︰張國榮不是不愛,是不懂得愛,不是拋棄,是逃避。

到這裏,就可以理解到獨白的意義了,那些分析王家衛喜用獨白,是想表達都巿中人們的疏離與孤獨,因為沒有對象可以傾訴,所以有些話要自己跟自己講,觀眾一邊看一邊聽,就自然有一份共鳴感。這是多麼右腦的解讀,要是用左腦的話,我會說,那是因為獨白並不會說謊,而且就算是假話,那這種自欺是非常點題,那是角色的一部份,是正傳。

話說回來,到底張國榮是記得那段說話 (畢竟是他自己的創作),還是記得張曼玉,抑或是懷念那段感情?不知道,就因為這一幕的震撼而一廂情願相信張國榮有念情,原諒他的任性,通通都是右腦的答案,因為那不是內心獨白,沒有人知道真相是甚麼。

就算張國榮任性也好吧,因為他是一隻沒有腳的雀仔,從一開始就死了,他不知道自己其實想要甚麼,只憑感情和衝動去做事,是一隻可憐的雀仔。到底張國榮是真心相信自己就是冇腳雀仔,還是打從心裏就知道自己一早死掉了呢?由養母到劉德華,一再提醒張國榮,和所有觀眾,他根本就飛不起,而張國榮亦回答不出,到底甚麼是飛起來。

答不出不要緊,因為本來就沒有人打算答,大家還在驚訝港產片,原來說要有feel,就有了feel。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