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6

已經習慣了

不久前才在台上分享,人的奮鬥,就是一生之中,不斷地超越自身的限制。很困難的,當我感到疲倦,就會想到休息,當我感到肌餓,就會希望吃飯,當我生病,就會連意志都要放棄,這就是俗語所謂的人之常情。我們怎能夠要求一個人在生重病的時候,依然抖擻精神,堅持自己每天都會做的晨操、對別人的禮數、甚至關懷別人呢?但我相信,這正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為甚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悔恨呢?就是因為我們從未試過超越自身,人類正好是一個合理的動物,既然處境總是不如意,我們的無力感就是合理的,所以我們的放棄是合理的,於是我們的失敗也是合理的。

至於我們印象之中,過於聰明,例如IQ很高的人,總是和成功沒有關係,到這時終於也有了一個解釋︰他們太快就找對了失敗的理由──不利的處境。完全正確,我們99%的失敗歸根究柢都是處境的不利,假設我們有個像李嘉誠的父親,我幾可肯定自己不會體驗失敗的滋味。至於為甚麼我們以為EQ高才可以造就成功的人,也許因為他們不夠聰明,卻倒會接納到「自己不夠努力」這個損害自我形象的理由,於是就在僅餘小許的希望之中找住了機會。

那些在反省失敗時,總能夠找到完美理由的人,永遠不可能將焦點放在「下次對自己要求再高一點」,因為這是不合理的,我已經做了應做的事,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這種類似英格蘭足球隊的慣性失敗心理,出乎意料地,與英式教育長大下的小伙子們理念一致。因為弱旅被打敗,既是合理的賽果,亦是觀眾所期望,英格蘭早就自知是歐洲二線,打出十六強成績,最合理不過,亦正好凸顯傳媒的荒謬吹捧,如果我是A.Cole,亦不會在乎球隊的出局而照開派對。

不過,這種「我這樣做是逼不得已」的反省,仍然是值得同情哦,身不由己的感覺誰都會試過,既然我知道這種反省是一種永不會導致成功的哲學,但在寬容的原則下,這依然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

只是,在這之下的,還有「既然不影響大局,我不怎麼做也是合理的」,這種自甘墮落的反省才令人感到失望。我們放棄在逆境之中追求卓越也罷,連在本份之中追求律己都一併丟掉,這種反省只能叫人感到絕望︰試問他們還會思考成功的方法嗎?不,他們最後只會想,一切都不過是大家未能配合,不夠支援,有錯都是社會的錯。

心理學書《錯覺》就是講這回事,自我感覺太良好、過於高估自己之類,很好地總結我們的問題,到最後,我們一事無成,但心理依然平衡,也許都是一件好事,到底悔恨最後還會否發生?這是一個懸念。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