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4

計算名場面

每一套經典,都必須要有一個名場面。

就像Terminator中阿諾的那一句 "I will be back",沒有那一幕,就不是經典;又像男兒當入樽裏,三井跪在地哭著說「好想打籃球」;又像楊過苦等十六載,約定之日一夜白頭,悲痛縱身一跳;沒有名場面,就不算為經典,因為即使我們忘記一切,這一幕依然把全個故事濃縮為一個永恆的片段,一直傳流,成為經典星河中的一顆金光。

沒有名場面的故事實在太可憐了,因為他們就像是沒有面孔的人,該怎麼記起?怎麼都記不起。就算是喜愛惡搞別人作品的電影,都會變得老鼠拉龜;無論你有多麼討厭王家衛,但至少他的電影總是有面孔的,每一次周星馳拿他的作品來開玩笑,大家都會認得出。

無獨有偶,大多數名場面,都是一些對白,例如 "Run, Forrest run" 、「曾經有一份至真既感情係我面前…」、「你已經死了」,如果我們記得那些台詞,就會記得那些場面,沒有台詞,就難以記起。這個情況,是否一如那些K歌,能唱易唱的才算是歌,才能夠流行,不能唱的只能算為曲,是小眾的,是難以欣賞的,至少在香港是這樣,LadyGaga的是舞曲,不是K歌。

這樣說來,設計對白的人才是一套經典的作者,場面很好,動作很好,甚至有人會認為一套電影就等如一套動作,震撼人心的亦往往是浩大場面,但最後最後,能夠留在人類心中的,洗盡鉛華,依然是那不朽名句,口耳相傳,在反覆歷練之中成為經典,就算那套電影已經亡佚,就算那個故事已經忘卻,就算那份情懷早已消逝。

報紙專欄提過,在香港做寫劇本的,收入很微薄,一套電影劇本下來可能只分到兩、三萬元,相比起電影明星的幾百萬片酬,這份收入算得上連尊嚴都沒有。而且,收入已經少,起貨卻很急,難怪很多人批評,香港電影的故事自相矛盾、反智、低俗、對白無聊,到底是水準低所以只值此價錢,還是創作人將貨就價呢?不得而知。

但假如創作人、導演希望在作品裏加入一兩句有心插柳的精彩對白,應該怎樣做?到底經典,是一次神來之筆,還是一番精心計算?如果經典是可以計算出來,那條公式又是怎樣製造的呢?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三年又三年」來自哪裏?

回想自己的過去,可曾有過任何精彩的對白呢?也許沒有,因為我們都是在合理的地方,做合理的事,說合理的話,遇上不合理的情況,只會合理地感到洩氣,合理地抱怨,合理地失敗。有多久我們沒有忘記困難,只專注追求成功?有多久我們沒有輕視挫折,擁抱著唯一的希望?只有不放棄自己身處的現實位置、努力創造奇跡的人,才能夠講真對白,造名場面,然後昇華成為經典。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