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萬一家裏發生火災,只能夠帶一樣東西離開的話,我可能就會把電腦拿走。原因就是實在有太多工作、太多回憶放在裏面了,有一些失去了的話就補救不了的資料,例如大量的合照和文章,即使能夠用光碟備份,我也盡可能都儲存在電腦裏,好像只要時時都存在身邊,就不會消失。
不過後來又有點不同,因為自從有了facebook和網上日誌之後,發現備份的需要改變了。當然因為網上的資源近乎無限而且又方便,upload和分享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儲滿一疊疊的光碟用作備份的年代很快就會過去,所以通通都放上互聯網之後,電腦也不過是瀏覽工具。
但更重要的,不單是互聯網改變了我們儲存的習慣,更重要是它那分享的本質,改變我們儲存的需要。即是說,以前我們收藏東西,是因為它對自己的記憶很重要,現在我們存在網上,是因為它對我在別人面前的構成是很重要。例如一個新朋友,如果沒有facebook、沒有blog、沒有msn,我們便好像不太認識他,他在我們的心裏的形象便會模糊,或是如互聯網前的時代一樣,是局限於特定場所的關係,脫離那個地方便成為不相干的人,例如上司和顧客。
所以很多人拒絕add 上司和顧客,因為那就會打破那限定的關係,而是互相分享大家的「存在」(簡單說,就是個人資料、感受、生活照片和歷史),然後成為朋友。
甚麼是「我」?以前就是一疊疊相簿,細訴幾十年來是如何活過來、去過甚麼地方、見過甚麼人,那就是我存在的證明。現在呢?就是一個又一個網上的連結、對話記錄、分享的相片和當中的comment、朋友的清單和關係,也因此,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備份相片,而是保存好你的account和密碼。簡單講,就是世界變。
XXX
因為留意到一些疏忽照顧子女的案件,便跟朋友說起,如果做醫生要考牌、做司機要考牌,因為都涉及操作複雜工具的技術,兼且運作時會影響人命,那麼生兒育女又為甚麼不需要考牌呢?隨便一對男女,高興起來便可以生一個、兩個甚至幾多個都可以,然後隨意教育,甚至虐待,這種影響更可能延至三、四代,涉及幾十條生命。為甚麼成為父母是可以如此輕率?
退一萬步,同時考量過收入問題、學歷問題或是意外問題,生兒育女之前強制接受一個教育課程,至少能有一個思考養育兒女的機會,被人提醒有子女之後將會預見的困難,及提供一定的處理方法,這不是最低限度實際地幫助得到那些未出生子女嗎?
我們不能選擇父母,甚至無法避免受到父母虐待,但這種不幸,作為旁觀者實在大可以協助減輕痛苦,甚麼事都訴諸所謂「生育是自然而然」,不如連車牌都自然一人一個吧。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