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政策也許是不人道的,但在國家未想好如何提高大多數人口的收入前,不斷增加的餓孩子但不足用的低學歷勞動力,似乎想來想去都是一種負擔。戶籍制加上添丁要罰錢的政策加起來,背後的邏輯就是有錢人不但要保持既得利益,還需要增加人口,至於窮人,最好就四個變兩個,兩個變一個遞減下去就好,至少保持了暫時的國家穩定。
換個角度看,似乎也是件好事,因為從此以後中國人再也沒有親戚了,只有爸爸和媽媽,然後就是他們的爸爸和媽媽,如此類推,至於兄弟姊妹、表甚麼、堂甚麼、姨姑叔舅通通都成為歷史,有甚麼好處?首先,我們再也不需要記住這麼多複雜的名字了,至少到現在我還未能記住甚麼是兒甥,甚麼是侄兒,至於姨丈的堂表哥是我甚麼人,也許真的有個名堂,但肯定沒有人想知。
另外,團年飯甚麼的不但容易相約多了,而且再也不需要逐個稱呼然後還要逐一回答關於「讀到幾年班呀?」「有女朋友仔未呀?」「結婚未呀?」「生仔未呀?」沒完沒了,就舒適度來說其實真的不錯,兼且萬一父母不在,也無懼叫錯那些一年才見一次的長輩。
而最重要是,世界上討厭的人何奇多︰討厭的上司和同事令人煩躁,但總有下班時間;討厭的明星明人嘩眾取寵不勝其煩,但上網即可自選台;至於討厭的親戚呢?不行,他們是一輩子的親戚,是世世代代的親戚,是你媽媽會跟你說「一場親戚嘛」的親戚。假如你討厭上司,正常,討厭某個明星,正常,討厭你的親戚,正常,但總有人會指罵︰你沒有親情。也許因為這種特殊的關係,所以一個討厭的親戚,特別討厭,而一群討厭的親戚,令你想死。
一個人受過父母養育之恩,得到快樂童年兼且愛的溫暖,長大之後希望報答親情合情又合理,但那些根本僅存血緣關係的所謂親人,沒有交集沒有溝通,我們所需要念的親情是甚麼?或者可以解釋,我們所愛的父母,正是由那些我們所不熟悉的親戚,組成他們的過去,是他們存在的一個元素,所以我們孝敬父母,也當孝敬那些長輩,和愛屋及烏的原理有種近似。
這個理由可以嗎?也許太薄弱了,所以一個親戚好地地,大家還可以相安無事,有需要時還會噓寒問暖出席紅白二事,不過只要這個親戚不識好歹,硬要搵著數講是非擺架子,所謂血緣關係就馬上會化成一道憎恨,難以修補。倒過來這種有仇必報的感覺也許太有道理了,甚至因為同一個父母於是成為親戚的兄弟姊妹,說到底還不過是「念在一場親戚」,反起面來大同小異,要是對方尋自己著數也無可口非。
念在一場親戚?這句口號,也許算為一種宗教觀,背後的理念就是,相信一個人會僅僅因為「有血緣」而待你好,這是一種設身處地的良好願望,是梁家輝梁朝偉的難兄難弟那份感情,因為有緣成為一場親戚,正是上天的某種恩賜。所以,念在一場親戚,你就原諒他吧。
可惜,念在一場親戚,唔搵你笨搵邊個笨?唔借你錢搵邊個借?唔還你錢你又可以點?這才是香港的版本。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