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1

名正言順做草根

甚麼叫做富爭議性?最低工資就是一個例子,去到哪裏吵到哪裏,正反雙方近乎沒有相容的餘地,而且兩個陣營都各自各有不同的立場和取態,一旦討論起上來便沒完沒了,這就叫做富爭議性。

兩個立場的理據其實都很容易理解,甚至近乎常識的地步。例如支持者就是相信太多人被剝削了,不但是underpaid,而且工資難以生活,所以最低工資的法例,實際上是保障一個人的生活水平,更重要是保持一個願意工作的人的自尊,看起來是一種以勞工個人感受出發的角度。至於反對者則主張一旦立法,會增加老闆的經營成本,如果引發結業潮,最終受害的依然是勞工,兼且工資普遍上升,導致通脹的話,其實勞工的生活可能一樣艱苦,這樣看來似是以經濟學的角度作討論。

支持者認為反對者冷血,只看大局不看個體,不理解人民疾苦;反對者認為支持者盲目無知,只知道煽動精緒,卻不明白生意難做。既然如此,難怪爭論沒完沒了,因為自由巿場的理念再好,實踐起來的矛盾,即使是專家也未能完滿,更何況只是區區的小巿民?

如果是心靈大師的話,也許會說︰「真正的富足不在於薪金的多寡,而是對現實的知足,所以不論最低工資是多少,人們最需要的依然是學懂知足常樂。」這個當然很有道理,不過多少就有點像逃避問題,我們想要的答案,可能依然是真實、物質上的富足,而不是心理作用。

但所謂真實的富足是甚麼意思?很多人說今天的香港人已經很富足,例如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容易就能夠使用乾淨的食水,香港各區都有免費圖書館,身上穿的並不止於蔽體還可以美化自己,要簡單有衣食住行,其實毫不困難,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洗衣機。但為甚麼依然很多人說自己太窮?不但如此,貧窮並非只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演變成一種道德問題。例如一個清潔阿嬸月薪只得三千八,那是「可恥的」薪金;而一個機構願意給保安員一萬元以上人工,是「有良心的」。也許大家同樣是人類,卻有些人輕易賺取幾千萬,有些人卻一生人都只在賺幾千元,這是人類整體的一種羞愧,不公平變成了不公義;但誰要為這些不平等負上責任?

稍加整理之後,我們可以知道理想的社會是人人富足,而富足不是指購買力、不是實際買到多少東西、也不是夠不夠生活,而是指人與人之間在財富上的差異有多大;換句話說,「基層」的出現,其實就是不公義;反之在以前大家一樣的甚麼都沒有,誰也是貧窮,倒沒有人在意「貧窮」兩個字。

最低工資能夠替基層取回尊嚴嗎?

細想一下,以往清潔阿嬸賺取每小時二十元,別人跟她說這是公價,雖說生活艱苦,但至少在賺取一個等於自己付出價值的薪金;變成三十元最低工資後,她收入多了,不過就更清楚自己現在賺的,是最低,是全香港最低的工資,而她亦變成最確實、連法律都認同的最底層。她,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低下層,一個收入多了的低下層。

我想到的就只是如此。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