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8

劣作亂寫

即使是林夕,都會有差劣的創作。但很多人會問,為甚麼如此一個專業的填詞人,一個德高望重的創作者,一個包攬了半數流行曲的真‧K歌之王,可以接受自己有這些污點?畢竟,再過三十年,待林夕死後,他的詞也許就能夠成為中學會考課程,或至少是一道題目。

可能是趕交貨,可能是人情債,可能是狀態差,人們如此解釋,而我相信根本創作就需要有劣貨。因為人的創作意慾就如鐘擺,往來復還,審美疲勞正好就讓劣作取回平衡,否則就如橡筋一直拉至極限,結局只會是撕裂,然後死亡。

這或許是個藉口,讓我能心安理得的,隨意的,寫一些普普通通的作品,內涵不豐富,湊合湊合一點瑣碎而無謂的想法,就如此交貨。不過,他日回看,難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嗎?回味昔日的隨心想法,沒有經過太嚴苛的挑剔和籂選,如此直率幼稚,多麼像一個人,而不是一台機器。

而創作最有趣之處,正是今日你所寫最不滿意的地方,某一天會覺得其實很有味道,某一幀角度構圖光線都荒謬走板的相片,他日再看竟如此趣味。有時,你實在不知道甚麼是優,甚麼是劣,特別當你已經學得夠多理論,例如黃金分割,最後你倒期待能拍一張違反定律的照片,哪怕是劣作,這就是創造力的泉源。

如果有人問為甚麼要有劣作,或許,因為這個人並不懂創作。

啊,對,這一篇是劣作。哈。

The Nok

2011-01-25

Google旅行

既然有google,為甚麼還要去旅行?

總有一天,人們會如此問。事實上,早就有不少人在旅行以先,透過google徹底調查想去的地方,然後在google map上視察清楚主要大街和車站,最後還用google預約全部酒店、機票和簽證……距離實現網上旅行,其實只差一步。

當然,早就說過,旁觀看見和置身其中,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古堡、看世界杯、看選美會、看北極光,但是遊走在古堡裏,坐在球場看台上,全方位欣賞美少女,冰鮮在北極光的垂簾之下,與電腦前double click的體驗截然不同,對,就是體驗,旅遊並不只是看,而是混集著五官與情感的不由自主刺激與亢奮。

但又有何不可呢?立體視像會議恐怕不能再算新聞,來到一日,3D google map未必是難事;再者如香港般收集全球珍品,甚麼北海道限定雪糕、法國特產紅酒,一日來就能夠在超巿買到,至少,我們還可以淘寶。

或者不能再像住在青年旅舍,輕鬆沖一杯地道咖啡,與同坐一室,來自韓國的一對女大學生攀談;但在網上與俄羅斯、日本、澳洲和阿根廷的異鄉人,一同google南非旅行,談論大家對眼前映像的感受,同時又share正在追看的電視劇,這又如何?

不過,如果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於美好回憶,所以工作沒有記念的價值,而假期與節慶就必須要拍照;與此同時,回憶是依賴於「親身」與「踏足」,正如拍一張照片,哪拍與別人影的是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同一時間,就只有自己拍的能喚起回憶。也因此,回憶的珍貴,就在於路是你自己走出來,照片是你自己拍出來,要流汗,要疲倦,這種生活才算有意義,而網上旅行則依然不是同一回事?

The Nok


2011-01-21

雖然不是最平

Shopping的秘密,在於你永遠不知道要買的是不是最平。

終於看中了一件外套,很不錯,價格和質量都令你感到滿意,最大問題是你不知道這是否已經最便宜了,因為這趟旅程還未完結。如果你買它下來,然後在隔一條街就看見更便宜的話,那種難以自圓其說的心情實在無法形容,替自己心理輔導,說早買早享受?才不過一條街;說這是緣份?少來自欺欺人;說這是無可奈何?事實上就是笨了。

既然如此擔心,不如就遲點買好嗎?這實在很可惜,因為你知道自己根本不會再回來,就因為如此一百幾十,你錯過了一段大好姻緣,你覺得如果把它帶回家,未來日子就會快快樂樂,但這一刻王子卻要為一群未見過的公主,放棄現在已經夠漂亮的小白雪,浪漫都沒有了,情趣都沒有了。

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情願不買,因為即使最平,即使每經過一間舖頭,你都能帶著勝利者的笑容離開,但我們都不願意拿著一袋二袋繼續整個提心吊膽的旅程。Shopping正是一場賭搏。正如每一個計劃退休的人,總希望快樂是留到最後,所謂最後的勝利者才是勝利者,是我們堅定的信念。一段人生最好是如何?是能夠在最後一間舖,買到最平最靚最無憾的貨。

如此說來,街尾的店舖確有著獨特的地位,既然每個遊人都帶著一舉收成的願望而來,店主就有責任為我們提供最理想的存貨,讓我們不至於空手而回,白白錯失締結良緣的機會。

但這也許是一場複雜的心理戰,因為我們如是永遠把期盼留在最後,坐鎮尾門的老闆又豈會放過生剝旅客呢?的確,熟知客人心理的那些商人們,早就知道即使我們的期盼落空,最平最好的其實已經在旅途中錯過了,來到終點,我們始終會找到理由來買一個記念,即使貴一些,即使差一點,但總勝過空空而回。就像如果我們快死了,反正都無需保留,何妨又總結得積極些?

The Nok


2011-01-19

Where We Shop

如果說旅行有甚麼地方會令人不滿意,也許就是對旅遊書的愛與恨。

香港人喜歡去旅行,而旅行書早就「自成一國」,不論是書展、書商或是圖書館,都穩穩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即使不會是best seller的十大,但肯定長賣長有,而且每年封面翻一翻,把廣告改一改,和教科書一樣再版後,買的人依然要乖乖付錢。

有甚麼愛恨呢?雖然往日本的飛機上,每對香港遊客都手拿一本,而且一眼就看得出,因為又是那幾本,但這正因為旅遊書太方便了。至少,只要根據旅遊書而行,甚至依從內頁的行程路線圖、預算表及注意事項,這次旅程肯定精彩。

但是,這又是甚麼樣的「自由」行呢?對旅遊書的恨,正正在於我們失去了一份自由,就是透過表現個人品味和風格所表現的自由,與千千萬萬個崇日的香港人一樣,往涉谷藥房朝聖,往新宿歌舞伎仃膜拜,透過旅遊書,我們與一般旅行團最終殊途同歸,再也說不上是自由行。

也不是啊,我們大可以放下旅遊書,真正自由行吧。才沒有呢,因為旅遊書的強大,確實掌握了普遍香港人的品味,簡單來說就是喜歡消費、遊樂場和假裝欣賞藝術品。不止如此,我們與我們的社群還被名勝所勝,就是你到了一條普通的商店街領略地道人情,別人似懂非懂;但你到了表參道uniqlo,啊,厲害。

有沒有第二個選擇呢?有的。互聯網雖然不錯,但地道的宣傳,地鐵的海報,巴士的廣告,更讓旅客真正進入社區;還有,大方接受旅遊書的教導,放棄所謂自由行的虛名,歡歡喜喜地迎接屬於香港人的品味,這種快樂,就和吃貴的就等如吃好的一樣,簡單而輕鬆。

說下去,如果我可以替香港出一本旅遊書,名字會改做「Where We Shop」,不要再介紹遊客來女人街和彌敦道被人呃吧,讓他們去我們真正去的地方,旺中與信和、荃灣眾安街、元朗大馬路、沙田新城巿、灣仔188、加年威老道、觀塘裕民坊。以及,我樓下賣七蚊一碗綠豆沙的好味道粥店。

The Nok


2011-01-16

第二頁

上一頁

小克從來沒有想過,一天看得最多的網頁,會是google字典。雖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工作上竟然有這麼多電郵往來,有這麼多生字新字要讀,這是他從來未想過的;當然,還在說用書用書,也許有點out,畢竟上網查字典太方便了吧?雖然他自己正在讀的iPad,名字也算是電子書……

「這麼巧?還在勤力的看書嗎?」一把聲音打斷了小克的沉思。望上去,聲音來自眼前一位高佻的少女,眼大大水汪汪,放下手上剛買來的咖啡,話說畢便逕自坐下來。

「才不巧呢,我每晚都在這裏看書,倒是少見你來啊,」小克回答,「不過我正在覆電郵而已,最近工作太忙,都少看書了。」

「噢,是嗎?我剛買了卡繆的《流放和王國》,正打算坐下慢慢看呢。你還記得卡繆嗎?」

「沒甚麼印象了。」小克笑笑回答說。

卡繆嗎?怎麼會忘記呢,小克心裏說。因為這個人正是他和初戀女友分手的原因,很傻很天真,當天那一場嘈交正是由討論卡繆的存在主義開始。當年他們都喜歡讀書,還是很深很深的書,他們還喜歡辯論,到後來,就分手了。而眼前這個少女,星兒,正是小克的初戀女友。

「不過這本書不好找呢,我幾乎找了半天,才在一個二手書房撿到。」星兒托著鰓,左手慢慢地攪動杯子裏的咖啡。

「這樣冷門的書,找得到才怪,可能是你才會買呢。」

「對啊,說起來,你現在的女友都看書嗎?」星兒漫不經心的一問,倒令小克感到有點突然。

「沒有啦,」小克笑得有點無奈,「她比較喜歡打機吧。」和星兒分手後這幾年,他換了三個女友,汲取了初戀的教訓,再也沒有找一個愛看書的女孩,都找了普通港女。對小克來說,或者感情就是簡單就好,女朋友並不需要和自己一樣愛看書、愛思辯,愛情這回事並不是數學與科學。所以,女友越換越不看書,雖然,女友也越換越快。

「是嗎?打機都不錯呀,會打機的女孩子受男孩歡迎呢。」星兒續道。

小克不以為然︰「一般啦,還得看是甚麼機,畢竟遊戲甚麼的沒甚麼好討論。」其實他心裏明白,雖然嘴裏厚道,實際上他還是覺得港女們很膚淺,但沒有辦法,膚淺的感情比較靠得住。但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小克呷一呷自己點了的橙汁──對,不是咖啡,因為最近他讀了關於公平咖啡的文章,覺得也許橙汁會比較公平──便抬頭看一看星兒,說︰「不如待會一起去『那個書店』溜一會?」

那個書店,小克和星兒都心領神會,因為這就是他們相識的地方,也是他們最常一起去的地方,亦是他們最後一起的地方,那個書店就是那個書店。

星兒不禁猶疑起來。

小克也暗暗吃驚,亦覺得有點失禮,因為那個書店不是普通的地方,而自己正有個女友,難道因為實在不太滿意,而希望舊情復熾?他說不上來,但或許,去一趟這個書店,就可以讓他找到答案。一切只待星兒的答覆。

「好吧。」

就這樣,他們坐車前往那個書店。

在車上,兩個人都沒有說話,或者是沒有甚麼好說,又或者是覺得尷尬,又或者,兩個人都正期待甚麼事會發生。

然而,等待他們的,卻只是一間待租的空舖。 (待續)

The Nok

下一頁

2011-01-14

一百萬人的神奇

為甚麼人會有黑眼圈?因為他沒有用眼霜。這就是我們的本末倒置。

但沒有辦法,在一分耕耘、半分收穫的殘酷世界裏,甚麼神奇的事都令人太過期待,例如不用做運動、不用節食,就可以一take即減的藥丸藥茶,或是通頂飲酒再食煙,然後一杯就回復精神的養命酒,或是甚麼都不用做,打枝針就可以變得聰明健壯有自信。本來早一點睡,才是消除黑眼圈的正解,不過我們寧願相信眼霜和面膜。

為甚麼我們買不起樓?因為樓價太高了。

這個答案似層層,不過同一條問題換成郵輪、火箭、無人島的話,同一個答案就會變得太可笑吧?因為有些東西我們買不起,未必是因為它太貴,而是因為我們太少錢。但我們不單相信只是樓價太高,還將房產視為基本權利了,即是說,只要夠十八歲,就應該能夠憑身份證換一間屋。

如果溫總,如果曾特首,有勇氣的話,面對「年青人投訴樓價太高」,回答「為甚麼我買不到樓」大可以說,「是因為你未夠富有亦未夠努力」,甚至說,「你錢不夠,賺夠再說,樓是留給有錢人買的,冇錢人?租吧。」

世界的定律,似是美容類廣告一樣,不談合理不合理,只談爭取不爭取,這是「沒有醜的人,只有懶的人」的變奏。一個人要求神奇的事,叫做發夢,一百萬個人要求神奇的事,就叫做權利。還好,人是甘心受騙,雖然電視機提過一百萬次任何品牌化妝品成份一樣,但貴的依然比平的好。誰說人是理性呢?

The Nok

2011-01-11

道德之想像 2之2

「推己及人」不過是小學生的道理,與耶穌教訓人「若要人怎樣待你,你便要怎樣待人」一樣,足足二千年,人類到底學懂了多少?

這是關乎想像力的問題。我們會尷尬,會「唔好意思」,會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自律,這些都與兩個假設有關,就是「如果別人是我」或「如果我是別人」,我就會/不會如此行。這是一個非常強的道德理由,真的,假如我販毒,勸我甚麼會坐牢、害到別人甚麼甚麼,都不及想像自己就是吸毒孩子的父母如此充份,如此有力,這是一種近乎直觀的道德理據。甚至,不止於道德領域,在較為溫和的「公德」領域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這也是最弱的道德理由,因為根本我就不是別人。我打你,對,如果我想像我就是你,我就明白你會覺得很痛,但我本來就不是你,所以疼痛甚麼的,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真正值得我思考的,不過是打完你之後,會有甚麼後果,例如會被其他人打之類。忽然之間,道德沒有了理由,變成了更簡單的利害考慮。

這是個議題,因為一個孩子成長,最起初總是conditioning,行為依據獎勵和懲罰,到底從何時開始,會變成根據道德觀念?也就是說,一個人相信某些行為是對的,僅僅因為它就是對,某些行為是錯的,只不過因為它是錯,而不再取決於它帶來甚結果,這種轉變是成長的重要課題。

如果由利害考慮變成推己及人,是一種成長的話,顯然有些人沒有成長過,直至老死都沒有道德想像力;亦似乎有些人成長過頭,例如某些環保狂熱份子或是素食者。但我更傾向相信,道德想像力,更依賴於社會和文化所給予的空間,就像我們說,創作想像力依賴於言論自由一樣,而這裏所需要的空間,就是對道德價值的信任。

想起自己小學時老師最常說甚麼嗎?就是「怎麼你們不懂得自律?看低年班的同學都比你們好」,其實不是我不懂自律,正好相反,我就是明白甚麼是自律,所以我會計算自律所帶來的好處,至少我清楚,在我的朋友之間,服從老師的好學生是沒有價值的,這樣我為甚麼要想像假設我是老師?如果一個地方,一整天吹捧經濟和發展,唯一接受的行為只是與政府合作賺錢,而行善卻擾亂公安是罪行的話,道德想像力當然就會窒息而死,取而代之就是最極端的利害精算。

香港人也不要太得意洋洋,一個富同情心卻貧窮的人,越來越被認為是太戇居了,雖未至於會因為地產商賺到了錢我們就大力吹捧,但心底裏還是說,如果自己也是搞地產就好了的話,其實早晚會有這一天。

The Nok

2011-01-10

道德之想像 2之1

前面的女仕很尷尬。尷尬得我也不敢望著她,恐怕會令她更難堪,而事實上,在場幾位人仕都沒有狠狠盯著,最多,也不過是偷偷瞄一下,然後又假裝自己正在看別的東西,或是隨意等待,但誰也知道,前面這位女仕很尷尬,因為她還未找到銀包,長長的人龍就正等待她把錢繳出來,而這位女仕越著急,看起來就越找不著。

找不到銀包,毫無疑問不是道德的問題,完全不同於殺人、非禮或是說謊,但卻可以引發出類似於羞愧、無地自容、尷尬的情緒,這個時候,我相信她不會希望被問到名字,不會希望心上人(如果有)看見這情況,甚至希望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情況就像我們做了某些違背道德、法律和良心的事情。那該死的銀包。

有些人感慨,(某些)大陸人就是欠缺了這種有點像「道德」的羞恥感,所以香港人看見他們隨地大小便、隨處蹲坐、隨地吐痰、打尖插隊,仿如一群吃山長大的野豬,忽然放到高貴的自助餐廳裏,也不是犯甚麼法,但就是吃到令你覺得噁心,而偏偏牠們曉得付款,並且付得豪爽。於是,那個該死的銀包,不錯,它令女仕感到丟臉,但正因如此,你會感到一點點自豪。

這個小小道理,與內地多番造假問題以一種聯想串連起來,就使我們感覺到,整群的中國人,都欠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核心,一種屬於道德領域的核心概念、動力或是本能之類,於是,他們不單不羞於打尖、不羞於隨街大便,甚至不羞於說謊、造假、不顧而去。這種感覺,令很多香港人覺得,內地,是危險的。

如果說這個核心是甚麼,也許像最初提及那位女仕一樣,就是一份於道德的「想像力」,就是想像到如果自己就是正在排隊的人,必定會對這位遲遲未找到銀包的女人不耐煩,而這種想像,將會使得自己無地自容。的而且確,假使那些製造毒奶粉的人,願意想像自己就是受害嬰兒的父親母親,怎麼可能做得出來?

The Nok

2011-01-06

恩怨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孔子由此推論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雖然未至於要報仇,但恩待仇人就等如惡待恩人,看來這個孔子比較理性、合乎現實,也因此,我們似有一個不寬恕的理由。

但為甚麼要報德?我以為,凡是施恩的人,都已經抱著不望報的精神,如果望報,那就叫做投資,而不是慈善。一個真正樂善之仕,早就該明白施予本質並不是我強你弱,所以我救你;行善都不過是承認自己的幸運,接受施予者角色由天而授,借人之手施恩,這才是有德。

但由此推論出不用報恩嗎?太快了,至少耶穌都會問,十個醫好的麻瘋病人,為甚麼只有一個人回來道謝呢?為甚麼要求人回來道謝呢?幫了人,就算他不多謝你,你不會損失甚麼,而就算他多謝你,也沒甚麼值得你沾沾自喜。但感激,就是如此不同,就算我們多麼自信,毋須以別人的欣賞來支撐自己,我們永遠都喜歡別人有一份感恩之心,甚至說,懂得感恩才算是人。

整個報恩和報怨的故事,從開頭的問題就錯了,以為恩怨就不過是天秤的兩邊,放在哪一邊就用哪一套,不用思考嗎?真的,以德報怨並沒有錯,如果因此讓對方知恩而感激,這就是真正的恩德,如果以怨報怨卻亦可令對方知錯,也是恩德;否則,直如孔子所說,你愧對以恩待你之人,因為你是真正漠視恩情、於仇恨無知,不論你是無情無義,或是一個老好人。

那些甚麼都能感恩的人,我是由衷欣賞的,真正從心裏相信,每一天都是賺回來的人,才會真正享受每一天;至於那些以「神的試煉」和「上帝早已預備」來幸災樂禍的孩子,卻是最可憐。

The Nok

2011-01-05

愛的空想

還有人期待一段轟烈的愛情故事嗎?

所謂轟烈,說的就是犧牲;浪漫,就是為了討所愛的人喜悅,放棄了重要的東西例如事業、金錢、時間,甚至是生命,這就叫轟烈,就像富裕的男人為著心愛的女人放棄繼承祖業,或是年輕的少年為了愛情,甘於做牛做馬之類。萬一,犧牲是雙方的,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就不只是轟烈,而是轟轟烈烈了。

但這個不再有巿場,因為大家都知道,王子和公主到故事結尾,不論有多幸福,始終都要搵食,也要供樓,還要湊仔。王子公主不用嗎?這就是他們幸福的原因了。所以,轟烈的愛情故事再也沒有巿場,太幼稚,太脫離現實,要大家download下來看都實在有困難。

於是看愛情電影,最多人討論的,不是浪漫的成份,或是男女主角如何迷人之類,而是更為現實的「愛情觀」,例如木門對木門,例如男人都是信不過,例如識得返屋企就ok,例如愛情就是找一個完美拍檔,所謂愛情觀,就是建築一個我們所相信的愛情世界。唯一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觀點,到底work唔work。愛情電影,就似是一場空想實驗。

可惜,這場空想實驗,到最後也只會是一場空想,因為我們早早假設了愛情是有general rule,我們以為理想的愛情,建立於完美的愛情觀,我們幻想自己,有能力去選擇愛侶,有分析對象的技術,但我們都錯了。愛情是一場精神病,說這句話的人太有智慧,命運就是如此戲弄凡人,真正的愛上一個人,往往就推翻了他自身對愛情的看法。

為甚麼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這就是了。

The Nok

2011-01-03

閱甚麼報?

當報章雜誌習慣了刊登互聯網上的圖片、討論區的八卦、twitter的一時之氣時,代表了甚麼?或者你會說,這是傳統媒體力量的轉移,這是互聯網發聲的時代,或是甚麼第四權的權力下放至人民,終於是現代民主的完美體現云云,說來說去都是指互聯網的力量越來越大。

我的看法是,這反映了新聞的真正意義和水平。

讀書時,老師常提醒過要多讀報紙,曾幾何時傳媒更常常調查學生的閱報習慣,要是同學只看娛樂和風月版 (沒有人會認啦),少看港聞國際的話,老師們就要多加留意喔。要是萬一同學們根本不看報紙,這就大件事了,這是香港教育的失敗之類。於是,剪報成為了一份功課。我不是陰謀論的說,這是報業搞出來逼使學校訂報的謀略,但顯然一整代人的心裏,都相信讀報是有意義的,至少就教育來說。

我已經很久沒有買報紙了,連免費的網上新聞亦越看越少,最可怕的是,我不但覺得沒有與人脫節,而且感覺一點問題也沒有,實在,有甚麼新聞是不知道就「很有問題」呢?

細看的話,現在我們的新聞主要分為幾類︰政府的、災害的和法庭的,而這些新聞總括而言,我們都只能以一聲「哦」來回應,就如不論你怎樣鬧,你都改變不了政局和政策,亦救不了災害,更無力與法庭抗爭,除非,你身在其位。但假如你身在其位,你早就用不著看新聞,港聞版於你而言亦毫無作用。

今日的港聞,其實就是一部部別人的劇本,毋需怪責香港人善忘,因為別人的事有甚麼好記著?真正重大的新聞,對了,就是明天早上你要去見工,昨天婆婆過身了,或是下星期準備搬新屋,就如我們在討論區裏的桃色紏紛,在互聯網瘋傳的一張相片、一段video,這才是新聞於我們的真實意義。不是互聯網影響力越來越大,而是我們對傳媒的期望越來越合符現實,閱甚麼報?關心自己本身就是一份功課。

The Nok

2011-01-01

對話,第一頁

對話,有一份超越時空的魅力,就像聖經,就像柏拉圖對話錄,就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單是對話內容,而是對話這個形式本身,已經是一個經典。

這個世界有太多情境,太多個別例子,也許根本從來就沒有定律和general rules,所謂形上概念總餘有一角遺憾,就像最精細的相片,也不可能反映出相框外的景色;而智者們對話之間隱隱散發出來的真理,如繪畫一樣不精確,卻能在適當的地方留白留空留有餘地,這樣反而超越了故事和作者的背境,填補那未企及的領域與時空,回應我們今日特定的訴求。

也就是說,小說是最偉大的體裁?也許是,也許不是,因為真正偉大的不是文字,而是讀者,只有偉大的詮釋和演繹,才會有偉大的作品,正如猴子和猩猩得到了死海古卷後,最聰明的一隻都只能夠拿來做廁紙。作者要有經歷,才寫得出富感染力的對話,讀者亦需要有耐心,才可以將一篇對話昇華;假如成功,這會是怎麼一份力量?

榮幸得到朋友字遊的參與,開展了這個對話,這一篇先由他開始,我也不知道往後的走向,即管看看會如何。

The Nok

----
【第一頁】

一看到這場面,我忍不住馬上打電話給宜興。劈頭一句「黃金屋…沒有了……」。

「……你說,是我們買二手書那間黃金屋?」

「嗯,我剛剛經過,正打算入內看看呀芝那本新書來了二手沒有,想不到人去樓空,只剩下一間空舖……」

彼此再痛心疾首了幾句,我沉重地掛上了電話。一直在我身旁的甘寶忍不住發問:

「行行下,見你停在在舊書店門外發呆,又突然拿起電話急急打起電話,我還以為書店老闆欠你錢著左草你要報警。原來不過將這個不算太壞的消息告訴書蟲,仲要講到眼濕濕,好心你兩個啦!而家咪幾好,你地以後可以腳踏實地做人,將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上,唔駛再躲在果個虛擬的書世界入面。」

「更重要的事?哈,看書竟然不算重要事?難道看書竟成了浪費光陰的無益玩意?難道竟成了逃避現實的工具?」

「我又不是說多看書無益,如果你是看跟學業有關的參考書我不會阻止,可以幫你考到好成績嘛。但你又不是主修文學,看那麼多張愛玲呀溫瑞安呀李天命呀巴金呀, 呀,定還是巴哈,無所謂啦,總之睇這些書有何益處呢?有時間,你不如做些實際點的事,例如一早學我苦練電單車技術,現在好歹也是香港花式電單車代表隊成員,試過上報紙,在花式電單車界都算有點名氣,有一技傍身。日後退役了還可以做電單車教練,算是無後顧之憂。」

面對甘寶的一番搶白,我還來不及回應,他又連珠炮發。

「不過唔理學音樂玩運動,現在才起步可能已太遲,但學不到我不要緊,你大可以學下我地個中學同學巴菲貓,佢無野叻,但十八歲果年將由細儲到大果筆利是錢拎哂去買股票,剛好早兩年隻隻近股都一上巿就爆升,佢話咁快就儲到第一桶金,上個月同學聚會佢先話賺夠首期可以買樓。佢又係一個成功例子,下星期就係今個月的同 學聚會,你今次唔好再甩底,跟股神巴菲貓學下投資。」

「難道我們的價值觀只能建基在金錢之上?只應做有實利的事?難道你未試過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嗎?難道你未經歷過執筆忘字,把所學都還給了老師的悔恨?」

「兄弟!你醒未呀?面對現實啦好無?在香港地,錢到用時才真是方恨少呀!執筆忘字好悔恨,埋單先發現無帶銀包仲無面啦!」

在這一刻,我沒有再回應的意欲。不是同意了甘寶所言,但沒有完全否定他的說法。或者,他的想法才是適用於今日香港社會的一套呢,我何妨仔細參詳一下?(待續)

字遊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