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2

處理失敗

有時都不禁同情做老師的,因為把考試變為競賽,優勝劣敗,人們就說太殘忍了,這麼會削弱孩子們求學的動力,變成只問分數不問知識,非教育所為;把競爭部份除去,盡可能變成個人成長、只論過程,人們就說這脫離現實,孩子從學校畢業之後,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面對這個世界,白白浪費學習的日子。

不是無法理解啊,因為處理失敗從來都是人生最困難的部份。無可避免,一個人總會遇上失敗,甚至總是遇上失敗,然而除了些可有可無的金句例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哪裏跌倒就哪裏起身」之外,到最終我們還是得靠自己避免二次失敗。

所謂二次失敗,就是指面對失敗的方式失敗了,失敗之後再失敗一次。有兩種,各走極端︰第一種是有如聽到患上絕症,先是拒絕承認,然後忿怒,再之後就是無盡的沮喪;第二種是馬上結論為失敗的宿命,是遺傳了失敗的基因,沒有沮喪,亦無從說起振作。殊途同歸,兩種二次失敗的終局都是不能從錯誤中學習,不能從災難中蛻變而出,而是退化回一粒懞卵。

一個是只準備好接受成功,根本沒有想過失敗,甚至將事情的失敗,演繹為人生的失敗、個人的失敗,從滿滿信心的自我形像一下打破為千瘡百孔的敗軍之將,崩盤。另一個是從來未準備過接受成功,一直都像等待著失敗的來臨,好讓準備多時的千百個理由倒籠而出,根本天生就是失敗者,是敗犬,成功需激運,失敗是常理。

生活就是不停的嘗試,成敗正是下一次嘗試的指標,而不是上一次嘗試的獎罰。這種理解,方能幫助一個人重新認識成功的樂與失敗的苦,既不是拒絕失敗,也不是拒絕成功,不會養成沒有準備失敗的習慣,更不怕養成不準備成功的心態。是啊,如果生命只有一場競賽,例如會考,不合格就代表玩完,那麼二次失敗是合情合理,但如果生命是不斷的競賽,根本沒有衝線點,又何以憂亦何以喜?

說回學校,該有競爭還是沒有?其實分別也不大,要是所謂家長,從來都只迷信好成績與好前途,不問意義與價值,只問數據與收入,永遠,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前。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