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6

閱讀的成本 2之2

如果書本是一件商品,其價值就在於盛載著多少知識的話,那麼它是一件可悲的商品,因為知識都是無價的,從兩個角度來說都是。

無價,是無以評價,因為知識代表著人類智慧和經驗的累積,努力、天份加上機遇,背後的價值是難以計算,一旦計算,就像是侮辱了這些偉大的先行者,所以如果我們替知識分類,然後標籤上不同的價值,在本質上就是荒謬似的,試問我們從何判斷數學的價格,相比起歷史,是高還是低呢?

無價,也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免費的知識,一句說話無論有多大啟發,一個概念無論有多超越時代,最後總會流傳到網上,到wiki,到youtube,然後,就是免費。有沒有人會為一句已經感動過的說話付費,然後再聽一次呢?恐怕沒有。

但事實就在眼前︰我們的而且確因為書本,因為知識,而慢慢累積起今日的智慧,建立起現在這個飽滿的自我,面對著書本這個啟蒙者師,我們怎能夠不恭恭敬敬,懷著感恩的心情去為它做點甚麼事呢?例如付費。

或者,書本原不是販賣知識,它其實是一位引導啟發的老師。

說起上來,閱讀是一件與別不同的事。我們時常用「經歷」來形容閱讀的感覺,例如我們相信閱讀一本書,會帶給讀者一次私人的經歷,這份經歷與看電影、電視甚至打機截然不同,因為閱讀的節奏和氣氛,是由讀者操控;更重要的是,閱讀對讀者充滿要求,它要求讀者與作者對話、思辯,它要求讀者理解文字的意思,及它額外的意思。如果要比喻的話,閱讀更像是一次「歷奇」,一場「探險」,只不過是精神上,而不是肉體上。

這麼說來,關於定價一本書,就不是探討知識值多少錢,而是評估一場經歷的價值是幾多,例如看一本偵探小說,裏頭的佈局、迷情和機智,到底有幾多樂趣,而這份樂趣對比起去一趟海洋公園又差幾遠。但我們明白這顯然會失敗,因為閱讀的樂趣,實在有太多程度依賴讀者的閱讀方式和能力,不像機動遊戲,讀者隨時都會放下書本,暫停閱讀;而更關鍵是,幾乎每一本書,都無法透過外表,就能夠讓人想像到閱讀時的樂趣。

封面?書名?也許是可以的,可以令人拿起書來,可以令人忍不住買下來,但是有幾多閱讀經驗,到最後能與它的封面和書名相稱呢?於是書價這個問題,最後唯有都交給書商和巿場,看作者能容忍最低幾多稿費,加以印刷和發行的支出,扣除後看能獲利多少,這就是一本書最現實的價格。這是它「真實」的價值嗎?我不知道,因為畢竟一套《蘇菲的世界》還不用五十元。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