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有好好打理《車窗望》,是有少許覺得這個類似於自言自語的地方,是不需要打理的。例如 Facebook Timeline 本來沒有放 Banner,很簡陋的樣子;這裏的頁面也只更新過一次,變成現在的樣子之後,覺得挺簡單,不影響閱讀就算了;然後「一click助養」的那個廣告位,也是就這樣放置好便算;甚至一個似樣的 like button 都沒有,所以朋友說《車窗望》FB fans 這麼少還是咎由自取。
哎,現在總算有了,每一篇文章的左上角都有一個 like button,終於可以跟這個 like like 時代接軌。至於文章結尾的「討厭、精彩、唔知up乜」依然保留,不會取消,大家可以盡情地評分。
認真而深切的反省過後,我認為自己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相信《車窗望》是理所當然的沒太多支持者,因為每一篇都是我相信有經過思考的文章,而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思考,所以和寡正表示曲高,值得高興;但另一方面,我會因為一篇文章多人喜歡、多人認同,而又覺得自己很不得了,飄飄然。所以呈現出一種很別扭曖昧的態度,甚有一種「願者上釣」的取向,即是「我不宣傳,不推廣,只想有深度的讀者自己忽然、無端端、失驚無神找上門,然後還要愛上車窗望,這就最高尚了。」一直都害怕承認這點。
會出現這現象,相信根本是我害怕文章經不起群眾考驗,人多了,真正厲害的人讀到了,然後我自以為無敵的文章,就露出馬腳。於是就自己製造一堆信念,說其實不介意人數啦、人少最好啦、重質不重量啦之類,但認真去檢視的話根本都站不住腳。
幾年間,這裏已有差不多 500 篇文章,很多以前想寫的題材都寫過了,未來的 500 篇要開始新的思考內容,我會在第 500 篇時多說一點。不過最重要是,我覺得自己多少有點認真看待了自己的迷惘,雖然不代表會寫出更好的東西,但至少希望言行更加一致。
沒有了各種帶有偏見、私慾、自尊心、嫌麻煩、仇恨之類的想法,也就是所謂雜念,就可以得到最真實而可靠的答案。而這個過程很痛苦,結果卻很痛快。
The Nok
5 則留言:
沒有能滿足所有人的方法啦...
Keep follow!
Keep going!
自首:忽然、無端端、失驚無神找上門但沒有深度的潛水讀者。
LC
竟然有留言
多謝大家
不知道為甚麼第一次看這裏的文字印象就很深刻
都是喜歡思考的人 謝謝分享 多多指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