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7

遠比想像中好看的《王者天下》

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認知,我僅僅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次序,及一大堆四字成語,例如負荊請罪、一鳴驚人、斷袖分桃、臥薪嘗膽、抱薪救火之類,至於人物方面,主要是知道嬴政,其他都是零零散散的甚麼春申君、楚懷王之類,加上孔子,就完了,沒有貫徹的理解,也沒有完整的大局觀與細節分析。尤其是相比起之後的楚漢相爭,及更著名的三國時代,本來應該更精彩的春秋戰國卻只是秦始王的個人表演。

畢竟我們認識歷史,總是受娛樂文化影響,三國演義及三國無雙的影響力不用多說,即使楚漢相爭我們也至少有中國象棋留下來,而春秋戰國則僅有一部《尋秦記》紅得起,所以我一直都覺得嬴政確實就是趙盤,哈哈。

確實很可惜的,畢竟稍為翻查史書,就會看到大量有趣的描述,例如「戰國四大名將」就是白起、王翦、廉頗及李牧,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全部都留有非常豐富的創作空間,但除了四字成語斷斷續續的故事,一般人真的很難將整個局勢變化大致說出來。通常一談到戰國,就是說「秦很厲害,其他六國慢慢等秦國消滅,完」,是這樣嗎?

據說《王者天下》在日本和台灣都很紅,尤其是日本,早就動畫化和遊戲化,但可能中文譯名及畫風問題,一看就覺得似低質港漫,所以在香港的話題性遠低於其他漫畫,但是事實上這漫畫的創作水平相當高,好幾個部份的處理手法可說是教科書式表現。

這作品是建基於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而主角竟然是不突出的李信,他在歷史留名的主要事跡,就是後期因為輕敵打了一場大敗仗……這會是少年漫畫常見的熱血勝利英雄人物嗎?但這正正是漫畫的成功之處,因為它交代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歷史上很多出色的人物,可能當時是極之重要,卻會因為一次失誤,或沒有帶來決定性的勝利,於是在歷史上無法留下英名。這種想法貫徹於漫畫之中,同時是漫畫創作方向的主軸,天馬行空之餘卻又情理之內。

其次是戰爭的處理,著墨於很多細節上的戰鬥,例如小隊的協作、小規模戰術的運用,相比起不少戰爭漫畫,要麼就幾十萬人衝來衝去,沒有代入感,要麼就只是武將單挑,變成純粹格鬥漫。雖然《王者天下》都不免俗,熱血型武將單挑還是會常常出現,主角也實在是開外掛,但作為漫畫來說其實已經很不錯。

至於國與國的交戰,也不再是純粹的戰力比高低,或是不斷的鬥熱血和謀略,竟然還有重重的歷史前因加進去,例如連載至今,漫畫不斷強調上一代名將的事跡,如何影響著戰爭的發展,不再單純以「黃金一代」來顛覆世界,而會表現出一種很有歷史味道的立體世界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真實感。

有人認為︰「明知結局都依然好看的故事,是最出色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最終秦滅六國,沒有懸疑,但這作品依然比想像中更好看。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