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大學情

或者是偏見,但每當我聽到「嶺南就像一個家」的時候,不單肉麻,也更加有輸了的感覺。情況一如你想介紹女仔給朋友,推薦說優點是很健康,又或看到朋友生下孩子,你讚那 BB 很像爸爸,其實都是拐個彎,默認了他們本來沒有甚麼吸引人的優點。所以當一所大學,要拿「像個大家庭」「人人都愛它」「嶺南人很XXX」之類來說它好的時候,感覺更加尷尬。

也不是想說嶺南很差,但事實上我入讀,是因為中大和浸大都沒有收我,而同時我亦把嶺南放進清單內,所以就變成「嶺南人」,僅此而矣。嶺南大學確實是收了 AL 成績比較弱的一群學生,事實如此,但這個和愛呀、大家庭呀其實沒有關係。而且我所認識的港大中大甚麼學生,他們都有自己很愛的社群,那些宿生會甚麼文化傳統也很激烈。現實是嶺南自豪的東西,其他大學都有,但其他大學自豪的東西 (例如學生 AL 成績),就是嶺南沒有。

可能你會說「博雅教育」,但其實每間大學都有自己命名的版本,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它是口號多於實質影響,因為真正塑造學生的,是學分遠多於理念,是人際關係遠多於宣傳單張,現實也是如此。

在甚麼大學畢業,於香港其實還真是小事,沒錯,很多人驕傲自己是乜大校友,也因此得到很多人際網絡、合作關係之類,但是只要你由屯門畢業之後,去其他大學報個甚麼碩士課程,一兩年,你想自稱是甚麼大學畢業其實都沒問題了,我有朋友就是這樣。先讀了嶺南學士,再去港大讀碩士,那麼你說他是嶺南人呢,還是港大人呢?

不過我明白的,AL 成績差本來感覺就不太好,讀了嶺南還被人質疑算不算大學生,這個階段也不是未待過,只好等排名更低的大學上來,然後心理就會平衡;如果還未等到的話,那麼強調大學那「人性化」的感情一面,亦可以彌補到與其他大學生的地位差距,不失一種心靈自妥之道。

而假如有人認為自己真的不是追求心理平衡,而是真心喜歡嶺南,又或功利地覺得,如果所有嶺南畢業生都自豪並團結起來,也是一種身份的增值,其實都沒有問題,畢竟感情這回事往往就是這樣來的,先結婚,再培養,傳統來說也是一種方法。

始終,當一個人要把身份和自信建基於一所大學,或許從最初就錯了,對於自己是在哪裏畢業,無法一笑置之嗎?在香港裏,沒有甚麼東西是永恆的,包括大學。總之,讀大學很開心,講完。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