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1

要活得輕鬆快樂

要活得輕鬆其實很簡單,做低一級的事就可以了。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讀到小學四年班,就會覺得一年級的功課很簡單,到了中學,又會覺得小學很簡單,到了大學,又會覺得中學的東西很簡單 (好像不是)。總的來說,就是做人要求低一級,生活就會快樂好多。

所以人生的煩惱不外是做不到所謂「該有的」程度,因為你已經是四年級,所以你就要讀到四年級的課,又因為你已經到了中六,所以你就要考試入大學,又因為你已經30歲,所以你應該要有月薪30k之類,這些標準是由誰訂的呢?當然就是專家。透過統計學總結出「最普遍」的程度,然後規範到每一個人的身上,甚麼考試平均分、入息中位數全都是這種東西。而甚麼叫做快樂?就是由這些標準的勝利者、上位者來決定,你不單達標,還比一般人好的話,就有資格驕傲並快樂,否則只會痛苦地追逐,然後痛苦地失敗。

最大的問題當然是,這些要求是不是無理呢?甚麼叫做「該有的」?這些規則有甚麼意義?這是每天大學生都在發的問題,很多時所謂抗爭,其實就是看不過眼這種種標準、規範、制度、劃一、刻板,因此要質疑,要聲討,要推翻。

違抗既定標準當然是可以的,還原自我,是無論何時都會快樂的事情,困難只不過是我們生存不到而矣,就算生存到,也得不到別人的讚賞,即使會活得輕鬆,也不容易獲得滿足。所以人生最高興的時候,正是既可以隨時隨地去抗爭,同時又有一群人讚賞你的抗爭,並且不愁衣食。

因此最有自我感覺人生勝利者的條件,就是做低能力一級的工作,然後花點課外活動時間去抗議社會不公,並且認識一群覺得抗爭本身已經很有型的朋友,最重要是拒絕與親戚來往,因為親戚是最喜歡拿自己做標準來比較的物種,這樣的人生就會快樂得多。

怎樣是最不快樂?接觸得太多比自己高級的人,例如老師、上司、長輩,然後做一份薪金高但吃力的工作,而又沒有時間去做點抗爭平衡心理,並且只認識到其他同樣在掙扎的苦難同胞,交叉感染負能量,還要經常與其他親戚食飯、聚會甚至住在一起。

很多人自稱被逼過這樣的人生,是因為不得不兼顧父母的感受,要賺錢交家用,又要讓老人家看到大家齊齊整整感覺快樂,所以不開心也沒辦法。我在想的是,到自己做父母了,會不會又要下一代重蹈覆轍呢?又要求他們按我的標準去過活?而更重要的是,沒錯,為甚麼那麼多大學生畢業後會「沉淪」「妥協」,因為我們必須要再想清楚,「活得快樂」到底有幾重要?到底是不是必須的?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