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6

恩怨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孔子由此推論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雖然未至於要報仇,但恩待仇人就等如惡待恩人,看來這個孔子比較理性、合乎現實,也因此,我們似有一個不寬恕的理由。

但為甚麼要報德?我以為,凡是施恩的人,都已經抱著不望報的精神,如果望報,那就叫做投資,而不是慈善。一個真正樂善之仕,早就該明白施予本質並不是我強你弱,所以我救你;行善都不過是承認自己的幸運,接受施予者角色由天而授,借人之手施恩,這才是有德。

但由此推論出不用報恩嗎?太快了,至少耶穌都會問,十個醫好的麻瘋病人,為甚麼只有一個人回來道謝呢?為甚麼要求人回來道謝呢?幫了人,就算他不多謝你,你不會損失甚麼,而就算他多謝你,也沒甚麼值得你沾沾自喜。但感激,就是如此不同,就算我們多麼自信,毋須以別人的欣賞來支撐自己,我們永遠都喜歡別人有一份感恩之心,甚至說,懂得感恩才算是人。

整個報恩和報怨的故事,從開頭的問題就錯了,以為恩怨就不過是天秤的兩邊,放在哪一邊就用哪一套,不用思考嗎?真的,以德報怨並沒有錯,如果因此讓對方知恩而感激,這就是真正的恩德,如果以怨報怨卻亦可令對方知錯,也是恩德;否則,直如孔子所說,你愧對以恩待你之人,因為你是真正漠視恩情、於仇恨無知,不論你是無情無義,或是一個老好人。

那些甚麼都能感恩的人,我是由衷欣賞的,真正從心裏相信,每一天都是賺回來的人,才會真正享受每一天;至於那些以「神的試煉」和「上帝早已預備」來幸災樂禍的孩子,卻是最可憐。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