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欣賞耶穌,但不欣賞耶教 (下)

在人們眼裏的耶教,不問政治,只問性事;其實更準確的,是教內教外普遍就像兩個世界,沒錯,他們都要買樓,都要讀書,都要食飯,然而有幾點本質上的概念,是值得人們去理解及研究,以真正明白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首先,無論你覺得香港有幾差,肯定原始教會興起來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更加差,那是專制獨裁、奴隸處處、知識貧乏的世界,一如耶穌所言︰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醫生,在一個充滿痛苦仇恨罪惡的土地上,宗教淪為爭奪權力與財富的工具時,耶穌出現並且醫治人類的心病,信仰沒有去改變政局,卻著力改變人的內心。

所以信仰在本質上,是不害怕沒有普選,不害怕買不起樓,更不害怕三餐不繼,這不是一種神打之類的賣藝,而是精神境界的標誌。沒有幾多個人做到,但信仰道路所指向的,從來都是向內而非向外。這是本質之一。

此外,耶穌並不需要教會。就信仰的本質而言,教會是多餘的,因為任何人都不需要經過教會來獲得救贖,而且從來都不是先有教會才有耶穌。那教會為甚麼還存在?因為我們都不是耶穌,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正如嵩山少林可以下山拯救武林的高僧從來都是少數,更多人始終還是一念佛祖,一念淫僧,上一刻還在布施濟世,下一刻就在貪嗔痴怨,人類在信仰上搖擺不定才是常態。一個讓人在最低限度維持於信仰道上的地方,讓人等待復甦的機會,其實即是病房。如果耶穌是醫生,那麼教會就是病房。這是本質之二。

來自佛教的比喻,當一個人中箭,他還有興趣知道箭的構造、射箭的藝術嗎?沒有,他最想的就是馬上拔箭療傷。所以宗教信仰以最大限度去解決人類內心的惡疾,因此無可避免失落了處理世情變化的篇幅。即使不是出於刻意的無知,但要從信仰的語言中找到可堪處理當下政治的理念,非常艱難。

別說教內之人,即使是普通人,要有貫徹而合理的信念,以回應每一個政治議題,也是非常困難。例如香港選舉制度本身就不公義,那麼你還應該去參選嗎?參選是認同這制度,而不參選則連表達政見的機會也沒有,誰是誰非?沒有深刻閱讀政治的人,太容易犯錯。拿著企圖處理普世人性問題的聖經,去解決當下眼前的政治謎題,即是搭飛機去樓下便利店買包煙。這是本質之三。

不欣賞耶教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更大的問題是教會頭頂有個不合理的光環,無論是教內教外都對它有不準確的期待與反感;再加上很多聖經裏的信念,在今日已經成為普世價值,除了對於性的想法。於是突出成會被外界聽到的訊息,無論教內教外都越來越誇大諸如婚前性行為或是同性戀對信仰的影響,這成為了基督教與社會唯一有連結意義而又有爭論趣味的話題,至於性愛與整個信仰價值的嚴謹結構,則完全變成一堆堆 soundbite 口號。

沒有必要故意去同情耶教,因為確實有出現權力腐敗或是愚民教育的情況;但也沒有必要故意仇視耶教,因為從本質上它所追求的東西,並不回應你所渴望的事情。因為只要你沒有偏見,香港的教會就和香港一樣,都有無知的人、討厭政治的人、熱情的人、愚蠢的人和聰明的人,買不到樓的始終都買不到樓。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