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0

天才需要誰?

這個城巿實在太需要天才了,枯乾無味的生活、毫無驚喜的事業、等待死亡的退休、醜聞不休的名人,有沒有甚麼事可以讓人覺得,這個地方真的有希望在明天呢?我們實在需要天才,一個天賦異稟的少年人,年紀輕輕十二、三歲,就已經可以考高考、讀大學,還說自己將來希望做一個科學家,又可能想做一個政治家,繽紛美麗的未來在等待著,令人覺得這個世界有所謂「無限可能」,明天原來也許可以更好,世界也許可以改變。

所以天才都過不了十八歲的,一旦變了成年人,還有甚麼好期待呢?一個三十歲的男人,懂得四十五歲的知識,有甚麼好出奇?更何況,根本就沒有所謂四十五歲的知識。因此天才總是夭折的,他只要過了十八歲,我們就要換個對象,從頭再期待一次,再滿足一次。沒有人關心那些天才成年後的際遇嗎?有,不過習慣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希望成為科學家的那一位,成不了第二個愛恩斯坦,而那個夢想做政治家的,亦做不成邱吉爾,最後通通都只是一個起步比較早的普通中年人。

最諷刺是,偏偏愛恩斯坦小時候就笨得不像樣,被喻為世紀天才的他,名譽是來自他對世界的貢獻,改寫了現代科學的教科書,將科學推到另一個層次,這就是天才。天才,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城巿裏變得平庸化,只是僅僅比人走快幾步,就已經被稱為天才兒童,背負不恰當的期望,不負責任的讚賞,消耗了「天才」之名應有的鋒芒。

幸好現在大家改口稱之為「資優兒童」,即是說,承認那只不過是比較聰明而矣,兼容了人家的多元智能理論,就訂出一套又一套兒童發展的計畫。問題是,對那些孩子來說,甚麼是比較幸福的呢?一個中二的學生,由於成績好就跳級至中六,與年紀差一大截的人一同上課,心裏到底怎麼想呢?他會經歷初中生無無聊聊的初戀,或是放學一起打籃球飲汽水嗎?還是終於就賣身了給他這個太顯著的優勢?

這麼多問題是未有答案的,因為甚麼是幸福誰也不太肯定,例如有些足球員一直踢到三十幾歲,書也沒有怎樣讀,名成利就又怎能說不幸福?但有些好像是舉重的,除了訓練就是比賽,然後最後得到的,就是一身的傷患和奇怪的身型,但他這個人生從四歲開始就是這樣走過來,在他自己的視角來看,到底他開心不開心?就算宏觀多一點,人類因為他而更新了舉重的紀錄,又如何?

但總有一天,天才們被這個城巿太重視的時候,就是他們的末日,因為他們再不是人,而是一個又一個大眾的娛樂。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