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9

書展與書

書展結束了嗎?不太清楚,因為沒有去也沒有留意,而每年這幾日,又到了香港人集體行動、羊群呼應的時間。

所謂集體,當然就是灣仔人頭湧湧、排著隊擠入會展、買了門券拍攝下來再上傳 fb 洗版,不單要參加,還要告訴所有朋友自己有參加。而第二種集體,就是年年都說書展變質、投訴色情寫真喧賓奪主、反思香港閱讀風氣與書展入場人數成反比的矛盾。這兩種表態,就每年一次有如節日祭祖般出現,真是你不倦我也悶了。


閱讀確實是一件很私人、很平常的事情,去圖書館借一本書從來都不需要update facebook,讀完一本小說,也不用Instagram分享,自己讀完就好了,可以讀下一本。經過多年來人們的鞭撻,我覺得今年情況其實稍為收斂的。

題外話,當新聞說某本寫真被逐出書展時,人們就群起讚好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分明大家都不喜歡淫審處之類的落伍保守,但另一邊又贊成收緊書展的尺度。咸書不是書嗎?睇咸書就不算閱讀了嗎?睇完咸書順便自瀆一下,難道又不算為閱讀報告?話說淫審處在進行改革諮詢之類,但我覺得在香港這種環境,最終可能還是原地踏步。

但其實只要我們接受得到「書展」核心的價值,其實不是「書」,而是「展」的話,早就應該可以更加豁達。就如同所有展一樣,本質就是推銷,就是消費,那麼人們去書展只為買書,而買書只為供奉不為閱讀的話,已經是一種人之常情。買單反不拍照、買焗爐不整餅、買啞鈴不運動,一連串這種幻想自己會做但最終事與願違的結局,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不陌生吧?反正香港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閱讀,那麼出現書展來刺激消費,讓作家們有個賺錢的機會 (如果有),總算一件慈善事業。

只是最根柢的問題,還是我們過於神化「閱讀」這回事,永遠不承認其實閱讀也不過是學習的其中一種方式;閱讀很有趣,但也只是芸芸娛樂興趣之一;閱讀擴闊眼界,亦只是眾多擴闊眼界的工具之一,也僅此而矣。「沒有讀過莎士比亞名著就算枉費一生」之類,是經不起質疑的,例如「尼泊爾高僧畢生只修念佛學與哲學,又是否枉費一生?」神化閱讀,很多時候就是愛看書的人在擺架子的方式,過度美化自己的經驗,然後強加於人的價值。

不要把閱讀看得那麼高,去書展就不會有任何光環,讀書也就變得平實,然後閱讀才可以重新引起平凡香港人的興趣。是的,咸書也是書,有何不可?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