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附近一株鳳凰木終於變化了,在整個夏天驕傲地爆發著的綠葉,還有一直不肯凋謝的幾朵紅花,一直等到中秋還是這個樣子,很厲害,但這幾天終於變成蒼黃的老樹,赤艷的紅花也變成外表醜陋的豆角 ── 是的,我是這樣稱呼的 ── 秋天總算是到了。
是不是很有中學範文的感覺?這種生活微枝末節的小故事、小劇場,所說的都是不太重要的瑣碎事情,跟現在的社會氛圍格格不入,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
在傳統媒體當道的年代,也就是上世紀末,電視與報章是我們最重要的資訊來源,競爭也十分激烈,當時已經很多人預言︰「沒有新聞,只有頭條。」即是說,為了搶到別人的注意,每個傳媒都是搜刮出最誇張、最煽情、最注目的消息,並且要化成相當精簡的文字,第一時間吸引群眾目光。
但畢竟一份報紙不可能只有 A1,它還要有 A2 至 A30 或者更多,而且觀眾有的是時間,他們在「當堂嚇一跳」之後,絕不會希望「原來得啖笑」,所以傳統媒體還是要有一大班人,在為這些頭條撰評、探討、深入調查,不論水準如何,至少還是仔細得多。
到了這個時代,群眾的小道消息淹浸著整個互聯網,人人爭相成為下一個成名的人,所謂「上位」,甚至將「頭條」極致化,變成純粹「口號」,而且越激越有巿場。A說「某某像狗一樣」,B就說「某某是隻狗」,然後C就說「某某比狗還差」,D最後說「這侮辱了狗」,不是很熟悉的流程嗎?
所以,在互聯網上,越來越多是關於大格局、大氣候、大環境的意見,以最宏大同時又最激進的取向搏取群眾的注意︰
1) 香港獨立是唯一的出路
2) 世界盃是體育界最大陰謀
3) 地球暖化的世紀騙局
4) 香港電影業的滅亡宿命
5) 大專教育的徹底失敗
6) 地產霸權如何消滅香港經濟
之類之類,政治、體育、環保、娛樂工業、教育、醫療、經濟等等,這些都是最受歡迎的話題,不論是討論區、社交平台或是 blogger。那些甚麼「我家裏的小貓最近吐了很多貓毛」或是「我的露台最近新種了三株仙人掌」,相比之下,沒甚麼巿場的,甚至有一種「國難當前,你還在說這些廢話幹甚麼?」
或者香港真的是危急存亡之秋也了,上得太多互聯網,人多少也會有這種感覺。不過,試試放下這些大格局的話題,重新審視自己每天路過的樹木、看到的藍天、遇見的陌生人,重新思考對自己來說,甚麼才是「生活」,然後讓自己有一個空間,去感受生活的變化,這會讓你與其他人有所不同。
當然,更多的人只是純粹冷漠,連身邊的事情都漠不關心,只喜歡戴耳機聽歌,這是另一個課題了。
The N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