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錯過的年代

很多人說香港的八、九十年代是黃金時代,騰飛的經濟自是不在話下,即使很多人跟著名嘴說這裏是文化沙漠,本土卻一直輸入大量日本動漫文化、歐美音樂與電影,更從中孕育出我們自己的東西,尤其音樂與電影更成為 Canton Pop 與港產片。主權移交十五年,我們才驚覺原來香港已經是香港,文化上語言上意識上不再是大中國的一部份,原來八、九十年代是那麼美好,我們那麼自豪。

我是出生於這個年代,可說是幸運,也可說是不幸。幸運是我還能夠耳聞目睹這個舊香港,還能隱約分辨到底是我們偏執於美化過去,還是真的曾經美麗;不幸是,假如過去確實如此美好,如今這地卻直走下坡,就像吃一個不太甜的橙之前,先吃了一個熟透了的芒果,這種感覺大家都懂。

我錯過了周星馳。我幾乎沒有去過戲院看他的電影,從來沒有感受過《逃學威龍》、《賭聖》、《國產零零漆》在戲院裏給觀眾的震撼,那種全影院的人一同爆笑、笑到喊、笑到顛的情景,我沒有看過。即使我已經背熟了他所有台詞,但遺憾地,我錯過了。如果今日百老匯之類會把它們放到電影院重播,我覺得我會買票入場。當然,還有《他來自江湖》,重播也沒有用,電視劇是要全世界一同追才有意思的。

我錯過了王家衛。也是電影,但我認為最可惜的錯過了《東邪西毒》。這陣子看了《終極版》,我無法想像當年的人,抱著看武打片的心情入場,卻看了一套空前的文藝作品,卻又如此精彩,叫人目瞪口呆,到底會是怎樣的光景?有幾多人,在看了這作品之後,深深愛上王家衛?又有幾多人,反而極端地討厭他?我都很想知道。至於《阿飛正傳》,如果當年我有去看,大概我的中學生涯會精彩十倍 (會嗎?)。

我錯過了黃子華。我從來沒有買過票進場,到我懂得欣賞他的楝篤笑時,已經是大學畢業的時候,那差不多等於《無炭用》、《兒童不宜》之後,然後才重看他以前的表演。他和李小龍是很多哲學系學生的偶像,很多人深信「啊,就只有讀哲學的人才做得到這種表演」云云,而我認為,只有黃子華才做得到。看了他的《娛樂圈血淚史2》,這20年來,他成為了香港人的寶物之一,但是他也開始老了,還有幾多場楝篤笑呢?有幾多場屬於我這個年代的作品呢?

不過,我沒有錯過龍珠和美少女戰士,沒有錯過其他曾經還很清純的日本卡通和當年的大量兒歌,沒有錯過四大天王、沒有錯過青龍水上樂園,也還深深記著當年的「回歸情懷與矛盾」,命運,時代,格局,當年還是初中生的我,世界看來還真是很宏大。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