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和所有父母一樣,有些時候會覺得「啊,原來女兒還真是聰明」之類,可能是看到她自己穿鞋子,或是她會自己搬小椅子再企上去站高一點拿東西,因為之前女兒是嬰兒,懞豬豬,所以任何這些新出現的動作,都令人覺得她「幾聰明」,越來越像「人」。
其實女兒已經16個月大,會懂這些東西應該也很平常,甚至各種極像成年人的動作,或許都是純粹的模仿,跟聰明沒甚麼大關係。不過我們還是會因為女兒看來幾聰明,而強烈的沾沾自喜。
甚至開始煩惱︰「萬一女兒是資優的話該怎麼辦?」由於看得太多港台節目,說甚麼香港教育對資優兒童如何欠缺支援,又說資優學生會在課當裏駁嘴不專心,然後又探討到底應該要集中發展資優生的潛能,還是讓她過一個「平凡」的校園生活云云,好像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沒完沒了。
讓孩子「做自己」是這個時代一個很流行的說法,特別因為我們幾代人都經歷過「父母把自己的理想 / 願望 / 遺憾,通通強加於兒女身上」,所以這一代的人特別強調讓兒女做回自己。這是個很有魅力、很吸引的概念,畢竟每個人都忽然好像被提醒,是啊,我們都希望做回自己,而不是變成上一代的複製品。所以對於資優的孩子,我們特別憂心,恐怕他們被埋沒,被平庸化,失去了自我。
但事情還是會繼續複雜下去,例如對於天才來說,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幸福?與發展潛能作為前題,犧牲幾多東西,例如所謂「童年」,才算是平衡?然後,如果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智力發育比別人快,比別人更早進入了研究院,進入無窮的知識之海,與無數浸淫最前端知識的前輩一起工作,跟三十歲才進入的人又有重要的分別嗎?甚麼才是真正的對一個人好,尤其是天才?
幸好,這一切全部都是幻想,一種類似「如果中了六合彩就如何如何」的幻想。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問題是還原基本步,是如何讓女兒發展自我。不過核心問題是,甚麼部份才是自我?更準確地說,怎樣去區分「個性」和「任性」呢?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困難,在車上街上看見那些哭扭在地、父母毫無辦法站在旁邊的孩子,我們除了想衝過去一巴煎暈他們之外,其實我們所說的「讓孩子做自己」到底是說甚麼?
The Nok
5 則留言:
很有趣的見解!
若果以佛家的觀點來說,人的自我,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在變。例如,我差不多在中六才想清楚自己大學選修甚麼科,而選了甚麼科又影響了我將來的事業路向和思維模式。結果是每一個決定都對我的性格和命運有一點點影響,性格和命運都是既有天生也有累積的成份。
所以我覺得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家長怎樣對待他影響很大。所以不可能完全不管教,不管教反而害了他,讓他以為自己是小霸王,人人都要服他。管得太多又有反效果。當小朋友逐漸長大,家長看見子女開始有更好的判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要逐漸放下權力,讓他控制自己的時間和思考自己的志向,家長只能引導,但不能管得太多了。
路過多口,莫怪!
多謝留言,不怪
我廿一歲,冇咩人生經驗,不過路過又想講兩句
我細個小學年年考第一,成日比阿媽迫學乜學乜,
講真果陣好憎呢種壓力,不過都焗住要學
去到中學我阿媽管少左我,我冇再溫書,我沉迷打機,成績好差,會考入唔返原校,轉左校之後我有份搞學生會,開始知道自己想點,冇再沉迷打機,
到考完AL入到大學,我開始明白無論係"管到好嚴"定係"由得你",其實都不太重要,因為一個人要成功就一定要靠佢自己"覺醒",
如果佢自己冇目標冇理想,父母培育再多都只係一具行屍走肉GE考試機器,(我以前就係咁)
所以我覺得,快樂ge童年好重要,起碼係冇咁大壓力ge環境佢會更容易找到自我
(當然以前阿媽迫我學乜學物對我將來真係有D用)
我想講ge係,對我黎講,父母教我最受用GE係,我做人GE價值觀,我ge人格
我相信性格真係天生,但係人格完全係靠父母教育
個性就係兩者融合,不過我諗佢未成年都唔會咁快show到個個性比你睇
講左咁耐我都唔係好知自己講乜,sorry,哈哈,我諗我第時做人老豆果陣都會好似你咁諗
幾好既意見呀
加油,從你既行文睇
其實你已經好叻
讓孩子做自己並不等於溺愛而任其為所欲為,而是在適當的情況下讓他/她們選擇自己的路. 我們作為父母的不是教孩子走, 而是在旁邊提點,或鼓勵,或有需要時協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