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是停留在「知道甚麼是越位」來判斷是否「識波」,其實水平依然相當低,但是在普遍人們執著於慢鏡反覆重播是否越位,從而推斷有沒有黑哨,進而討論賠率與陰謀的情況下,無論再有幾多次世界杯,大眾睇波的水準不見得會進步。
當然媒體是要負一定責任的,因為大家都過份強調入球,而事實上看精華與入球是非常爽的,所以人們都很喜歡重溫入球、分析前鋒、反覆討論,於是「看足球 = 看入球」成為了大眾過度的偏好,甚至衍生出諸如「防守 = 反足球」「入球多 = 精彩賽事」之類的論調,最後,把真實的足球比賽割裂成「入波高呼位」與「無聊吹水位」,人們失去了充份的鑑賞能力,最後,有怎樣的觀眾,就有怎樣的評述。
最簡單來說,即「入球是怎樣出現的?」如果你看 Youtube 精華片,會發現幾乎每個前鋒都是天才,他們每一個入球,除表現了出眾的能力外,其敵對的防守球員,幾乎都像傻瓜一樣,不知道站到哪裏去,守不住高速的前鋒,走位也是亂成一團,前鋒就像神,後衛就像豬。
但事實上,平均一場球賽的總入球,通常只是五、六球以內,其餘絕大多數時間都沒有在入球,沒有誰特別豬,也沒有誰特別神,每一個入球,都是經過非常多精心的配合、走位與技術才會出現,而當然防守方也是盡力讓每個攻勢無效化,尤其在高水平賽事。因此入球與精華,從來沒有反映真實的足球比賽。
所以,比較理想的旁述分析,不只是告訴觀眾,為甚麼剛才入球了,而是告訴觀眾,為甚麼其他時間沒辦法入。即是隨時抽起一個攻勢,然後指出攻方的戰術與走位,並分析防守方又如何應對,及提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做法,並看看賽事發展是否如預測所進行,最後就能夠看到一支球隊,是在哪一個部份突破到平衡與困局。
而在這一切的先決條件,就是先明白為甚麼 442 會被 352 取代?然後為甚麼近年盛行 4231 雙防中單箭頭?然後無鋒陣的話又怎樣製造入球?然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兩翼傳中,和一扭九的入球方式,還有甚麼選項?一個球員在帶波,其餘 21 人在做甚麼?沒有紮實的戰術知識,只是每傳一次球,就唸一次接球者的名字,除了悶,和等入波之外,觀眾並沒有任何進步過,然後就問「點解美斯咁廢?」(以前就是問點解朗拿度咁廢)
只有先看懂為甚麼攻不入,才會真正明白攻入的美麗。
The Nok
4 則留言:
認同 "只有先看懂為甚麼攻不入,才會真正明白攻入的美麗。" !
攻入不是偶然, 隊波也不能只靠一人支撐
TVB新聞的賽後分析其實不錯,例如洛賓如何被凍結。
外國旁述甚少逐一分析攻勢、防守。
我只是想看球賽,不希望旁述分析得這麼「透徹」;況且他們不講好過講,聽聽現場聲還來得舒服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life of Pi"也有人當純冒險故事在看,都是娛樂,看的層次不同而已,何必認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