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對於失敗的錯覺

這個世界殘酷的地方在於,它對失敗者的懲罰是非常嚴厲的,不單是成王敗寇的制度,也不只是資源分配的權力問題,而包括人們對於成和敗,有著天與地比的價值及道德傾向。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失敗者往往被視為沒有價值、不容在歷史留名、甚至進而道德層面,認為是背離正道所以失敗,所謂邪不能勝正的現實版本云云。

對於失敗者如此嚴厲,結果激勵更多人追尋成功嗎?沒有,反而變成絕大多數人都只求「不失敗」,大家都選擇最穩妥的工作,最安全的生活,最希望就是「上岸」退休。因為「失敗」看起來這麼可怕,而「成功」卻又那麼遙遠,「不過不失」顯然就是最明智的選擇了。這也是為甚麼你會讀大家都修讀的大學課程,你會到大家都競爭的企業工作,因為在這裏頭,有著一個基礎,再衰你都不致於失敗,最多只是不太成功。

但是失敗並非這個故事,人生可以不是這樣。

最首先,失敗與成功並不是對立的結局,不是做一件事,要麼就最終成功,要麼就最終失敗,而總是「失敗失敗失敗成功失敗失敗…」這樣子的。沒有哪一個是真正的結局,兩者是緊緊相依。真正的失敗不是嘗試過然後達不到目標,而是失敗了卻不知道敗在何處,之後重覆再敗,沒有糾正指向,沒有處理自己的錯處。

還有,那個「相依」的吊詭在於,成功與失敗就像鐘擺兩極,越大的成功,就伴隨著越大的失敗,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人生路途,看來不太可能會失敗的話,那就表示你已經沒辦法得到足夠大的成功感,也看不到更美好的景色。你再去考 1+1 =?會有滿足感嗎?你不會答錯,但答對的意義也是零。

換言之,如果某天我們發現,只要日常運作,沒有大病,未來就會一帆風順、無風無浪的話,其實你的人生已經完結了。你不會失敗,也就代表你不會再有下一個成功。為甚麼人們會煩惱人生有甚麼意義?因為他們太早選擇了「不會失敗」的生活方式,太快安於當下所到達的高度。

這是說,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是「成功」VS「失敗」,而是「不過不失」VS「或勝或敗」。而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壽命太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剛好成功的時候,而大多數人都仍在失敗的部份。如果回顧一生,你覺得自己拼過,然後全部都失敗了,但每次都知道死因,每次都有所進步,甚至你曾窺探過山的另一端,那麼實際於你自己來說,已經和成功了是沒有分別的,至少,是在同一軌道上,只不過你陽壽已盡,剛好未進入應許之地。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