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3

別問聖誕節的意義

人們很喜歡談論聖誕節的意義,也因此特別多人不滿。例如一般人會質疑,為甚麼聖誕節一定要食大餐,為甚麼一定要雙雙對對,為甚麼「一個人過聖誕」要變成一種甚麼不得了的事情?基督教又批評,聖誕節變成了單純的商業化慶典,人們向聖誕老人許願,也不向耶穌祈禱,而且聖誕節根本不是耶穌出世的正日;而頗喜歡過聖誕的人,則年年都抱怨今年燈飾不好看、商場擺設沒新意之類之類。

沒甚麼人討論重陽節的意義,也不討論佛誕的意義,更不想理會勞動節,甚至復活節一般人都沒甚麼探討,雖然它們都有公眾假期。唯有聖誕節,大家每年都會去探究一下意義的問題。為甚麼一個假期是需要有意義的呢?

或許是跟天氣有關。因為每年聖誕節都在冬天,好端端的應該躲在被窩裏,但總是被群眾壓力逼出去蒲,好像一個人過聖誕就是毒,宅在家裏上網就是可憐,正因為這種反差,所以人們就不得不思考,其實這麼做到底是不是有意義。

又或者只因為基督教特別重視,但又不是每個人都信教,所以不得不自行製造意義,來回應基督教對這兩天假期的詮釋。所以基督教沒有高調地在復活節報佳音,也因此人們也不用開個特賣場來湊熱鬧。

其實或者本來聖誕節就沒甚麼意義。就算你信耶穌,他在二千年前已經完成使命,出生死亡然後升天,你每個星期都讀聖經,就像你已經每星期都去探望媽媽,那麼所謂「真的母親節」又有甚麼意義?如果你不信耶穌,其實你一年裏都已經不停在消費,聖誕節的消費除了比較昂貴,對你來說也不見得會更開心。至於商場擺設,其實一年四季12個月都在不停的換主題,根本有沒有聖誕節,12月都會換不同的東西。

我想起了《江南Style》,很多人說,它這麼紅,但他們看了之後,也不覺得有甚麼特別。言下之意,當然有點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豪,然而一個作品會變成舉世知名的作品,也不一定要有同比例的水準,因為「全世界都看過這影片」本身已經是一種不得了的特質,而這特質,會驅使它更上一層樓,因為它成為了一種國際語言,一種普世常識。

相同此理,聖誕節經過人們反覆報佳音、撰寫故事、唱聖誕歌、特地擺設、弄聖誕大餐,經過這麼多的苦心經營,本來或許只有丁點意義的節日,就慢慢沉澱成一種共同語言、人類的集體回憶,人類的活動自身就成為了節日的意義,這個時候再反問,到底聖誕節有何意義,就已經錯了。

The N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