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無趣的男人

轉眼之間,沒有回來好幾年了,網上世界翻了兩翻,到底 Google 還能維持 blogger.com 到甚麼時候也不知道,要流量的可能去了 Threads,要收入的可能去了 Patreon ── 至少我也試過,但因為不想經營,結果僅開個頭就算了。

再次回來的原因,是因為最近我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無趣的男人,有點點像「人終究會成為自己厭惡的人」那種感覺,不得不記錄下來。

無趣的男人有很多種,例如「喜歡吹噓跟自己本質無關、僅僅是買回來的東西」那種男人。比方是相機、電腦、汽車之類之類,他們只是買了,不是研發了,一味沉迷硬吹捧,有些還加一腳貶低其他牌子跟人爭論,將偶發視為本質地悍衛或鬥爭;問題核心始終是他們錢不夠多,若夠全部都輕鬆買下來的時候,整個堅持就會消失,越堅持自己買得好的人,只是越強調自己沒錢或狹隘的樣子,超無趣。

無趣的男人又例如「喜歡不嚴謹分析假規律或超複雜現實,卻又非常自信」這種,涉及的題材通常就是股票、政治、足球 (尤其賭波) 等等,這些話題本來都沒甚麼所謂 ── 若僅僅作為閒聊,而不是作為其人生哲學的投影就可以。沒有認清這種討論不會帶來甚麼啟發,僅僅是渲泄,卻仍反反覆覆不停做,自以為是炫技,也可說是超無趣。

而我的無趣,是失去了接近於中二病的改變世界的熱情,即類似於當初期望,生下兩個孩子會為世界帶來多一點善的這種願景,已然消失。越來越收窄為侷限在身邊圈子的「幸福感」,而不再是擴展至社會的「成就感」;越來越漠視他人的苦難,尤其建基於其性格缺陷的因果,再無興趣了解及所謂施予援手;越來越貼近主流的生活模式,也就是物質與快感,完全凌駕於精神及內省,非常的「凡人」感。

要說為甚麼,大概主因就是收入超過了基本生活所需,甚至有了所謂資產,讓活著的成敗變得非常簡單易懂︰越來越多資產、旅行、留學、物質、娛樂,就是又客觀又輕鬆的人生定義。不再苦於掙扎自身存在與他人的分別,在已經算上了軌道的事業一直經營,這就行了。終於,把我變成了無趣的男人。

說起來,似乎那些旨在普渡眾生的宗教理念,才算為「有趣男人」的基礎;但不幸的,營營役役這幾個年頭,只看到唯物觀的世界,幾乎全面壓倒唯心論的信仰力量,絕大多數人終究無法被拯救,爭氣的始終爭氣,無能的仍是無能;加上人生壽命已過一半,我在思考怎樣好好的死亡,比起想象怎樣好好的活著,還比較有興趣。

話雖如此,這樣認清了自己的下半場,反而可能想在這裏再寫點甚麼東西。也許。


The Nok



2019-03-10

自以為是


社會裏有一個罪名叫「自以為是」,從字面來看這種缺點或許有些無辜,因為每個人做事做決定時,大概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才會做,明知道錯,或是不知道對或錯,還堅持下判斷的人才應該是少數。畢竟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對」這件事是錯,那從邏輯上大概沒有人做得對了。

又或其實批評人「自以為是」,說來說去,就是不滿當事人不聽自己的話,深究起來,批評他人的人本身也屬自以為是,總沒有人會自以為非,然後說別人自以為是吧。換句話再直奔問題本質,這是當一個人堅持己見,而又無法說服其他人的時候,就會被冠上「自以為是」的罪名。一切的問題都是「說服」的問題。

要讓人覺得自己沒有自以為是,就不得不考慮如何說服其他人,根據教育,這是屬於議論文的課題,有了論點論據論證,達到說服別人又或只是希望構成對話,應該不會差太遠,只不過現實卻是殘忍得多。

一個人要怎樣才會被說服?可能是權威,可能是利益,可能是誘惑,可能是情感,甚至是共鳴,但似乎往往都不是因為「理據」。這個或許也是教育的問題,畢竟我們學習了這麼多年,越學得多就越是只會習慣說服別人,但甚少去學習怎樣接受別人的說服,辯輸了就認輸,不需要總是在為自己辯護,試著接受別人的觀點,通常都不是主流的信念。

所以我們看到滿街各種不堪入目的辯解,為反駁而反駁的論述,就好像只要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又或自己支持過的信仰與理念,要是受到一點點質疑,就是自己的人生都要被推翻,於是不奮起抵抗就好像對不起自己。易地而處、換個觀點、自我檢討,估計跟要了老命差不多。

說起來,台灣 ptt 有一個板叫「漫吐」,是專門給各種動漫讀者去批評他們看了的作品,而有別於一般的動漫粉絲討論區,漫吐是反過來保護提出批評的人,好讓批評的人能夠放心批評。當中的版規關鍵,是護航的人「不能迴避吐槽的核心」,例如批評漫畫的畫工差,護航者不能反駁「你這麼了不起你去畫啊」,因為這沒有正面回應針對畫工的批評,正確的護航應該是探討畫工好與壞的標準,然後再看有關漫畫是否符合,萬一真的是畫工差,粉絲也應該接受這個批評,就算劇情再好,你再愛這套漫畫,但批評依然成立,必須閉口接受,如此類推。

的確有點意想不到,一個理想的網論平台,竟然是討論動漫作品的地方,而且以這麼迂迴的方式,教育著網民甚麼才叫做理性的攻與受。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社會裏還是有一種美德叫做「虛心」,但也其實是「自以為是」的技術向相反詞,即是一樣並非理性的讚美,更多情況只是對愚忠的表彰,所謂虛心,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只是「不會駁嘴」的意思,做個乖仔,你就有好日子過。

Nok

2019-01-15

遊戲人間


我是在傳統日系 RPG 世界中長大的,由 Final Fantasy、勇者鬥惡龍、聖劍傳說等養起了世界觀與英雄觀。這些遊戲的主軸,通常就是一個本來 LV 1 的主角,遇上各種人物、收集各種寶物、經歷各種故事,最後修成正果完成遊戲「打爆機」,然後沒有然後。每一個 RPG 主角的人生都是史詩式的,依照命運的安排,成就一幅完美的人生藍圖,「只要活著就會遇到好事」和「能夠誕生而且走過一生本身就是壯舉」,這些都是對的。

但如果有所謂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那麼「課金遊戲」式 RPG,大概就是了。

即使大家都是 LV 1 開始,重課和無課之間的差異,隨著等級提升就呈現天差地別。在課金遊戲裏,完全相同的人生軌跡,在投入資源的差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遊戲體驗,而且通常都沒有盡頭不會爆機,只有一浪接一浪的 event 與特典,遊戲的核心並不是要活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在各種 PVP 的排行榜上自我感覺良好高潮迭起。

以前人們會覺得,LV 99 的角色回去新手村虐 LV 1 史萊姆,是無聊的;但現在人們覺得,穿著課出來的 LV 99 裝備,去虐 LV 999 的無課玩家,叫做輾壓爽。所以活著不一定遇到好事,誕生於世可以讓你詛咒人生,誰叫人家是課長?

動漫的世界也變了。不知道是因為過往套路已經過時,又或生活忙碌消磨了耐性,還是社會太壓抑需要無腦爽,各種各樣轉生開外掛輾壓中二作品大紅大紫,主角們只需要一個堆砌出來的理由來變成無敵,不需要練功,不需要苦戰,由第一話龍傲天到大團圓結局,所謂經營一個角色、代入主角的成長非但不合時宜,而且逐漸失去了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連勵志都談不上。

在這個世界叫人努力,以前或許是正確的,因為在反覆的修練升級之後,一直通過不了的 boss 你始終可以打得過。即使選擇了難用的角色,在地獄模式通關,也只代表你勇於接受挑戰,是個強者,是個 hardcore gamer,是值得敬仰。

但在今時今日,你叫人在這個社會力爭上游,是錯的,是忽視了社會不公,忽視了社會流動性疲乏,忽視了父幹的重要性,是 Blame the victim,是窮人生仔正仆街。打機時練級升等是資本主義的工作奴隸,沒有生活意義的,而爆機之後去虐殺史萊姆,這才算是生活,才算是人生。

你點起一支煙,述說自己的滄桑故事,想告誡年輕人一出生就打爆機沒有甚麼意義時,他們疑惑的側起頭看著你,心想 2019 年了,為甚麼廢老還沒有安樂死。好啦,你承認以前的主角都有血統都有奇遇,原來由始至終童話都是騙人的。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