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自殺作為一種選擇

目前社會上關於自殺的議論,總是充滿一些矛盾或可疑之處,而且自殺者與非自殺者之間,卻經常是夏蟲不可語冰,人們的所謂可惜或分析,就算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感覺上永遠都與真相隔了一層。最關鍵的問題是,人們不把自殺視為一種「選擇」。

先從結果說起,自殺對人類有甚麼影響?除了與死者相關的人傷心之外,自殺事實上並沒對社會或世界構成影響,每天都有無數人死,有無數人活。一個在實質上沒有傷害別人的行為,整個社會卻是以法律的、道德的、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加以限制,務求使每一個自殺的人,在考慮自殺前,須面對相當高的門檻或壓力,藉此減少自殺的機會。

但最終的結果,卻總是自殺的人匆匆自殺,事前盡量不著任何痕跡,忽地一下就跳樓,只容許專家們事後孔明,整件事變得更為神秘,自殺的影像更為獵奇,自殺的事件更為矚目。到底是使得「問題」更易解決,還是更難解決?

很多人們深信,只要不談不說不討論,自殺的人就會變得不想自殺,變得喜歡生存多於死亡,世界上就沒有人會自殺。

就是這個問題。當一個人認為「生存」的狀態,不及「死亡」的狀態時,到底我們要用甚麼理據去說服他,放棄這個想法?正因為自殺是不可逆轉,假如我們害怕「一時衝動做傻事」,人類更應該認真仔細的審視,到底我們需要生存到一個怎樣的狀態,而不是死忍爛忍到忍無可忍,待到心理關口超過社會壓力,就砰一聲跳出去,旁人目瞪口呆。

規劃自己的死亡,早就應該視為現代社會人類的權利兼義務。沒錯,還是有很多很多難題,例如會否產生非自願的死亡規劃 (即謀殺),但這不是問題的核心,正如結婚都有非自願,都有丈夫強姦妻子,但由此廢除婚姻顯然是錯誤的。所以關鍵是我們了解生與死的衡量,要明白死亡的意義,要了解生存的價值,就像我們結婚前應該先了解何謂婚姻。

人類自古以來就反自殺,例如很久以前就用「自殺死的人會落地獄」之類,來恐嚇人不要自殺,這是出於社會需要,這是能夠理解的,畢竟舊時代人口未必能承受自殺導致的勞動力損失,也無法解決生死的意義。但到了今日,是時候進步了。

嚴肅認真的視自殺為一種選擇,並不是鼓吹,相反那是把生死置於理性之中,而不再是非理性時刻的反射動作。「換作是你的子女自殺,還會如此冷冰冰的討論嗎?」這個問題與「如果你的子女是同性戀,你還支持同性戀嗎?」原則上是相同的。

當一個人真的要自殺前,可以自由地說出口,然後作出合理合法的選擇,而不是「假自殺做大戲,真自殺偷偷死」,那麼很多社會上奇奇怪怪的分析理論,才會得到終結的機會。

The Nok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作者將因精神困惑(或受壓過大)的人 同想安樂死的人混為一談, 前者稍為引導一念之差就不用死, 後者就生不如死

The Nok 提到...

當你用上「不用死」這個詞,就已經從根本上否定自殺作為一種自主選擇,即是你沒有讀明白這篇文章。

lilacK 提到...

typo
「衡量」

The Nok 提到...

Thanks Izum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