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2

零至三歲教育出不激心的兒女

我不是專家,畢竟每個小孩個性背景都不同,要一套理論全球通行應該不大可能。但是見過太多家長說「我搞佢唔掂」,然後小孩不聽話不禮貌不吃飯連基本理解別人說話都做不到,並且明顯是一種「因果循環」,很清楚是「因為家長這樣安排,所以小孩這樣反應」的情況,就像「因為你用刀刺大腿,所以大腿流血」之類,所以特此撰文。

零至三歲的生活主要都由家長一手安排,還未被學校和社會污染,很多行為模式是種瓜得瓜而來,本文主要講述家長的錯誤行為,如何導致越來越錯的兒女。覺得兒女激心,很多時候是自己一手造成。

(一) 善則賞,惡則罰

我一直以為這是很基本、很常識的大原則,但是超多家長遇上小孩不聽話、尖叫、亂發脾氣的時候,跟他們說︰「乖啦,你坐返低,我買朱古力、買玩具俾你。」救命。

做錯事就要罰,不聽話、尖叫、亂發脾氣得到的結果,只應該是懲罰。但為甚麼很多家長不是用懲罰,反而用獎勵去糾正孩子行為?不是甚麼愛的教育理念,而是懲罰本身的成本頗高,因為你罰他,其實同時在罰自己。

例如你罰他停止遊公園,要坐在一旁反省,這時候你自己都要停止其他娛樂,去看守他;如果他反抗,你可能遇上肢體衝突;如果他持續尖叫,你要忍受旁人目光。結果很多家長自己「不想破壞氣氛」「不敢正面衝突」,於是用物質引誘孩子一時三刻守規矩,又或不斷重覆根本做不到的懲罰 (恐嚇),例如「打死你呀」之類。最後唯一合理的結果,就是小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多要求,結果「我搞佢唔掂」。幾十歲人搞唔掂兩歲屁孩。

賞善罰惡,這是教育兒女最基礎的成本,連這個都做不到的話,其實不應該生仔。

(二) 食物

父母給孩子零食是完全沒有需要的,既然不是「再見螢火蟲」,一粒糖對孩子的積極意義是零。撇除糖份和過度活躍症的各種關係理論,給孩子正餐以外的任何食物,本質上就是倒自己米。

餓,就會進食,這是任何生物最最基本的行為,那些父母追著孩子來餵的現象,除了是人工培育出來,很難想像有人天生就不愛吃東西,就算中了輻射都不會這樣。唯一情況是,除了正餐,小孩子還有更多好味的非正餐。

要讓小孩子快樂,方法有很多,就算是正餐亦有很多好味的食物,單單是水果已經足夠讓他們滿足。當然有可能是父母本身就超愛零食,所以要跟孩子分享,那麼咎由自取也是罪有應得。

(三) 懲罰

很多人不懂得懲罰,在面對小孩子犯錯的時候,即使不本末倒置的用獎勵,亦不見罰得好,結果越罰越不聽話,而且關係亦變差。

首先,你要給對方一個出口,不要問無法回答的問題,例如「點解你可以咁曳?」這問題是不可能回答的,一來不知道點解,二來就算答到你又如何?這問題的本質不是詢問,而是企圖要孩子「內疚」,希望他會「反省」,然後「認錯」,其實偏向羞辱性質。

簡單問一下你自己,做幾十年人,有幾時被人當面羞辱之後,你會內疚、反省、認錯然後改過?相反,如果對方只是簡單點出你的錯處,然後教你怎樣做,不帶怒氣,不帶責怪,你還可能有一絲機會改正一下。既然如此,你為甚麼要出口傷人?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思考過就說話,幾十歲人「講野唔經大腦」。

然後,罰的時候一單還一單,不必每次都亮底牌「打死你」,一來你打不死孩子,二來對於零至三歲的孩子,「無聊」已經足夠懲罰,體罰只是用來心理壓制,就像核彈一樣只儲不射。甚麼是「無聊」?就是甚麼都不准玩,只准站在一旁,由你看管及繼續訓話,直至他認錯改正為止。

當然不可能馬上見效,有幾多人戒煙一下就成功?有幾多人決志減肥都順利?成年人尚且無法即時見效,小孩子當然會跌碰更多。所謂「慢慢教」就是這個意思,逢錯必糾正,糾正必忍耐,而不是「第一次就最衰,第二次就成日,第三次就永遠」。

(四) 聽話

很多家長習慣了孩子不聽話。更精確地說,是很多家長讓孩子習慣了不聽話。

有甚麼分別?關鍵是孩子不聽話,是家長縱容出來的,是家長沒有要求孩子認真看待你的說話,並習慣成自然。於是你有你說,他有他做。有幾種情況會是這樣。

首先是你說得太隨便。很多家長常常在不經意的時候,發出這樣那樣的命令,例如飲茶時、駕車時、打電腦時,而由於家長自己不專心去跟孩子正式命令,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把它當耳邊風,反正你自己轉頭就會忘記。

然後是你的命令太抽象,例如「要乖呀」之類;又或內容太不可能,例如「打死你呀」之類。這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對白說得太多,自然孩子會習慣無視你的話。

還有就是家長本身亦不看重「聽話」這個行為,沒有要求孩子看著自己,沒有要求孩子覆述一次,任由他們望著電視虛應,習慣成自然,結果他們變得不懂得理解別人的說話和要求,永遠活在自我的世界。

(四) 創意

或許有人覺得「管教」兒女會變成扼殺創意。但對於我來說,那些不停叫小孩子不要跑,拾一塊樹葉就嫌很污糟,寧願他們坐在家裏玩電話,都不帶他們出公園玩,才是真正扼殺創意。

而且我不覺得對他們來說創意很重要,嘴上說重要,因為他們以為創意有助於入學面試。情況就像很多香港人學琴,但真正喜歡鋼琴和音樂的人卻不多。

我不知道怎樣才算激發創意,但我傾向相信孩子的本能。盡情的玩,盡情的跌,盡情的喜怒哀樂,零至三歲,大概應該是這樣。

(五) 代理人

我不認為月領四千元的菲傭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家,如果遇到負責任又有才華的菲傭是幸運,但這份薪金本身就太可恥。他們帶孩子的職能,頂盡是「確保孩子不要死掉」而矣,所以菲傭帶的孩子,10 個有 9 個都是頑劣的。

要堅持剛才提及的教育方式,只有稍具意志和智力的父母才辦得到,否則只能祈禱孩子「生生性性」,一出世就乖。

結語

這篇只談到零至三歲,因為我家小孩都只是到三歲多,而且再大一點問題就複雜更多,一晚寫不完。而且這樣只會教出自己食飯、不用體罰、會聆聽成年人說話、對生活有點節制的小孩子,但無助於入讀名校。

隨便對號入座,但請不要期望過高,畢竟世上沒有完美的兒女,正如做父母的我們也不完美,會偶爾 (經常) 鬆懈,會發脾氣,會想放棄。

The Nok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激讚! 期侍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