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消失的世界觀

「窮人不要生仔」是一個相當流行的口號,有些生活艱苦的人,會抱怨上一代沒有留下甚麼給自己,未生孩子的,會被這個競爭越演越烈的社會嚇怕,而生了孩子的,則一直唸著起跑線起跑線,恐怕做漏了任何東西,沒有讓孩子有101分的競爭力,就於心有愧。這是一個集體恐慌的世界,窮人生孩子,就像累人一世。

如果有看日本動漫,常常會有些角色,是屬於「某某一族」,而這些一族往往都有特定的任務,代代相傳,例如是守護一座山,打理一間寺廟,或是封印某個惡魔。那些一族的年輕成員,總是很早就認同自己的使命,仿彿真是生下來就為了同一個目的,偶爾會出現逃離這些使命的角色,通常也只是劇情需要,但「生下來就為了守護 XX」「世世代代都承繼 XX」在動漫看來卻像理所當然。

雖然在動畫裏理所當然,所謂 NPC 就是要有既定任務與人生,放到今天的現實社會裏,卻是難以理解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宣稱是「獨立自主」,然而都被放到同一條跑道上,以不同的起點,追逐相同的終點︰金錢和權力。偶爾會有人談理想,但理想的價值依然以金錢來衡量,本質一樣。

而那些生來就有價值的族群,甚少會抱怨自己生下來輸在起跑線,也較少擔心自己不夠好會害了孩子,一切不是從「小孩子的個人命運」來衡量,而是以「整個族群的意義」做基準。所謂「大我」原來曾經存在過,是曾經一種能凌駕於個人利益的人生意義,以世世代代為單位,並由上而下來塑造個人的存在價值和義務。甚麼「四百年的承諾」,一種國與國、族與族之間的友誼,背後就靠一輩又一輩的人在承繼與支撐。

問題是,我們沒有信念。就算有,我們已經害怕將家族與信念掛勾,在經過太多當權者的濫用後,「大我」早就變質為一種威脅別人,以滿足私利的堂皇對白,鐘擺效應之下,我們的世界已經變成「唯我最高」,與此同時就迷失於世界之中。

遺產,在今日的用法總是伴隨著爭執與官司,但可以傳承幾百年的,只能是一份「信念」,也是信念令孩子走在完全不同的跑道上,追逐完全不同的目標。在這個開舖 30 年都已經叫做「老店」的年代,開舖 300 年,傳了八代人的小店,完全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在香港甚麼都可以賣,甚麼都不及金錢重要。

我們已經失去了其他跑道,唯一剩下的,就是大家都在追逐的金錢與權力,我們拼盡力去為他們爭取前一點的位置,但在終點等著他們的,就只是下一場名利追逐,並且無間地獄般一代傳一代。難怪不少人宣言,與其供孩子讀大學,不如慳起學費做首期,確實言之有理,因為我們沒有一份能凌駕自我利益的信念,只有眼前刻下的物質利益。

The Nok

2013-10-14

常識,是種權力

用那種很文研、很左翼的說法,「常識」真是個很權力的詞彙,有權力的一方才可以使用,而且用的時候正是施展權力的場合。

在日常情況,甚麼時候我們會用到「常識」呢?就是當你說出「月球的質量只是地球的 1/81」,而身邊的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帶著略為高音浮誇的語調︰「嘩,你好叻呀」,然後你很花輪同學地輕輕一撥髮蔭︰「Well, baby, 這些只不過是 Common Sense 而矣。」你就明白原來「常識」這個字是用來偽裝謙虛,實際上是抬高自己,因為「標準」高了,所以你也間接地更加高。

從來沒有人會主動說,某樣自己不懂的東西是常識,因為界定甚麼是常識這個權力,永遠都在「懂得」的那一方。換句話說︰「因為我懂,所以這事情就是常識。」

但大家都明白,這種定義是有問題的,一件事情是否常識,不應該依賴於你懂與否,而應該是種「客觀」「普遍」的準則。但偏偏事實與此相反,更多人的喜好是,如果自己懂,而某些人 / 年輕人不懂,那鐵定是一件常識了。因為「常識」在日常的用法,並非界定一種普遍基礎的知識,而是界定誰是有常識的人,如果我認定九十後沒有常識,那麼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找出我懂而他們不懂的事情。

「煮公仔麵要落水」正是典型一例,為甚麼是常識?因為凡是獨立搬出來住了、捱過公仔麵的上一代,都煮過公仔麵,所以落水煮必是常識。這種將自己的經歷,視為年輕人成長的必然過程,就是「常識」的來源。

在學術的層面,常識就是用來界定出科目的,例如小學就赤裸裸有一門「常識科」,而大眾一般都沒甚麼異議,反正學生本來就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一群,既然沒有知識,那麼界定甚麼應該學、甚麼不需要學的權力,理所當然落入教師與政府手中,對不對?

可能對,亦可能有效,不過或許有缺點,例如常識就變成「大人希望小孩學的東西」,而不一定是「小孩希望學 / 應該學的事情」。

問問你自己,讀書這麼多年,有甚麼東西其實你最想學,但學校從來沒有教?有,例如到底女孩子心裏在想甚麼,例如怎樣引起異性對自己的興趣,例如怎樣健康地自瀆,例如怎樣有效判斷並反駁老師的不當言論,例如怎樣有效地報復同學的惡意侵犯與侮辱。

在整個成長時期,我們最渴望學懂兩性相處、從權威中確立自我、從社會的惡意中保護自己,但學校沒有教,年輕人就只好在房裏、在殘廁裏、在後樓梯裏自己替自己上課。而好好讀書的人呢,有些則到了三十歲,仍然是個處男,準備變魔法師了。

The Nok

2013-10-08

忠實的文字

李小龍有個很重要的信念,就是「一個人必須忠實地發展他的潛能和完成自我」,這不單是一個「做人的道理」,也是其武學的基礎︰搏擊不是用來呈現拳法,而是用來呈現自己。雖然這個信念,已經被黃子華用來做楝篤笑材料,畢竟假如你的潛能不賺錢,當完成你的自我,就會無法完成住屋的按揭,在香港你只能選擇放棄自我;但是就信念的本質而言,還是相當具參考價值。

例如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須以文字忠實地呈現自我,用最簡白的話來說,就是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看上去只不過是「想到甚麼就寫甚麼」,和 Facebook 上無止境的無病呻吟有甚麼分別?最困難的地方正是這樣,因為我們每分每刻都會有感想和雜念,正正是這些「status」干擾著自我的呈現。

所謂真實的自我,並不是指「當下的 feel」,因為 feel 是短暫的,是不斷變化的,而且經不起考驗,很容易就會出現內在的衝突。最顯淺的例子,莫過於很多人動不動就說「最憎人 xx」,這分鐘最憎人遲到,下分鐘就最憎人講大話,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呢?更深入一點,就是雖然最憎人遲到,但如果是某個美女遲到呢,就不再憎了。並非因為美女不是人,而是因為他內在還有更多潛規則在指揮著他的感覺。所以寫在 fb 上一時之氣的 status,隨時會改,因為那不是真實的自我。

而且刻下的感覺往往是膚淺的,情況就像明星雜誌上的「你最喜歡甚麼顏色」,無論你說紅色有多好、有多重要、在街頭有多常見,永遠都無法成為一篇好的文章,令人覺得「純粹吹水」。但是假如你曾經體驗瀕死狀態,因為見到紅色的光,引導你醒來回到現世,這個紅色就變得跟你的親身感受、經歷、信念有統一的關聯,於是「你喜歡紅色」就變成具有意義的內容。

真實發自於內在理性與情感,沒有多餘的干擾、恐懼與矛盾,忠誠的把話說出來,是極為困難。有人形容靈感是需要沉澱,不但有詩意,也頗貼切,只有清徹的湖水,才能讓人看清湖底的景色。

最後剩下兩個問題。第一,就是你發現自己最深處並沒有那麼強的自我,你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來,你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特別的情感,沒有可以拿上枱面的故事。第二,即使你找到了,你也下定決心要講,卻不知道怎樣下筆才會好看。

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畢生都可能會寫得出一至兩篇有意思的文章,會感動人心,會引起共鳴,不過大多數文章都未曾出現,就隨著人們永遠消失。

The Nok

2013-10-01

Friends 和 Fans

基本上大家都相信,明星藝人的「真人」與公眾形象總是不同的,所以不理性的粉絲會拒絕承認明星的真實性情,而理性的粉絲則懂得只追求形象,不強求真相。藝人總是偽人,原因很簡單,因為世上絕大多數人的個性,並沒有那麼好玩,沒那麼吸引,沒那麼戲劇化。

這個現象在 Facebook 年代更具體更貼身,因為我們有多了一個虛擬身份,可以塑造自己想變成的形象,完全依賴你躲在電腦後的有意識行為,例如何時讚好、轉載甚麼,不再被旁人觀察到你無意識的表情、動作、聲調和無法控制的外貌與身型。當然有很多人會把自己真實一面全盤搬上 fb,但有更多人只會表現某一面,例如我自己。

Facebook 之所以好玩,是因為大家好玩。如果想繼續留住好玩的人,讓這個遊戲繼續好玩下去,就應該只把好玩的一面放上去。例如我不會把每一刻的深情感受都寫上 fb,不會隨時隨地就打卡提醒自己身處哪裏,只會把最好玩的影片上載,把最漂亮的照片分享,好讓在我 fb 裏的朋友更投入一起玩,快樂地按讚。

而為甚麼美少女寫一句廢話都那麼多讚好呢?因為美少女的存在和出現,本身就是好好玩的事情,盡量留住她,令她回覆,已經是最好玩最有意義的活動,也是 Fxxkbook 最核心的本質。題外話。

踏入更深一層的 fb,就不再是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的二元對立,因為有所謂 fan page,這就是在虛擬的世界中再添一個虛擬的概念。當然有些人甚麼都沒分別,照把個人的所有東西,照搬上 fan page,然後他的朋友同時又 like 了他 page 的人就一直重覆看兩次東西。不過仍然有些人,會認真思考到底 fan page 是甚麼,例如我自己。

fb 發展到今時今日的階段,虛擬身份已經相當成熟而穩定,即是跟現實身份千絲萬縷,無法割裂,例如你媽媽要 add 你,你老闆會 add 你,現實裏種種干擾都會走進你的 fb 裏。簡單說,就是你不能選擇個人 fb 的圈子,但你可以選擇你 page 裏有甚麼 fans,雖然這種選擇是非常被動,非常不容易。

現時的 Page 有兩大類,一類是迎合大眾,專挑大家喜歡的東西來貼,最重要多 like 多 share;另一類是徹底個性化,只追求能迎合自己的 fans,只貼自己喜歡的東西,最重要是有知音人。

如果沒有 Photoblog,我猜車窗望大概到現在都只會維持 1,000 fans 以下,雖然現在都不超過 3,000,在這個 fb 大海裏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我懂得自我安慰說這是曲高和寡,貴精不貴多;而萬一某天爆紅了,有幾十萬 fans,我就會改口風說終於獲大眾賞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以人生要贏,其實唔難。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