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31

K-on!! 輕音少女


這是《K-on!!》(輕音少女),日本其中一套最熱最受歡迎的動漫作品,我是從它的四格漫畫開始看的,動畫反而還未能每一集都看完,但也很明白為甚麼它會這麼受歡迎,而事實上,它是很不錯的。

日本ACG界這些年來有了一個名詞,叫做「空氣系」,而 K-on 就是當中的代表作之一,有別於《EVA》的氣勢磅礡與資訊密集得嚇人,又或是《魔法少女小圓》的黑暗曲折與熱血,這漫畫基本上無主題、無中心、無張力,是輕鬆得你會想問「你地搞乜呀?」這樣。

這是種以角色導向的故事,透過富有魅力或有萌萌感覺的主角,以圍繞他們發生各種校園的平凡事和無聊事做主軸,成為了近幾年一個有趣分枝「日常」。當然很久以前已經有《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雜》這類作品,但《K-on!!》更強調的就是無聊,尤其是那種表面上有共同目標,實際上懶散到不行,完全表現到中學時期那種 HEA 的精神。越有重要的事,越不去做,這才夠共鳴,也意想不到的熱血。

即是甚麼呢?即是她們是一隊樂隊,常常要演出,但她們不練歌,常常吃喝玩樂。這就是主題了。

但怎樣維持劇情呢?畢竟它在動畫上的表現異常出眾,很多歌曲非常悅耳入屋,極受歡迎,甚至聲優們在動畫完結後竟然還會辦演唱會、出CD……答案就是開外掛,即主角威能,以才華去處理所有不練歌的問題,然後需要的時候就演出成功,至於音樂,自有專家替動畫處理。

也因此有了「蛸壼屋」版本的黑化《K-on!!》,甚至這作品名聲還相當高,雖然是一套又黃又暴力的18禁同人漫畫,可是相當完整地揭示了原作的核心問題,而這版本最獨特之處,是在把原著光環粗暴力除去之後,歸回現實卻竟然是一種甚有真實系勵志的傾向,一種讓黑化角色得到救贖的 fair ending。

雖然很多人討厭這個同人版本,但或許正是這黑化現實版,才令得原著的缺陷變得不再重要,一切歸回看「卡通片」的單純與快樂。是的,名曲「輕飄飄時間」、「No, Thank You」之類我都很喜歡。

以下是聲優們的演唱會「K-ON!! Live - Come With Me」,據說她們在表演前從未彈過樂器,但表現也相當不錯,而且部份歌曲是真的由她們 Live 彈奏,至少每首歌都是她們唱的,很不錯,而且舞台的表演也夠水準。日本的演藝訓練確是很優秀。



2013-01-28

絕對領域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即絕對領域,而大多數人的主題都是關於創作,不論是隨意畫一幅畫、寫一首詩還是彈一首歌,總之就是透過勞動與思考,讓自己的下意識得到抒張的機會。因為生活裏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太多待整理的感覺,如果有意識的面對只會帶來壓力與痛苦,這是種來自於本能的抵抗,因此我們需要一個絕對領域,讓下意識自主的表現及宣泄,這才是休息。

當然有些人放棄創作,不給予引導下意識發泄的渠道,而是透過娛樂、酒精或藥物去麻醉和壓抑,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很方便,很有即時快感,但其實我們沒有休息過。正如坐在電視前看了一整天 TVB,除了覺得自己比之前笨,感覺還會很疲倦。這不是能跟畫好一幅油畫可比擬的。

《車窗望》是我的絕對領域。如果你有讀過我之前寫的《演員的自我修養》閱讀報告,大概會知道所謂演技,就是演員能夠引導自己的下意識以表達恰當感情與反應,不是造作的重覆教科書上所謂「喜怒哀樂」的表達技巧,也不是一種脫韁的過度演繹,反之是恰當地引導出真實情感。

雖然我不覺得《車窗望》是一種創作,但是經過連日來的反覆思考,似乎原理和演技相同,要寫出一篇好文章,真正要做的工作不是閱讀更多報紙和時事,也不是瀏覽更多網上的留言,而是進入內心深處,挖掘出真實感情與思絮的部份,然後加以表述和推論。所以往往越趨近真實感覺的文章,寫得越好,例如「女兒總會離去」我就很喜歡。相反,越是反覆堆砌,尤其是越想寫出受大眾歡迎的文章,寫得越差。

所以如果問,寫專欄很辛苦嗎?答案可以是,亦可以不是。每當希望計算到最好的文章,就一直落不了筆,但每當對自己誠實,找到了心底最想說的話時,馬上就會寫好。不過要如何在文章脈落編排得更有趣,及在忠實地追隨個人感想中找個平衡點,則是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The Nok


2013-01-26

Blog未死,反而多了

很久前寫了一篇「是誰在殺blogger?」,以這裏的標準來看,竟然算是有迴響的一篇。到了今日,卻有了一點點不同的看法。

首先,太空垃圾還是有很多,大量只有開始沒有結尾的 blog 仍然存在,雖然我不知道怎樣才算是一個 blog 的結尾,但如果瀏覽一個博客,看得津津有味,卻發現最後更新日期是 2010 年的話,總是一個失落。

曾經以為這是 blogger 衰落的一個徵兆,加上其他問題,包括blogger打手充斥、思想空洞、言辭乏味,港人熱衷 fb、Instagram、微博一類附圖再加短語的無腦上網,還有 blogger 社群中間的無厘頭內鬥,最終結局大概變成小眾玩意,或互聯網的一個歷史名詞。但最近似乎有改變。

例如越來越多傳統大型網站、新興網站,甚至新聞網站會重視 Blog 這類欄目,即使是一段新聞,也要用 Blog 的形式去包裝。甚麼意思?就是不用所謂「客觀報導」,而透過一個觀點,去闡述新聞然後引經據典、輔以想法、加以推論。背後支撐的依然是龐大的採訪與資料庫,不過表達手法出現微妙改變。

而且,或許人們都已經對於 fb 上的無聊個人更新感到厭倦,玩了三年,還是每星期 update 一次刺身和返工打卡,你不悶他也悶。於是浮現了越來越多連結分享,人們更加傾向將注意力放在其他網站上,然後帶回家,也就是 fb。甚麼網站呢?可以是大家都會看的雅虎或蘋果新聞,但不少確是個別 blogger 作品。

還有就是一種規模與信任度的反比現象︰網站越龐大,群眾信任度越低。即是一個網站如果已經運作得非常成熟,通常他們官方的說話,大家只會聽聽就算,甚至先入為主覺得這些都是利益主導的公告。相反,網站越小型,其「真相披露」 越有可信度,也越引起人分享。再具體來說,就是人們更傾向相信一個以自己名字作信用的文章,而不是押上網站名字。而更核心的不是規模,卻是所謂公眾參與,一段新聞的真偽,不再由作者說了算,越公開讓人人參與討論和引證,越得到群眾信任。

但說來說去,blog 不就是「專欄」麼?一直以來報紙的 A1 從來都比副刊矚目,否則人家就不叫做「副」刊吧?然而,互聯網的規則在改變,人們已經不再陶醉於表現「我知道」,而至少想說說「我認同」,於是一些立場強烈的blog就更有魅力,再加上 Blog 在本質上更趨向與群眾互動,這是專欄所無法企及之處。所以 Blog 玩完未?恐怕相反是越來越有巿場。

The Nok

2013-01-19

借借

女兒還有幾個月就要兩歲,通常小孩子都是這個時候學會說話,例如她早就已經說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姨姨、叔叔、車車、花花、mum mum、貓貓、狗狗、BB 之類她會遇到、也會喜歡的東西。特別的地方,在於透過觀察她學習詞彙的過程,會看到生活一些有趣的細節。

例如她相當快速地學會幾個詞語︰奶奶、街街和抱抱,因為她需要食奶、喜歡出街、很想抱抱,所以就學得很快。當然餅餅和 mum mum 也是相當快的,這個女兒真的很喜歡食。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從出生到現在,都很喜歡喝水,比奶還喜歡,所以那麼一個難以發音的「水」字,居然也說得似模似樣。

另外,她最近還越來越喜歡說「熱」,這個大概是從食飯時學到的詞語,現在已經被用來脫外套之用。這個女兒很不喜歡束縛,一直都不喜歡穿衣服,有機會的話總是想脫下外套,即使是冬天,因此這個熱字就非常好用,稍不滿意就說熱,然後就自己嘗試脫大褸了。

至於最特別的生字,應該就是「借借」了,這個意思是「請讓開」的詞語,忽然變成她非常擅長的對白,無論我躺在、坐在、站在甚麼地方,她也會非常自如地走過來,叫我借借,然後自己穿過去玩。為甚麼一個小女孩會這麼快就學懂「借借」呢?充份反映了我這個典型香港人的家居實況︰擠逼。

其實通篇文章都是很瑣碎的生活記事,我只是怕忘記了,所以就寫下來。但所謂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The Nok

2013-01-18

阿媽打仔

昨日,我如常帶20個月大的女兒往附近的遊樂場玩,整個場都是小孩子,有很多大概是幼稚園高班與初小之類的小朋友,問題不大,反正都是人家有人家玩,女兒有她自己在enjoy。

不過尾聲的時候出現一段插曲,有個男孩起腳踢我女兒的腳幾下,似是一種不滿的渲泄之類,不是很大力的,但行為是很典型的頑皮男孩。於是我當場問他為甚麼踢人,而他竟然掉頭就跑。

當然我不會放過他,馬上踏前幾步一手就抓住他,然後再質問他做甚麼,而這個男孩卻一直扭一直不肯答,還說要找媽媽之類。這個情況下,我就叫他大聲請媽媽過來,而手一直的抓住這男孩的手腕,不放他跑,如是者一直糾纏了幾分鐘,他媽媽過來了。

然後故事發展下去,就輪到男孩的媽媽問他為甚麼踢人,而男孩就繼續想走,不肯答,不肯道歉。忽然,這位媽媽就發爛,連續大大力的掌刮了這男孩,還脫了他的褲打他屁股,而且露出了小雞雞,這時候竟然還有個小女孩走過來指著他恥笑,當然還夾雜著旁邊一些師奶走過來說「哎唷,教仔不是這樣教的」之類。

至於我,整個阿媽打仔的過程我沒有發一句聲,就拖著女兒靜靜在旁看著。而小男孩開始大聲地哭叫,旁邊的師奶繼續說「哎唷,犯甚麼事這樣嚴重啊?」我冷冷地補一句︰「這男孩踢人。」然後師奶就退下,我繼續靜靜旁觀,而阿媽就變本加厲大聲喝罵、又扭又篤這個男孩,一直糾纏,而男孩也相當固執地不肯道歉,只肯喊。

或者你會說,嘩,你怎樣不幫口啊?這小男孩可能就這樣「一世了」,而我覺得,一個男孩擁有個這樣的阿媽早就一世了。為甚麼這阿媽要如此粗暴?或者她一直都是這樣教仔,又或者,她的劇本就是和你一樣,想我跟她說「哎唷,好小事嘛,算啦算啦」,然後她就回答︰「怎可以算呀?始終是他不對嘛……」慢慢就變成好像是我不好意思了。

但有甚麼不好意思呢?我和女兒並不是她無法好好教仔的下台階,要怎樣做是她自己的選擇。至於女兒,後來看得疲倦,我就抱她上bb車要走了。臨走前,這小男孩一直都只肯向他媽道歉,而終於也含糊地向女兒說了句對不起,事件結束。

The Nok

2013-01-10

香港人有幾不錯?

或許是因為見識大陸人太多,尤其是每天一卡卡從關口運進香港來、滿滿的車廂裏佈滿著普通話,所以看見香港人有時會份外開心,畢竟大家分享類似的教育與共識,似乎很不錯。

但不過幾年之前,我們還在為香港人的質素呀、水平呀喋喋不休,例如所謂港女問題,功利主義、缺乏教養、不愛運動、只愛八卦、名牌掛帥、崇洋媚外、減肥太多,嘩,真是一講就可以講到下一篇文章。

港男也不見得好,幾十歲人還迷卡通片、迷遊戲機,工作時就馬上把家庭忘記,但是外表不論如何成熟,心底裏還是小孩般幼稚,而且常常爭著發表高見,但是同一個笑話總要講幾百次,要不就是啞的,看個小孩子都不懂。不是嗎?

更嚴重的還有港孩,菲傭的一代,基本上就是證書垃圾,拿了一大堆獎狀呀、獎盃呀回家,但是連筷子都不懂得用、鞋帶也不懂得繫、公仔麵都未煮過,而且驕生慣養、自我中心、毫無紀律、目中無人,現在變成甚麼九十後、零零後的問題,其實也是同一班。

至於上了岸的一代也不見得好。一車車字都不懂得的老人,被送去立法會投票選議員,結果大家都知;然後又會被車去甚麼保皇遊行,支持一些他們都未聽過的東西。至於那些 97 前著草走了,現在又回來的精英,加上一群從未為香港爭取過甚麼,只會搵錢然後說下一代不夠腳踏實地的所謂成年人,香港就是這樣組成的。

不說別的國家,香港人在上網時就愛表演,喜歡挑剔這個挑剔那個,看人家免費寫給你看的東西,竟然還會說「這種質素還好意思放上網?」「拜托你收皮啦!」所以唯一結論是,因為見識過大陸人而以為香港人還不錯的我,其實太天真。

The Nok

2013-01-03

專欄作家

實不相瞞,讀中學時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個作家。因為那時已經喜歡中文作文科,不要笑,這已經是我寫字最多的時候。然後又試過中學生投稿之類,好像有入圍刊登,但甚麼獎都沒有。作文考試成績不錯,但不是A,也沒甚麼特別厲害之處,實用文更是一塌糊塗。

「不引人嘲笑的理想,沒有實踐的價值」這句話很中肯,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根本連拿上檯面去談都沒有意義。但同一時間,只會拿出一大堆可笑的目標來談,然後從不實踐的人,也多的是。

最近開始在《爽報》有一格專欄,又是叫《車窗望》,是這個blog的延伸,因此有了這篇文章。不是在說有甚麼了不起,因為寫專欄的人多得很,而要在這個範疇成功卻不容易,就算我自稱為「專欄作家」1000次,也僅僅進了一個門檻,從來沒甚麼了不起。

而且寫一個欄位,跟真正全職作家是不能相比的,就像以前我當過臨時演員,跟成為一個以拍電影為生的真正演員,根本是兩個世界。至少,我還未可以跟大家抱怨,「哎唷,要每天想點子很辛苦啊,比起朝九晚五更辛苦啊」,遠未到這個層次。

更大的問題是,我有一種失敗主義者的傾向,即是很擅於去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後很積極地去自我實現,讓口中所說的問題與失敗忠實的呈現出來,這種性格特質,可以幫助人分析現狀,但同時間,卻不容易創造奇跡,甚至我也不太相信奇跡。如果未來只能由自己雙手所創,那麼創出一個超越想像的未來,對我來說真的很困難。

不知道這個欄會寫多久,也不肯定將來會不會走得更遠,但至少讓我們享受這個時間。而《車窗望》這裏,會繼續與大家同在,只要仍有讀者。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