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1

500

心水清的讀者應該留意到,近來忽然每天都有新文章,先勿論質素如何,但是大半年來保持著每月個位數更新的本網誌,來到今個月突然奇蹟地回復到雙位數字,可喜可賀,可喜可賀。為甚麼呢?因為前幾天我發現原來差不多寫到第五百篇文章,剛巧這裏始於 2009 年 9 月,即大約足足三年,所以我就趕上這個紅雙囍,三年寫了 500 回,平均每 2 天就有一篇,好像還可以。

當然數量從來不是首要選擇,否則一句「好飽呀」就一日,那麼一年要寫上三千篇都不是甚麼難事。最近我在想,如果要歸類《車窗望》的話,終於想到這裏應該是一個「概念畫廊」,在這裏好像看到「想法的綻放」,思考如繪畫般排列並展示出來。有些讀者跟我說,他在這裏看文章,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看下去,就是這種感覺。

沒有翻看價值的文章,就沒有在這裏刊出的理由,我是這樣相信的。也因此,偶爾自己重看舊文的時候,竟然會覺得既熟悉,卻又有新鮮感,甚至乎過去的自己,會啟發了今天的自己,這種狀況還真是奧妙得很。

在舊文「最愛的文章」裏,已經選過一些喜歡的作品,但是隨著女兒出生,在Photoblog裏又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新東西,事情會有改變,例如「女兒總會離去」幾乎就是我最喜歡的一篇,甚至「生兒育女」也是寫得最好的系列。沒辦法,人生轉變了,最激發靈感的就是這些事情,而只有順著內心的變化,才可以寫出好的文章。

那麼今後會如何呢?在寫了500篇之後,我開始理解這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既然開了好幾個分類,往後就盡量在不同分類都寫一點東西。不知道怎麼說,但我是很愛《車窗望》的,某一天,我或會從新再看這裏的所有東西。

九月再見。

The Nok

2012-08-30

每日洗腦

現在講洗腦有點遲,人家都在談選舉了,但這樣正好,少一份湊熱鬧的感覺。

將國民教育等同洗腦教育,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口號響亮,「洗腦」一詞仿如跳出來的生動鮮明︰神情呆滯、口中念念有詞、單一的反應、被操縱的喜怒哀樂、失去判斷力的弱智表情,根本不用多說,洗腦就一定要反對,還要反對到底。

同時是一個不太聰明的做法,因為裏頭有太多細微的地方讓人詭辯下去,模糊焦點。例如人們把教育等同洗腦,「貫輸公民意識」之類似乎也是洗腦,因為空白一片的小孩子,始終都會把東西放進去,問題是到底我們放進去的是甚麼。所以辯解是「假如叫人愛國是洗腦,那麼叫人誠實都是洗腦」。

沒錯,洗腦明顯是貶意,但這個動作行為,在太多地方上與一般的教育相似,同樣不只是指出事實,而是實在地希望建立一種價值取向、道德感召,即不只是提供客觀知識,而是塑造主觀的「心」,所以有人說「宗教科是洗腦」「德育科是洗腦」甚至世界上所有教育都是洗腦,是十分正常,他們還進一步反問「國民教育也是洗腦又如何?」

當然頭腦清晰的人還是可以仔細地分辨出當中的謬誤,甚至直指,國民教育最核心的禍害,是它那與現實世界徹底脫軌的內容︰中國模式並無優勢、國家領導自己都不信任中國政權、愛國愛黨是大家都說但沒有人在做的事情,最後甚至「愛國」本身也是一種落伍而偏狹的價值云云,加上用了洗腦的手法,所以才是大問題。但嘮叨了一大段,還是不及「洗腦教育」四個字來得鏗鏘,普通師奶都明白然後上街示威。

但這也是我長久以來的疑問,我要給女兒的是甚麼?沒錯,保持孩子一份批判的心,不必然全盤接受我或是任何老師、牧師、長輩的說話,不將「聽話」與「愛」綑綁式銷售,已經與洗腦距離甚遠;但是我還渴望她會對公義有一份執著,對於道德有一份嚮往,對於品味亦有一份堅持,而這一切並非甚麼是非黑白的判斷,卻是一種關於感情與愛惡的建立,甚至是每日洗腦。

以前我們用「耳濡目染」來形容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甚至視之為天下間所有父母養育子女的必然階段,但是到了今日,忽然我們都要再想想,這到底是一種「人類必然的成長與洗腦」,還是該把孩子都集合起來,送到隔絕親子感情,真正客觀沒有洗腦的地方成長,保留絕對自主的價值建立過程。將「養」和「育」分家,父母的責任只在提供金錢,教育就留給不偏不倚的制度,再沒有家庭陰影,絕對中立,絕對自主。但這還是人類嗎?

The Nok

2012-08-29

重看《魔女宅急便》


這動畫好看到毋須再強調。

據說宮崎駿動畫的特色有3種︰第一是飛行的畫面超好看,那種無與倫比的流暢度與遨翔感只此一家,角色 free fall 更是每一套都必看的場景。第二是主角常常都是少女,13歲左右,對世界充滿好奇,處於天真與現實的邊緣,為人生的交叉點,故事從人設開始已經充滿張力。第三是配樂超一流,久石讓大師嘛,格局宏大,小品溫情都可以變成廣闊的浩瀚宇宙,史詩式例如《天空之城》更加是經典歷久不衰。

一套 1989 年的動畫,說實在,即使放到今時今日也絕不遜色。雖然《Up》的頭十五分鐘可能是動畫史上最佳的 intro,不過《魔》還是很好看。沒錯,故事很簡單,而且今天看來已經十分老土,由隨心施法,到迷失自我,到重新出發,這條方程式在近二十年裏已經用到爛,但是當看到琪琪最後再次飛騰還是忍不住感動,然後她努力地拯救四眼仔,也會跟著路人角色去打氣,即使大家早知道劇情發展與最終結局。

為甚麼?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縮影呀。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自以為天下無敵,自以為很有個性魅力,也很願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有點道德光環;然後我們發覺這個世界根本不認識我們,我們於這個世界也是可有可無,甚至個性魅力都不過如此,而所謂「有意義」在不少人的眼中更是一文不值。無論是才華,還是努力,都被徹底否定。

於是我們長大了,我們曾經或者已經放棄了過去的一切,我們想適應這個社會,我們想變得平庸,我們開始跟著嘲笑那些發夢的人、踐踏那些對社會有憧憬的人,我們加入了以前打壓過自己的那個社會。又或者,我們堅持自己是有獨特的、有魅力的、有價值的,但從來沒有成功過,一直都在受盡挫敗。然後《魔》告訴你,其實你是可以的,其實這個世界會因為你而改變,而你可以重新飛翔,展現你本來的夢想與力量。

一向都不太喜歡那種「明明主角是天才橫溢、萬中無一,但又說到他是如何努力來出人頭地,用這個來證明凡事可成真。」拜托啦,你已經開了金手指,不要還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來勵志一番,完全是「成功需苦幹」的那位二世祖動漫版。天才就是天才,平凡就是平凡,但無論是誰,都會因為社會而自我否定,這個才是比較真實的故事,沒有方法,只有繼續前進才會找到答案,我喜歡這個故事。

The Nok

2012-08-28

國民

國民教育必須取消是肯定的了,要在課堂裏對國旗飄揚感動,對一黨專政自豪,感謝共產黨的恩情與教育,然後對比著現實裏高官們、領導們大把大把的將子女送去歐美澳紐、然後國內對自由和人權的無理打壓……不說別的,萬一有天我們要翻牆才用到 Facebook,甚麼國教都沒有意義。所以想說別的東西。

例如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是有某個交集處。本來支持者要麼是別有用心的洗腦壞蛋,要麼就妄顧現實的真心膠,而反對者顯然理性正常得多,但當中依然有點點微妙的地方。

舉個例說,支持者常常高舉一個口號「沒有國,哪有家」,這個很容易就被嗤之以鼻,因為放在現實世界裏是無比的諷刺。好比有個故事如下︰

老師︰「二次大戰幸好日本戰敗,否則中國就會落入日本人之手,被日本人統治,很可憐。」
學生︰「那麼會有甚麼結果?」
老師︰「日本人會剝奪中國人的言論自由、把工廠設在農田污染郊野、強逼中國人去做廉價而沒有保障的礦工、政治上有異議輕則坐牢重則抄家、對於防礙經濟發展的建築會強行拆走、強逼人民讚頌天皇的功德與日本人的恩情、強姦我國女性而不用負責甚至反過來壓迫反抗者。」

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很難想像「被外族統治的悲慘」,所謂中國人當家作主,是幾百年來「中國人的心願」,因為「百姓終於能夠好好過日子」,而事實上,現在不論高官平民,大家都知道把子女送去外國讀書是最明智的,次一級至少都讀國際學校,萬一不行基本上都要進天主教學校,而斷不可去香島、孔教、東莞同鄉之類,人人共識。又例如想退休安享晚年,首選是英倫、瑞士、加拿大,而不可能是雲南、江西和甘肅。至於申請綠卡,跟申請 Visa 卡是相同意義的。根本人人爭著去沒有中國人當家作主的地方。

事實又是否如此呢?對於經歷過戰亂的一代而言,見過慰安婦,收過軍票,賣過豬仔,或許從心底裏對於「中國人」與「外國人」(主要指歐美日),還是有種強烈的壁壘分明,在世界大同地球村的大環境之下,種族之間的融合是不是可以持續到永遠?

在我們看來,黑奴制度已經離開世界很遠,很多人說這是個不會打仗的年代 ── 在十年前是這樣說,要是某天糧食、能源、土地真的短缺,到底保障我們的,是綠卡,還是膚色?於是,就會陷入一種關於「中國人內鬥不斷,唯有強權可以統一力量,抵抗外國,否則會變成非洲國家式軍閥割據,上海幫、湖南幫、廣東幫不斷內戰,中國人命運更慘」的說法,那是後話。

香港人很懷念殖民地時代,然而,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其實我們是甚麼人?生於和平時代,這不是問題,專心賺錢移民,做個更快樂的美國人。戰爭嗎?到時再算。

The Nok

2012-08-27

Like Button 與痛快

其實沒有好好打理《車窗望》,是有少許覺得這個類似於自言自語的地方,是不需要打理的。例如 Facebook Timeline 本來沒有放 Banner,很簡陋的樣子;這裏的頁面也只更新過一次,變成現在的樣子之後,覺得挺簡單,不影響閱讀就算了;然後「一click助養」的那個廣告位,也是就這樣放置好便算;甚至一個似樣的 like button 都沒有,所以朋友說《車窗望》FB fans 這麼少還是咎由自取。

哎,現在總算有了,每一篇文章的左上角都有一個 like button,終於可以跟這個 like like 時代接軌。至於文章結尾的「討厭、精彩、唔知up乜」依然保留,不會取消,大家可以盡情地評分。

認真而深切的反省過後,我認為自己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相信《車窗望》是理所當然的沒太多支持者,因為每一篇都是我相信有經過思考的文章,而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思考,所以和寡正表示曲高,值得高興;但另一方面,我會因為一篇文章多人喜歡、多人認同,而又覺得自己很不得了,飄飄然。所以呈現出一種很別扭曖昧的態度,甚有一種「願者上釣」的取向,即是「我不宣傳,不推廣,只想有深度的讀者自己忽然、無端端、失驚無神找上門,然後還要愛上車窗望,這就最高尚了。」一直都害怕承認這點。

會出現這現象,相信根本是我害怕文章經不起群眾考驗,人多了,真正厲害的人讀到了,然後我自以為無敵的文章,就露出馬腳。於是就自己製造一堆信念,說其實不介意人數啦、人少最好啦、重質不重量啦之類,但認真去檢視的話根本都站不住腳。

幾年間,這裏已有差不多 500 篇文章,很多以前想寫的題材都寫過了,未來的 500 篇要開始新的思考內容,我會在第 500 篇時多說一點。不過最重要是,我覺得自己多少有點認真看待了自己的迷惘,雖然不代表會寫出更好的東西,但至少希望言行更加一致。

沒有了各種帶有偏見、私慾、自尊心、嫌麻煩、仇恨之類的想法,也就是所謂雜念,就可以得到最真實而可靠的答案。而這個過程很痛苦,結果卻很痛快。

The Nok

2012-08-24

真的肥了

這個世界太多悲哀的事情,例如所有人都覺得你瘦,但你正在為自己的肥肚腩而煩惱。不過實在太不堪入目,跟十年前大學時期船P 時你那自豪的小纖腰 / 六舊腹肌,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根本不敢拿出來證明自己真的肥了,只好加入那種「嘴裏常常說自己肥其實根本瘦到死的港女集團」。但你根本真的肥。

最近我真的肥了,以前 (對啦,又是講大學時期) 穿得到的西褲,褲頭已經絕望地無法扣上,出去游水嚴重覺得自己重了很多,怎麼踢水都不前進,雖然從來都游得不快,也沒有這麼叫人想放棄的感覺,所以我開始想到了減肥。

「男人減肥」這四個字先天不和諧,雖然男人減肥在《瘦身男女》年代早就是平常事,但在嚴重性別定型的香港社會,男人,是應該屬於健身、操FIT、谷肌肉,至於減肥,是屬於女人的,而且還是那些天天嘴巴不停食零食、卻偏偏不吃早餐的港女們。男人減肥,總是滑稽,再者就算肥也故意不減的男人,依然多的是,還覺得這是 icon、個性、美食家的外型,大條道理。

這樣說來,我就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要麼就努力肥下去,接受自己從一個永恆的瘦仔,變成一個大汗淋漓的御宅肥毒男;要麼就試試減肥,保持一個瘦削的形象 (為甚麼瘦,就一定削!?);又或者,這是一個成為肌肉型男的契機。

然後,我又像每個希望減肥的人一樣,都在奢望著有甚麼方法可以局部減肥。因為本來肥了也不差的,例如膊頭闊了、臉頰豐滿了,這些對男性來說是很不錯的,錯就錯在肚腩肥得特別多;我猜想女士都類似,最好全肥在胸脯上之類,而偏偏我們都肥在腰。至於結局,當然是每一個權威、科學的減肥理論都說︰這個世界沒有局部減肥。

所以纖體美容公司的存在真的非常重要,是近乎一種宗教信仰的組織,因為那裏有無數的專家在傳福音,信者可減,要腰有腰,要腿有腿,根本減肥中心大老闆就是教主。雖然我沒有打算入教,還是覺得萬一有天真的快要肥死了,可能會去搏一搏,就像反正西醫和中醫都說你絕症了,為甚麼不試試巫醫呢?

當然一切都是本末倒置,人老了,新陳代謝放慢,加上飲食與運動不均衡,自然會變肥,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改變生活習慣,並且接受自己已經慢慢步入中年,好像比較合理。但沒有夢想的人,不就是一條鹹魚嗎?

The Nok

2012-08-23

最新的旅行態度

現在沒有甚麼人的目標是「環遊世界」了,曾幾何時是打工仔的共同心願、僅次於世界和平的生日願望,今天看來,就像《富貴逼人》裏沈殿霞肥師奶,大大聲咆吼「發達就環遊世界!」充滿著一股過時、銅臭、沒品味、內地自由行的發霉感。

因為在環遊世界裏的「世界」,例必是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洛杉磯、蒙特利爾、東京、大阪、悉尼等歐美先進國家裏那些著名到合著眼也看過的「景點」「名城」「遊客區」,偶爾補充一下南非開普敦看鑽石,或是巴西里約熱內盧看嘉年華,就當自己走遍七大洲五大洋,自以為環遊了世界。

沒錯,這些地方都是世界的一部份,甚至是世界最前端的城巿,但如此環遊,腳上並沒有真實踏足各洲大地,而只是走在由商人所鋪砌好的雲石地階,浸淫在滿滿是消費與物慾的環境之中,所謂環遊世界,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打發時間,想起都打呵欠。

「流浪」也曾經是一個很美好、很浪漫的理想,甚麼大學畢業後,就帶著一支牙刷去歐洲流浪三個月,又或是在澳洲做電波少年一整年,都是我們讀書時偶爾會羡慕的夢想之旅,覺得只要去到外地,自食其力,做侍應又好,做洗碗也可,隨時喜歡就又再上路,總之就型。

後來發覺,所謂流浪離不開都是歐洲或是澳洲,雖然未至於露骨到去日本流浪那麼華麗,但在歐洲和澳洲,早像買了保險似的偽冒險,依然活在文明世界的蔭護下扮著見識世界。要是有人去流浪敘利亞 、流浪墨西哥、流浪尼日利亞,那才是他媽的了不起啦。當然,流浪的時候無法邂逅艾菲爾鐵塔和巴黎聖母院,是怎樣都浪漫不起來,難道 blog 上要更新說「今天又看到一個老婦人被射殺了,滿地鮮血,大家拼命逃跑」嗎?

不過,可能是我抹黑了這些地方,但當「旅行」變成這麼一種大家都想做,同時又貶值得如此嚴重的事情時,就令人很矛盾了。第一個到台灣環島踏單車的傢伙很有型,然後每年有三百個香港人去做同樣事情,就像大家在吐露港開心家庭遊的時候,整個感覺就遜掉。沒辦法,旅行其中一個附加但重要的價值,就是得到別人羡慕的目光,也因此,再沒有人重提「環遊世界」。

取而代之的是甚麼呢?文化之旅?掛羊頭賣狗肉的偽文青感覺太強烈了;尋找自我?世界上沒有比這句更肉麻得令人作嘔……要說的話,不如就說「去認識三個新朋友」,無論是去老撾、剛果、秘魯、千里達,不是旅遊觀光,不是文化探索,就簡單地去認識三個新朋友,從這點開始重新規劃你的旅程,世界會不一樣。

The Nok

2012-08-16

寫文章10式

早前去越南的時候,跟一個中學生談起將來,她說想當文字工作者,還問我要讀甚麼書好。當然我反過來問她,其實她為甚麼喜歡書寫,又喜歡寫甚麼之類。原來這位同學只是喜歡甚麼都抄、甚麼都寫,但沒有甚麼特別想法。於是我就說,文字只是載體,沒有內涵的話也沒甚麼意思,所以不如就讀一些能豐富人的看法與世界觀的科目,例如歷史、藝術、哲學之類。當然,沒內涵的人讀甚麼都沒內涵,反之亦然,但我沒有說出來。

比較令我在意的,是認識了不少很有內涵、很有想法的人,卻沒有動起筆來寫甚麼。一來沒有時間,而更重要是,他們不懂得怎樣寫。因為一個有想法的人,他們的腦中並不是直線的、順序的概念,而是一個龐大的網絡,充滿著大大小小的聯想與經驗,所以要寫成文字,變成可讀的文章時,就是正宗的「不知從何說起」。最後,往往就寫出又悶又不知所云的雜文,寫的痛苦,看的也痛苦,不如不寫。

這幾個關於寫文章的招式,看看會否有幫助︰

1) 誘導期望的標題

這一篇本來叫「如何寫出似模似樣的文章」,但故意改成為「寫文章10式」,因為這種「10大乜乜」的標題,很容易挑動一種「嚴選」「一個比一個厲害」的印象,讀者會被誘導出合理期待;另一個例如我以前寫「攝影道德,to be or not to be」,用經典的名句做起點,讀者自己就會製造預設期望,所以會比較用心讀。

而更重要是,這類題目,可以收窄自己的創作方向,離題有個限度,所謂有線的風箏才飛得遠。甚麼「論中西文化」「世界的未來」之類,算吧啦,好不好?

2) 說個有衝突點的故事

不少人閱讀時跟不上作者的想法,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知道作者想討論甚麼,或者作者想說的事情有甚麼值得去講,所以很快就放棄。事實上也如此,「阿媽係女人」之類的道理不用你花時間去講,要講就講一些「大家平常習慣了,但其實有問題的地方」,所以先用一個日常故事做起點最好不過。

3) 推論要層層遞進

大多數有想法的人,其實在腦海中已經對某些論題作了幾千次的自我辯論,因此一出口的時候,就是相當有份量有深度的看法,但放在文字裏是另一回事。因為讀者是空白的,他們本來就沒有你腦袋中的幾千次辯論,所以比較好的文章,總是先用群眾的想法開始,不斷結論,不斷推翻,再結論,再推翻,寫起來好像很重覆,但讀起來很爽。

4) 冷酷一點

不要太多感情元素,尤其是不要為了文章激情點,故意增加一些虛假的感覺,例如「誠品真是心靈的寄托之處啊」,一個沒深度的人這樣寫尚且不堪,一個有深度的人這樣寫,根本是折壽。冷酷,該句號就句號,最好看。

5) 學一點點文字修飾

甚麼盡量不要重覆詞彙、精簡句子、留意主動賓的配置、別中文英寫之類,這些很普通,講一些特別的︰量詞以動詞或擬聲詞代替。例如「一道彩虹」就用「一抹彩虹」,「一聲雷響」就用「一轟雷響」,字數不變,卻增值了很豐富的內涵,有點文學的味道,不適合推論,但你總會用得著的。

6) 加插外語

Well,其實香港人真的很喜歡忽然加一個半個英文字,anyway,這些都是沒有認知意義的廢話,但它還是有功能的,就是建立一種 (自以為) casual 而 well-educated 的形象。加插這些字眼,確實對文章立論沒有幫助,但對於演繹群眾心態上很有代入感。其他例如插入大陸用語,甚麼「裝B」「他媽的」之類,都有相類似價值,故意誇張、陌生,可以強化文章的氣氛。

7) 寫多幾種不同風格

文章很多形式,有些很擅於立體化的推論 (梁文道),有些很擅於聯想式嘲諷 (陶傑),試試每一種都學習,寫得多才會知道自己擅長甚麼。寫文章起初就像拉車上山,寫來寫去都牽動不了一車的想法,寫了一千篇之後,就會變成下山,坐著車子自己會衝前去。

完了。沒錯,所謂 10 式是假的。

The Nok

2012-08-12

港人打卡指南

誠品在銅鑼灣開了,雖然附近早就有中央圖書館,但在圖書館打卡太露骨也太裝B,很可能邀請了朋友來 FB 留言問︰「想媾圖書館理員嗎?」真正的打卡高手,必定懂得群眾的逆反心理,所以就要去誠品打卡,更要倒過來表明自己是「湊熱鬧」是「趁墟」是個「不為看書只為虛榮」的遊客,最好還謙虛地加一句「其實我不閱讀的啦」,那麼別人就不得不「反對」你的謙遜,只好按讚,還補句回應「真識貨!」之類,這種叫人打從心底裏去欽敬才算為高明。

記著,要用「閱讀」,不要用「睇書」,層次不同的,前者隱隱透出一陣書卷味,比起那些「誠品的書海啊,就像無涯的知識,正等待我來發掘」一類的濫情發言,是含蓄而穩重,是必用的關鍵字。

因此,如果你已經摸熟了群眾的逆反心理,就會知道再去那些沒有人懂名字的貴價餐廳打卡,例如法國的「Maison de Porc」(譯豬扒世界) 或是意大利的「Mensa A Basso Costo」(譯平價餐廳),還不如去「Cafe de Carol」(大家樂) 或是「Spaghetti House」(意粉屋),一方面知名度夠高算得上名店,第二方面也好顯出你親民的作風。

甚麼叫親民的作風?窮人是不會親民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平民,只有貴族皇室才有親民的資格。因此去貴價餐廳打卡,就像告訴別人你大鄉里出省,未見過大蛇屙尿;相反,故意去大家樂、麥當勞打卡,還要補一句「難得來到,當然要吃招牌菜」,這種完美曲線才是打卡中的高手,沒有人敢向你推薦「必吃將軍漢堡」,因為那就自揭了庶民的身份,是住在將軍澳的居民,而你,卻正是將軍本人。

相同道理,舉一反三,到了機場還打卡,而且補一句「香港 byebye」「馬爾代夫的陽光與海灘,我來了」之類,就是說明你「難得出國旅行」「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很弱。該怎麼辦?關鍵就是「抱怨」二字︰例如「每次旅行最難熬的,就是那千篇一律的失序感與壓縮感」,這麼不屑於旅行,正是顯示尊貴身份的要訣,而且「每次」「千篇一律」都暗示著其實你是非常慣於出國,至於「失序感與壓縮感」更是連你也不明白的詞彙,這就用對了。

雖然抱怨是很有用,但用多了,別人就會懷疑你又裝B,故意把好事說成壞事,由尊貴變成挑剔,這就不太好辦。所以更明智的人,是不會在機場打卡,舉一反三,要打就到馬爾代夫去打,然後真的到了陽光與海灘,拍了照片上傳這時才打卡,記著絕不要讚歎那裏的優雅與美麗,因為無論你有幾震撼,觀眾都只是坐在家裏的電腦前來click,絕不可能感受到你的良好感覺,所以關鍵是「懷念香港的海灘」。

任誰都知道香港大多數海灘都沒甚麼好懷念,偏偏你到了馬爾代夫就懷念,這個正是「親民」的核心精神,而且你沒有在抱怨誰啊,看著北極光就懷念香港的星空,登了喜馬拉雅山還記掛香港的大帽山,這種愛國愛港的情操,將打卡提升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層次,那已經不能叫做高招,根本就是神技。

當你已經懂得如何打卡,就不會出現那種「在家」「在地獄」這類早就用到濫用到悶的招數,而會故意到「新良友茶餐廳」打卡,還要大讚港式奶茶如何有地道滋味,又如何是集體回憶,即使不得矣到了米芝蓮餐廳吃飯,也會懷念起蛋撻與菠蘿油,從不經意之中建立你在 FB 裏高貴的形象,比起 upload 一百次 Agnes B 朱古力強得多啊。

The Nok

2012-08-05

殘酷現實世界觀

很多人都有這一個階段︰忽然有一日,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很虛偽。父母照顧你只因為養兒防老、怕你不孝順;老師教你只因為薪金不錯,工作而矣;同學跟你玩只因為想埋堆、貪你的好處、想聽八卦東西;政府、明星、義工、慈善團體、宗教組織更不消提,全部都虛偽,說「世界是虛無的」而他「已經看破紅塵」。這種狀態被稱為「中二病」。

所以很難怪為甚麼中學生特別喜歡上論壇,因為論壇夠「真」,想罵便罵,而且一個比一個罵得徹底。甲說某名人像豬,乙就說他根本是豬,丙接口他是豬都不如,丁就補一句這樣比較侮辱了豬。不知道第一個發明丁這個說法的是誰,總之很厲害,後來每一個乙都直接這樣說了。

以前叫做中二病,現在論壇太旺場了,反過來變成一種好像是普遍了的世界觀,一種殘酷現實的世界觀,成為越來越多人信奉的一套。這大堆信念,你堅信幾多個?

1) 女明星都是雞。

2) 空姐是飛雞。

3) 男人都叫雞。

4) 教育是政府統治的工具。

5) Facebook 是用來曬命的。

6) 婚姻是一場交易,婚書是一紙合約。

7) 愛情是天真的遊戲,不懂玩的人有真愛,懂得玩的人失去愛。

8) 女人跟男性朋友出國旅行,一定會上床。如果那個女人是你女友,那麼恭喜,帽已綠。

9) 一男一女單獨食飯,是出軌,或待出軌。

10) MK 比較受歡迎。

11) 教會做任何事都只為增加信眾,然後增加捐款。

12) 任何國家出兵他國只為石油。

13) 議員做任何事只為選票。

14) 開OT是奴性。

15) 準時收工是沒前途。

16) 讀書成績好是高分低能。

17) 讀書成績差是社會垃圾。

18) 有錢人的錢是骯髒的。

19) 女人做到高層全靠性關係。

20) 社會只為既得利益者而設,普通人永無出頭天。

21) 博彩公司控制了英超和世界杯。

22) 美國監控了全世界的人。

23) 有禮貌的人都是偽君子。

24) 為他人設想就是虛偽、畏縮與多餘。

25) 人類需要滅亡。

以上僅為人們意見的集合,任何一句都非本人看法,文句真偽由閣下自行判斷,是閣下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無尤。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