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8

失敗中的失敗

「失敗乃哀家常試」,這個應該是一種常識,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總是一連串失敗的總和,成功只是小數人的權利。不過嚴格來說,其實也不能算為失敗,只能算為不乎期望,我們說要追逐理想,不久就妥協現實,我們說要找個內外俱全的女友,不久就跟最容易得手的拍拖,我們說要努力工作,不久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正如我們讀書時,每年開學都說今年要如何如何,兩個月後就打回原形,這才是常態。

完成不到口頭目標,是我們自視過高的結果,正如研究顯示,患抑鬱症的人預測未來往往比「正常人」更準確,只因為他們是所謂的悲觀。不得不承認,電影對白那句「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啊!」是真的。所以總結下來,如果我們心目中的「成功」,就是要達成我們口中的目標,那麼說人生總是會失敗。

所以若是想心情比較不難過,要麼就調低自己的目標,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那麼出眾,要麼就改變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前者是很損人的,被人說你平庸得很,無法成功只不過因為你的水準不夠,而並非環境造成,這個不是人人受得了。後者可能好一點,例如「成功就是快樂」「成功就是活得比較長命」「成功就是接受到失敗」,這樣就算沒有達到甚麼目標,也可得過且過,精神上勝利了。

或許總有些情況,是無論如何都覺得失敗,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失敗,例如「借錢墮胎」。這個大概是我聽過最最失敗的個案,墮胎已經是一種失敗,沒有做安全措施,或貪方便不用套,卻完全沒有評估過風險,隨便讓自己承受不能接受的結局,失敗;然後收拾殘局,卻居然還要問人借錢。可能你會想跟他說︰「沒錢就不要學人上床。」但更直接的應該是︰「你生存有甚麼意義?」

其實,做人別要做到借錢墮胎的程度,大概都不應算為失敗了,既然100分滿分,你拿了20,卻有人可以做到 -100,情況就像最近天氣只有 10 度,但西伯利亞是 -40 度,即是說,香港很暖呀,別抱怨了。(這邏輯很有趣!)

The Nok

2012-01-26

又問︰幾時結婚?

幾時考試?
幾時拍拖?
幾時結婚?
幾時生仔?

因為我已經有一個女兒了,所以上述的問題都不會在新年的時候,給一年只見一次的親戚所查詢,剩下的問題只是︰

幾時生多個?

不過最後也沒有被人問到,因為我是奉行新年的三不政策,一不拜年,二不派利是,三不拒絕收利是,所以我的家沒有新年氣氛,農曆新年對我來說,是三天公眾假期。大家放心,別人堅持派利是給我女兒,我會先聲明自己不派的,要是他太愛我女兒硬要我收,我也不會拒絕,僅此而矣。

回正題,其實不是第一次聽人說,很討厭再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很煩。有多煩?煩在你知道無論你答甚麼,其實對方不打算真正的理解你。而所謂親戚,往往就只是用這些做開場白,然後把他們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以長輩的身份硬套在你的頭上。一切的總結,不外乎是要求你讀好書、考好試、找好工、要結婚、要生仔,要忠忠直直的做一個傳統意義下的好孩子,他們根本從來不是希望理解你。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是關心你,根本就不可能問出這些問題,早在平日他就會跟你呆在一起,然後他會知道你這些很基本的事。甚麼幾時考試,他一定會知道,因為他很可能準備約你出外看電影之類。正是那些一年看不到一次的親戚,才需要問。

既然平日大家根本沒有來往,那麼我幾時考試,又關你甚麼事?我老婆是誰,又影響你甚麼地方?所以,往最壞處想,這些問題完全是以我的資料作為你打發時間的材料,並成為你發表你的人生理想藍圖理論的基礎,至於我的感受,你沒有興趣理會。也因此,這些幾時結婚,真的,每一年都有人很想直接回答︰「關你 x 事?」

但礙於老媽的面口,很多人還是禮貌地回答,然後捱完整個拜年的時間,回家打麻雀。當然,不是礙於老媽的面口,或者你根本不想去拜年,為了每封只有十元的利是,你會覺得不如去旅行或是跟朋友打通宵牌來得有意義。

關心,是一種很複雜的行為。同樣是問候,喜歡的人叫做關心,不喜歡的人叫麻煩,至少有這種分別。所以,真的,萬一真的要拜年,萬一你成為了前輩,有個可愛甚麼的兒甥,今年讀小學三年級,請不要問他幾時考試。拜年的無謂問候語,請由你這一代開始戒掉。如果你想打破 dead air,請由平日做起。

The Nok

2012-01-25

談性系列 1

前言︰這是一系列關於「性」(sex) 的文章,為了方便,言詞會相當露骨而直接,不會避來避去,所以如果不安的話就別看了,反正總不會一直是這個話題,明天就會轉的。

如果你接受到,就繼續吧。

XXX

關於性,是個不好討論的話題,因為同樣是從肉體管子裏吐出物質,扣喉是一件很平凡的事,很多愛美的女性都嘗試過,甚至覺得雖然不健康,但至少這是可以公然討論的話題,但自瀆就不是了,只是看見「自瀆」兩個字就會尷尬,在公眾場合唸出來直接就會面紅,是個很隱閉很私人甚至很羞恥的一回事。

所以,「扣喉卻沒法嘔出來」與「自瀆卻沒法射出來」是完全兩碼子的事,前者你可以問媽媽,後者你只能問網友。

關於「食色性也」,食跟色卻從不平等這回事,早就有很多人討論過,而且我也不覺得有甚麼要追究或抱怨,畢竟人類這種動物就是天生有美學傾向,討論進食很好,甚至可以很有品味,討論性愛就要避忌,是大家的共有傾向。很虛偽?沒所謂,道德這回事,總是在災難臨到自己身上時,就會感激道德了。

不過,世界都是所謂開放了,因為越來越多人討論「性」的話題,然而這種討論始終是以一種「學術的性」來討論,即是討論一種與自己無關、屬於教科書式的性知識,例如「怎樣使女人達到高潮」是一種性知識,但「怎樣使自己的女人達到高潮」,就請你自己跟自己的女人討論,或秘密問問家庭醫生。開口問朋友?「你想朋友幫你嗎?」這是大多數人的反應。

總是很抽離的,不像食物,「我很喜歡那一間日本餐館,魚生入口即融」well,這是很有 point 的 OpenRice 式食評;「我很喜歡那妓院,一入即融」,這個就令人覺得變態。(關於變態,下一篇再續)

而在性之中,又以自瀆最為難以開口,我們甚至無法開口談論,因為你一談論,就等於你承認自瀆,而且看來太有經驗,所以才有心得。這種無理的邏輯 ── 甚至不是邏輯,而單純是條件反射的感想,就令人更難提出問題。

自瀆有甚麼難為情?因為這是單純自我滿足的性行為,而非那種「高尚的男女性愛」,從不旨在滿足任何他人,而且在滿足的過程中,卻盡是私人慾望的無限擴張,有甚麼最令你興奮,你就會用甚麼做性幻想,例如學生妹、鄰居的太太、公司的同事、相熟的知己、女友的朋友,甚至是絲襪、眼鏡、權力之類之類。最陰暗,最不倫、最離經叛道的東西全都聯結起來。

所以絕少男性有勇氣告訴朋友︰「你就是我自瀆的對象。」一個「噁」字就總結了自瀆這個行為,只能偷偷做,絕不能公開說,不可以讓自己沾上任何關於自瀆的形象。也因此,在某些匿名論壇上,最多人做的,就是討論自瀆及鼓勵自瀆,這是性抑壓的反彈現象。

下回再續

2012-01-22

去舊迎新

沒有甚麼比起一段逝去的感情,更急待我們迎新去舊。若果死亡最精準的定義,就是人格的剝離與記憶的消褪,那麼毫無疑問,你手上那張 EX 的肖像照片,就是一張車頭相,是已殁之人的遺照,是對比你回憶的一個記錄。

因為你無論重看你與她的合照幾多次,或是把你們的親密日記再從頭細閱,那個她,已經不在,心已經變,她看你的眼神,不再是當天的眼神,她再提起你 ── 不得已要提起的話,不會是那個只有你知道真正意思的暗號,而是「那個人」「那個他」,原來逝去的感情,連語言都會改變。

該怎樣處理這些遺物呢?睹物思人,既然人已經消失,他的物件留下來又有何用?要迎新,就不得不去舊,將這些徒添你失落情感的物件,通通消滅,似乎是唯一可以讓你忘掉陣痛的方法。人已逝,留下來那依稀微暖的物件,當日她贈你時候那碎片般的回憶,正刺痛你的傷口。更可怕是,你無法承認那一句︰「要是早知道今日景況,當天你就不會如此用情。」

怎麼可以打倒昨日的我呢?曾經以為這段感情是地久天長,曾經以為你就是她的唯一,她也是你的命中。但今日她的愛情已死,捨你而去,本來不應該是你的錯。

這樣說來,其實死去的,不單單是對方,無論你如何深愛,到了今天難道那個「你」又依然生存嗎?沒有,兩個人都死去了。當她決定要離開你,當她決定不再愛你,是的,「北斗之拳」說得對︰你已經死了。對啊,一個身體被撕開兩半的人,從何說起仍然生存?

或許,生命的奇妙就在於死去之後,卻可以復活,從粉碎的廢墟之中,你是可以再一次站起來,只要你不否定自己曾經活過。怎麼知道是同一個你仍然活著?就是你不否定自己的過去,雖然你錯了,你把最深厚的感情投放在最錯的人身上,但你曾經愛過,這是你活過的證明。真正的療傷,或許會把最刺痛的照片,好好存放在心底深處,待你重新出發之時,就拿出來成為你的背書,即使再受傷害,你都絕不背叛自己。

The Nok

2012-01-19

龍年


因為農曆新年快到,而來年又是龍年,所以很多人搜尋「龍」和龍的圖片吧?於是我那篇〈葉公好龍〉忽然變成了熱門文章,有點始料不及。

聞說由於是龍年,所以很多人特別重視,例如要馬上生一個龍仔或龍女,又或者計劃做些甚麼,好趕及在這個中國人感覺良好的年份搭個順風車。因為「龍」在中國傳統裏,就是王者、力量、成功的代名詞。當然,這些都是一廂情願。

剛過的是兔年,歲晚了,這一年有沒有發生過甚麼跟兔有關?你養了或吃了一隻兔仔?你患了紅眼症?你變得雌雄莫辨?都沒有,這一年其實做甚麼都跟兔沒有關係,也跟再之前的虎年其實分別不大,無論這年生肖是甚麼,其實大家都是工作休息吃飯拉屎。龍甚麼的,一廂情願。

當然,大家都明白生命是那麼不受控制,我們只能夠所謂「盡做」,而從不保證成功,於是特別喜歡寄托在運氣、風水、天命之類。又或者,最後變成只靠運氣,但不想努力,那就是後話了,畢竟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努力,卻比我們成功。

話說回來,十二生肖在農曆新年裏還有甚麼價值呢?第一是變成商品,成為了年宵巿場裏年輕人初試做生意的指標;第二是變成造句詞源,除了恭喜發財和新年快樂之外,就是「龍乜乜乜」和「龍乜乜物」;第三是商場裝飾和電視台佈置,讓人們在這個所謂新年氣氛之下,宣洩那按快門的慾望與快感;最後就是風水演員出來批點幾句,聽了沒甚麼益,不聽沒甚麼害。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了。

大抵越來越少人,透過生肖去確定一個人的年齡吧?別說這種應用技,基礎的背誦「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應該也沒甚麼意義,這個年頭,上網就知道次序啦。

The Nok


2012-01-16

熱氣


「熱氣」真是一種鬼馬的概念,雖然經常看到又聽到,所謂熱氣就是發炎,但發炎就是發炎,熱氣就是熱氣,始終是兩回事。Inflammation有甚麼問題?其實沒有問題,只是熱氣這不是一種病徵或病症,不是那麼 scientific,而是人文精神。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宿命的故事,例如所謂寒底和燥底,就是一種命運,是註定了你會在甚麼時候熱氣。沒有辦法,你的人生裏就是有些事物碰不得,有些食物吃不得,是命運裏的一株禁果之樹,你偷偷吃了KFC炸雞翼嗎?別人沒有事,偏偏你就會出暗瘡,還不偏不倚的在鼻尖上,從此你向命運低頭,也了解到因與果的定律。

這也是一個關於家庭溫暖的故事,因為我們的社會裏,每一個母親,只要她是師奶,就知道要灌你吃一些甚麼下火的東西。或者是冬瓜湯,或者是廿四味,又或者只是切個西瓜大家吃,總之她就定時定候會告訴你︰「你熱氣了。」然後檯面上就是你無法拒絕的食物,即使你已經很飽,但還是必須吃。

這更是一個追尋自我的路,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會熱氣,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氣的方式,例如我就八成是生飛滋,兩成是出暗瘡,有些人沒有飛滋,卻總是暗瘡,另一些人則相反。由小學到中學,是到了暗瘡的季節,我們才開始察覺大家的分別,幸運的話,避過滿臉暗瘡的厄運,中學大抵不會過得太差。非常殘酷的世界,暗瘡,加上肥,是悲劇。

但為甚麼世界上所有好味的東西,幾乎盡都是熱氣的呢?炸雞脾、炸薯條、朱古力、薯片、花生、紫菜、爆谷之類之類,全都是熱氣的,為甚麼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為甚麼人類可以戰勝地心吸力,卻勝不了熱氣?一個「炸」字,是幾多年輕人的夢?脆的快感,為甚麼如此短暫?

The Nok




2012-01-13

【新】一click助養



寫過了兩篇一click助養 (1) (2),說明白了,就是想大家動一動指頭,點擊一下廣告,然後你有廣告可以看,又會有做善事的幻覺,我則可以賺進一仙五毛,又能繼續相信寫文章可以賺錢,這種皆大歡喜氣洋洋得意氣風發財好巿的事情,想起都開心。

後來原本的廣告倒閉了,也沒有通知半聲,結果世界上的好人好事又少了一樁,我的心情也一段時間沒有好過來,所以最近寫文章少了也關這個事。

然後近日竟然終於申請到 Google Adsense (右上角),之前被拒絕過幾次,也沒有解釋過原因,但無論如何,總算車窗望有一個似模似樣的網站廣告,距離發大達又邁進了一大步。雖然我再三強調,人生的快樂與金錢並非因果關係,但如果有錢的話,就好了。

說起來,這真是個「一click」的世界,由支持喜愛的明星,到擁護社會運動的主題,甚至反對政府的法案,我們重覆又重覆的發起「10萬人like俾佢睇」「我相信召集到10000人支持」,無論你對於讚好對於like的理解是甚麼,以click一下表達自己,確是世界上最好的發明。可以的話,實在很想知道每一秒內,到底 Facebook 上有多少個 click 在發生。

Click 不是問題,甚至有批評說人們只click不行動也不是問題,反正以前沒得click,也不見得會行動,真正的問題在於手指頭的click,和腦袋之間到底有沒有甚麼關聯。

因為一click實在太簡單亦太簡化,如果變成了單純的反射行為,太過隨便甚麼垃圾都like,又或太過清高吝嗇你的讚好,結果就是差的東西在洗版,好的東西卻沒人知,這才是真正的可惜,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網上版本。情況就像論壇上沒水準的人不停放炮 (因為水準越低,越喜歡招搖),但有水準的人就不屑亦不想再混,結果可想而知。別無他法,珍惜每一個click,應讚則讚,應棄則棄。

The Nok

2012-01-12

夜無眠


「我的嗜好是睡覺。」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先說起,看來很幽默,將一件必須要做的事說成為嗜好,就好比教導年輕人「一個好學生是不會殺死老師」,說的荒謬,把它認真看待的更加荒謬,而最荒謬的,是很多人把這句掛在口邊,還真的把睡覺視作嗜好。

然而,越是這麼說的人,越是不睡覺。不睡覺不是指失眠、晚上有噪音、床板不舒服之類,而是指不想去睡,沒事沒幹就要呆在電腦前電視前,直到半夜兩三點、三四點才拖著已經超支的身體上床去睡,結果當然是第二天非常疲倦,直至放工放學。所以他們的「嗜好」變成睡覺,因為做正經事的時候他們最想要的就是睡一會。

整件事情非常吊詭,不想睡已經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習慣,由中學開始到大學到出來工作幾年,包括我自己在內,極大的群體都無法在十二時前上床睡覺。也許是我們對生活有要求,希望有更多「屬於自己的世界」?因此總是喜歡膨脹百無聊賴的時間,侵蝕著本來用作睡眠的空間,用來做甚麼?上討論區看無聊話題、反覆播放youtube的短片、追看永遠有新番的電視、跟朋友在msn上討論可有可無的事情,我們以為這就是生活。


當然人漸長,立場會變化,由不想睡,變成沒法睡,例如成了父母,忽然之間每晚都不想睡,除了知道睡覺後只是害怕半夜無端起床之外,還是因為覺得不睡覺會更寬心 ── 有甚麼事都可以即時看到又處理到。於是這種人例如我,就開始勸說那些年輕人︰「可以睡便睡吧。」

不過我也能夠理解,如果人類不用睡覺的話,你說有多好呢?我們不用再哄 BB 睡覺,不用買床鋪,生命長度似多了一倍,甚至最極端,我們根本不用買房子,只要不用睡覺,我們人類的生態就會截然不同。那時候,人們才有資格說︰「我的嗜好是睡覺。」

The Nok

2012-01-09

遺忘與被遺忘


父母都喜歡跟兒女話當年,例如「你小時候很喜歡吃魚生」或「你小時候就常常在這裏跌一交」,經常重覆強調你以前如何如何,又把以前小孩子的傻事說了又說。這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也許都會討厭的部份,因為我們以為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不想再被當作小孩子,不想那些忘記了的回憶,不屬於這個自己的事情,又再重提。

直至有天,一個和你相愛的人,對你的過去非常好奇,喜歡看你的舊照片,渴望聽你的舊故事,於是你忽然又想知道自己的過去多一點。又或者,到了一天你當上了父母,你深厚的愛從父母那裏繼承過來,投放在你的兒女身上,你會想知道,自己是否就像兒女一樣,曾經被你的父母深深所愛護著,於是你更加想了解自己的過去,即使你忘記。

寫過很多篇關於「遺忘」的事情,你search一下這裏就可以找到。因為遺忘是人類的妙藥,forgive 從 forget 而來,人世間這麼多創傷,只有遺忘可以讓人繼續前進;但遺忘同時是一場悲劇,沒有甚麼比起被所愛之人遺忘,更加令人無奈而鬱悶。

就例如我無論從女兒那裏獲得幾多快樂,無論她是如何影響著我的感受,又或我是如何努力地使她幸福與歡笑,這一切,都註定她會忘記,到她能夠記住我的時候,或許我已經是個大叔,又或者是個囉囉嗦嗦的大叔。所以,我也可能會忍不住,要在她面前重提這些歲月,或者我也會希望留住這一刻,這一個很容易會笑,會滿足,會快樂的可愛女兒,並期望她不會長大。

因此是很可惜,為甚麼我都記不起自己第一次站立,第一次步行,第一次說話,又或是第一次去海洋公園的故事?我自己都遺忘了這一切,若說造物弄人,莫過於此,因為遺忘與被遺忘這個罪與罰,總是輪迴似的臨到每一對父母身上,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

The Nok

2012-01-05

否定巿場調查

不知道是從哪裏來的誤會,以為「問你意見」就等於「請你作決定」,才因此會出現那種「你又要問我,然後又不相信我」的投訴。問了你意見,確實沒有一份責任去照著做,因為事情壞了的話,根本不可能歸咎於給意見的人,而是依然由動手的人負責。所謂精人出口,笨人出手,那個兩父子與驢的故事,更加展現出別人說了就跟著做決定,是最笨的決定。

不過多少提問的那個人要負點責任,因為他們自己根本沒打算聽別人的意見,就輕易拋出一個叫人傷腦筋的大問題,例如「你覺得我應該找甚麼工?」這種沒頭沒尾需要仔細分析詳盡數據近乎要專業輔導的問題,就要求朋友在吹水之間替你解答?而事實上,他們也不打算聽甚麼分析,真正的潛台詞是「我想做某份工,請你支持我」。所以如果你笨得替它分析了半天,還不如先問問他自己有甚麼意見,再附和一下,就皆大歡喜。

甚至有更多人,問別人意見只是做個樣子,是故意的擺個姿態,表現甚麼民主精神云云,為甚麼要這樣做?因為他們深明群眾的愚昧這個道理,自己不懂,卻要指手劃腳,總之就喜歡宣泄意見,所以這場「諮詢show」還是要做。

這個本來都是你有你扮民主,我有我滿足發聲慾望的遊戲,大家做做戲就好,但偏偏有些笨蛋假戲真做,是真心打算問大家意見,然後真的企圖滿足大家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大災難。千百人有千百個意見,人人利益衝突,廣泛諮詢,然後真心為人民服務,比死更難受。

所以聞說真正的創意企業從不做巿場調查,也不詢問顧客想要甚麼,例如傳說中 Steve Jobs 時代的 Apple。道理也很清楚,客人未見過 iPod,未見過 iPhone,未見過 iPad,怎麼知道自己想要這些東西?要是他們知道,發達的就不會是 Apple,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唯有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領袖,才動不動諮詢這個,查問那個,還煞有介事認真看待。遇見他,你能預見失敗。

總結?人家請你給意見,不要太認真,萬一要找人給意見,也不要太著緊,是啊,大家都要動腦筋的,所謂意見,從來只有某些人的才有價值。某些人,當然是指聰明人。

The Nok

2012-01-04

買保險

替女兒買了保險。

這個在別的父母看來一點都不稀奇,甚至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在我而言不是這樣,因為我一直是個「無保險主義者」。保險是甚麼呢?就是付錢買一個你不想用到的服務,如果問世上有甚麼吊詭的事,就是這個了。而且買了保險有個兩難,就是用不著,我會覺得錢白花了,用得著,也不會開心起來,即是說,這是註定的一場悲劇。

當然有些人覺得這是謬誤,簡單說,假如我沒有買保險,於是付不起高昂醫療費用時,就會知道保險的好處,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財經版。當然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會面對高昂費用,卻沒有買保險,再者香港也有相當不錯的公立醫療制度,說到底要死還是死,不會死還是不會死,我明白的,買保險,是因為討厭那些無法控制的感覺。

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控制,這是絕大多數出來社會工作後的成年人想法。所以,我們就需要保險,需要風險管理,讓自己的生活按自己的計劃去進行,也希望自己有選擇能力,例如選擇治病,而不是在昂貴手術費前束手無策。這是很現代、很城巿、也很合理的想法,但我就是不喜歡。

因為「控制感」是一道潘多拉盒子式大門,一旦打開了就沒有回頭路,根據買保險的心理原則,就是要控制自己的生活,但生活總是有意外的,而控制感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黑洞,買了十萬元保險,總會發生要付二十萬的手術,然後你就後悔為甚麼不買多一點,現在半天吊,高不成低不就,做與不做都是困難。

而且保險只是控制感的一種,當你買了保險,人生哲學是走上風險管理這條路的話,你開始希望所有東西都如你所願的前進,你開始花很多時間研究投資,開始耿耿於懷生活裏的變化,對時事和政局越來越敏感,也對子女的成長越趨擔憂。情況就像我很多認識的人,已經有屋住,還要兩夫妻都出來工作,寧願兒女給工人照顧。因為保險費很貴呀,人壽、醫療、儲蓄、教育,加起來四、五千元,怎麼可能不出來工作呢?

沒有買保險,一來是以往太窮,二來這一定是越買越貴的遊戲,不是它加價,而是我們加碼。要甚麼都控制得住,倒不如接受人生本是無常,Let it be。但現在為甚麼又買?因為我知道女兒一定會發燒,而要她住進公立醫院就一定會讓我們都不高興,所以就買了,人生有時就是這樣。

The Nok

2012-01-01

霸氣

價值有兩種,一種是工具價值 (instrumental good),另一種是固有價值 (intrinsic good),其實都是回應我們一個很常發問的問題︰「這有甚麼好處?」

很常發問呀,老師叫你讀書交功課,你會問「讀來有甚麼好處?」長輩教你做人處世要誠實,你會問「這樣有何好處?」又或者認識到一個新朋友,我們也會問「這個人對我有甚麼好處?」大多數事情,我們會一直追問,到底有甚麼好處。例如工作會賺得薪金,即使無論我們有多討厭工作,也不得不繼續,因為薪金這個好處太大了,所以工作就有強大的工具價值,因為它能幫我們獲得非常高的好處。但工作本身的價值呢?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不用工作就有錢,他們絕不會工作,可想而知工作只有工具價值,卻無固有價值。

但人們年輕時也一定鍥而不捨的追問過︰「為甚麼要工作?」「因為工作有薪金。」「為甚麼要有薪金?」「因為有了錢才可吃飯。」「為甚麼要吃飯?」「因為吃飯才會飽。」「為甚麼要飽?」類似的問題,年輕的你應該問過,當然最後都是父母長輩之類厭惡你煩,於是用其他方法令你閉嘴來結束。

不是上哲學課,但顯然那一個問題「為甚麼你不自殺?」(即是咁多人死唔見你死?)真是大智慧,是啊,人生很多問題問到最後,不外都是問,為甚麼我們還要生存下去,為甚麼不立刻去死,如果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存還有甚麼可戀?

所有工具,都應該指向最終具備固有價值的東西,即是有些事情,不為別的甚麼,而是它本身就有價值,只要擁有它,就足夠了。有沒有?世上到底有沒有這種東西?

答案或者是「快樂」,你看,「為甚麼要學恒宇仁龍拳?」「開心。」有需要問開心用來做甚麼嗎?不用了,開心就夠了。但做人只為了快樂嗎?可能是的,很多人只求快樂。但快樂之外有沒有其他具備固有價值的東西呢?或者是「成長」,就像我們自己和兒女的故事,成長即使經過痛苦,但成長本身就有不可動搖的價值,本身就令人感動生命真好。

還有沒有?或者就是霸氣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自己的想法與人生充滿信心,在人前人後自我感覺良好,輸人也不輸陣,也許是另一種固有價值,沒甚麼用,有霸氣就是好。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