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9

道德的散漫

(圖源)

梁文道最近(?)的一篇文章︰「一個普通人離殺人有多遠——梁文道講《路西法效應》」講的,就是說一些看來不可思議、毫無人性的極端罪惡,在「權威」與「群眾壓力」的情況下,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與方式,傳染給本來只是平平凡凡的你和我。

其實人的道德非如我們所想,有所謂原則與底線、合理與不合理,即是說,我們很多時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是好人、是壞人,視乎他的道德底線定在哪裏。但其實我們甚麼時候做甚麼決定、覺得甚麼決定是合理的和道德的,總是搖擺不定,而且傾向自圓其說。最簡單例子,人們有時會堅持不衝紅燈,因為他覺得這是公民意識,有時他又忽然衝紅燈,因為他覺得紅燈只是一種規範。一個人在做著自相矛盾的決定和行為,而每次都蒙混過關。

而有時候,人的道德感卻受著環境所影響,就例如為甚麼有些人一上網就變臉,他認為人是應當尊重的,但討論區上其他名字背後的難道不是人嗎?又或者為甚麼有些人,一坐在司機位,脾氣就變得非常差,等一分鐘,對他來說就像是血海深仇?因為我們就是深受環境影響,而且行仁義,不是講理由,而是憑感覺,憑著我們的道德意識。

道德意識,就是「覺得這樣做有點不妥」或「覺得這樣做也沒甚麼問題」,只是「覺得」,例如父母對你很差,又偏心,又不公道,但你依然會供養父母,因為你「覺得不供養好像不太好」,沒有十足十的理據與思辯,只是覺得不好。其他情況例如吃狗肉、講粗口、墮胎,那些道德推論太複雜太深奧,不懂得,只是覺得不好,就夠了。

也因此為甚麼有人會在廢墟攝影勝地裏倒水,以製造他想要的效果,這正是道德意識的問題。一個「反正」就可以解釋了他這個做法︰
「反正這裏是廢棄地方。」
「反正這裏不屬於任何人 (至少不屬於任何攝影愛好者)。」
「反正鋼琴已經爛。」
「反正水會乾。」
「反正我進來拍攝,本來就不是甚麼正當行為。」
這些這些反正加起來,就形成一種不那麼尖銳的道德場境,不是典型的甚麼兩個女人跌在河,要救哪一個的道德兩難,而是一種不知不覺,好像不妥當,但又好像沒有問題的場景,於是,他就選擇了一個,在外人看來難以容忍的行為。

其實,我也可以像許許多多網上評論的人,總結一句︰「這攝影師正人渣、自私又沒公德心。」但我傾向相信,他或許本來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沒幹過甚麼大奸大惡,也不是刻意要與民為敵,因為道德選擇,本來就不是 multiple choice,不選A,就選B,那麼簡單清楚。

The Nok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倒水事件根本就唔係道唔道德既問題,唔明點解你要複雜化成件事。好簡單,你有無權去破壞一件唔屬於你既野?僅此而已,完全同道德無關。

The Nok 提到...

> 好簡單,你有無權去破壞一件唔屬於你既野?

站在當事人立場,佢既諗法可以係「反正d 野都冇人要,倒d 水落去有咩問題?」就好似有d 人經過垃圾站,見到有舊垃圾,例如廢紙皮一塊,於是倒d 水上去再拍攝,咁。

我唔係支持佢既做法,我係認為,佢都只係普通人,做左一個普通人都會以為ok 既決定。


> 僅此而已,完全同道德無關。

呢句有d 問題,因為d 人唔係報警,唔係話佢冇權,而係鬧佢自私、人渣,呢d 係道德方向既指責,即係大眾覺得佢有違「公德」,而公德明顯就係道德既其中一個分支,所以兩者明顯有關係。

匿名 提到...

垃圾站個比喻根本係錯。因為廢校係私人地方,邊個俾你入去?更遑論入去破壞一件唔屬於你既野!我唔覺得呢種行為普通人會覺得 ok,而家講緊擅闖私人(政府?)土地,o個度唔係公眾空間,成件事同「公德」二字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

The Nok 提到...

講得好
咁即係話呢個人真正既問題係
「擅闖私人地方」
咁要鬧,有排都未輪到其他人出聲
因為擁有者自己都冇出聲

問題黎喇,咁管理者自己點睇呢?如果佢係著緊,就唔會閘都冇鎖(呢樣我係知道的),亦唔會任由廢棄,於是變成攝影愛好者既勝地,最後佢地得出「攝影師欠公德、行為自私」呢個結論。

即係話,大眾已經無視左呢個係「私人土地」既問題,早就將鋼琴視作「公有財產」,所以攝影師既行為呢,佢地就討厭。你明白點解大家會忿怒的真正原因嗎?

而呢個原因,正正因為太複雜,所以攝影師會係一個「講feel」既道德情景入面,做左d 奇怪既事。(詳情請看原文「反正反正」果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