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1

把想法組織起來

這就是《車窗望》的文字雲,以圖像方式表現這裏到底寫了甚麼,字越大,代表用得越多。有人說這是風格問題,有人說這是思考方式的象徵,你會如何詮釋?

我都會害怕患上口頭禪。用「患上」因為我認為這是一種症病,一種類似於強逼症的病,源自於語言的貧乏,與及思路的狹獈,甚至是一種固執,例如有些人開口閉口就說「理性」,有些人三不五句就話「道德」,對哦,一如那些金句,最強調理性的人最不理性,最掛道德在口邊的人最不道德。

口頭禪也是一種自信缺乏的表現,因為不重覆某些句子,就好像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見過太多孩子王,身邊有小朋友團團轉,自己也牛高馬大,但最喜歡的就是自創口頭禪,或是不斷講同一句粗口,然後著令身邊的人跟著一起講。似毛語錄?似張衛健?怎樣都無所謂,只要我們提醒自己,別那麼脆弱,就好了。

至於想法方面,我倒是頗滿意現狀,以反省「我們」「自己」為核心,然後呢就對這個世界發問「甚麼」「因為」,或是探討「就是」「不是」,這不正是《車窗望》本身的目標嗎?

這個「文字雲」很不錯,我是用RSS輸入的,用它來認識自己,不是很好嗎?萬一出來的字眼都是庸俗不堪,或是矯揉造作,不貼出來就可以了。當然,不貼出來只是掩耳盜鈴,其實大家看你的作品就早知道你的水準,只是不作聲而矣。

對了,很多人甚麼連blog也沒有寫,理由是「太忙」。但據我觀察,更多人是害怕寫東西,一來每次動筆才發覺沒甚麼好寫,二來把想法寫下來之後,少不免發現其實有太多偏執與漏洞,如同政黨上台後才發現,過往自己批評過的東西,根本自己都沒能力糾正。

所以文字雲到最後有沒有人用?恐怕沒有,因為大家都只是猛quote別人的東西在facebook,真正把自己的想法組織起來的人,太少。我不是在責怪,其實我是可惜。

The Nok

2011-03-30

拍拖新人的七大難題 之5

我必須強調,男友是沒有義務送女友回家的。留意,這不代表我反對一個男人如此做,只是假如男朋友送女朋友回家,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只是愛情裏萬千種表現方式中的一種,要嘉許,但假如他不送,可以因為是疲倦,可以因為沒有錢,但絕不等如愛情消失了。

(五) 怎樣令男友送我回家?
正如第一段所說,因為這不是義務,所以若你因男友不送你回家,就大發脾氣,說他「不愛我了吧」「不負責任啊」之類,錯的是你。

有些女孩子說︰「我住得很遠啊,治安又不好。」這個說法甚至連女孩的父母都贊同,並且以此作為女兒男友的審核準則,是錯的,因為女孩住哪裏一直都是由父母決定。治安不好甚麼並非受男友影響,早在交往十年前就已經如此,如果覺得有問題根本就不應住下去,為甚麼父母自己不想想,而要無辜的男友去想?

又有些女孩說︰「搭車這麼遠,好悶啊。」原來你都知道的嗎?

又有些女孩說︰「送我一次半次姐,駛唔駛咁小器?」一次半次?

又有些女孩說︰「唔送咪算囉。我冇嬲呀。」(無力……)

這條問題是「怎樣令男友送我回家?」所以我都會盡力解答,讓女孩們為所欲為。首先,其實你想令男友做甚麼都可以,因為拍拖很多時只是權力問題,誰比較強勢,誰就話事,一個女人夠刁蠻任性,而男友又夠懦弱無主見的話,其實只要你開口,男友自然會送你回家,亦不敢多事。

問題只是男友比較有性格,你又害怕分手,同時又帶點點港女性格,不喜歡體諒男友,還想令男友次次送你回家的話,方法就是認清楚其實他送你回家,是一份愛意,並不是責任。很大分別啊,一個人愛音樂而學音樂,比起一個人怕媽媽而學彈琴,無論是心境、質素與效率,都差天同地。

稱讚他吧,獎勵他吧,告訴他你欣賞他的愛,而不是覺得這是奉旨吧;愛情本來不是一場權力遊戲,而可以是一場甜蜜的回憶。

The Nok

2011-03-29

照片的重量

因為《八月照相館》,我想起了一個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想問的問題︰每一間曬相舖的示範照片,是怎樣挑選的?


檯面上,牆壁上,一張張男男女女,都只是普通的證件相,作為示範好像太多了,為甚麼要如此多呢?再者,又有甚麼人喜歡自己的相片被用來看門口,又被路人評頭品足?那邊廂,一個清秀的女孩子穿著畢業袍,高高興興與父母拍攝的紀念照,又為甚麼要被掛來示範呢?怎麼看都不是模特兒,被掛上去感覺到底是一種賞識,還不過是一件道具?

沒辦法,這些店都只是「曬相舖」,而不是照相館,不是那種精緻經營,認真替每個客人挑選服飾與背景,然後用最佳的曝光與濾色來拍照;在斗室方呎之內,客人匆匆的來,曬相也好拍證件相也好,精簡的對答與找續,匆匆的去,這裏從來不是回憶的地方,不論是店舖、店主或是顧客,其實大家都是工具。所以沒有問題,它們現在都是連鎖店集團的駐站而矣。

所以《八月照相館》格外懷舊,不單是那種韓風絕症老梗,而且店主將人生摯愛的照片,作為店面的招牌、示例。到最後,人死了,而回憶卻永遠凝固在照片之上、櫥窗之內,這種默默而古老的愛情,是的,很上世紀。

這就是電影的情懷,在香港,這種照相館早就分家為曬相舖與影樓,前者是連鎖快餐,後者是服務買賣,不再是老店的人情與關懷。還有沒有愛情?如果你知道潮流興「私影」,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但至少,電影還是肯定了一個事實︰照片是有重量的,例如我們還會仔細思量拍攝遺照,該用甚麼表情。是笑呢,是平板呢,還是跟大家一起難捨這個世界?到了結局,我們或許都會選擇微笑,因為生存故然快樂,死亡亦不過是勞累的結束,我們相信,這張最後的照片有一份力量,讓希望留在人間。

The Nok

2011-03-28

戀人之喃喃絮語

我有點懷疑,那種在羅蘭‧巴特《戀人絮語》中的戀人到底還存在否,至少關於愛情的描述,是否仍充滿著矛盾與執念?

因為沒有人再問「情是何物」,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流行歌詞,由林夕和黃偉文告訴你,甚麼是愛情,然後在facebook傳完又傳。既然是如歌詞截然斷開,既然只是流行曲的過眼雲煙,那麼我們對愛情的看法,很自然像季節轉換,而不再是永恆的哲學辯題。

但說是哲學辯題般理性,套用在愛情上又是不是合適呢?我們既然愛上了一個反叛而執著的情人,卻又暗暗怨恨他那不解遷就的性情,這是怎麼的一種自虐?我們豈能誇口說自己這就是愛?但如這不是愛,甚麼才是呢?

說到底,於我們而言,愛情本質就是這樣,忽然明,忽然暗,有時你為熱戀而狂喜,有時卻為不穩卻熾熱的情火而灼傷;我們以為情敵總是該仇視的對象,卻暗暗覺得這個人才是最明白自己的人,假若情人為你而說他的壞話,你倒覺得迷罔;你說愛情就是付出,但假如要求回報是一種虛偽,那麼暗戀恐怕就是最純粹的愛情了。

斬不斷,理還亂,我們要是這麼想探索這種人所共有的精神病,又加上精細觀察力的話,也許就會寫出類似於羅蘭‧巴特這本著作的東西。

我明白,甚麼「解構主義的文本」七個字,大多數人都唸得出,但拼起來就想暈,而且本來愛情要愛就容易,要讀出來就困難。假如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到呼吸不順、條理不清,大概可以佩服一下作者,因為畢竟他寫了出來。而事實上,讓自己投入角色,投入那種前現代的愛情世界,終究是一件有趣的事。

The Nok

2011-03-27

第三頁

第一頁
上一頁

放下電話後,宜興有好一段時間無法恢復過來,只是呆呆的、失神地靜坐著,擺在面前工作桌上那堆積如山的學生習作恍如不見,滿腦子都是陳年往事:

那時,身穿中學校服的他們,仍是一臉的天真,生活無憂無慮,滿有理想,而且尚心存夢想定成真的信念。那時,宜興的理想是跟最喜歡的中文談一世戀愛,希望長大 後可以賣文維生。他已忘記自己何時跟文字建立起如此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誼,他只記得自己很喜歡流連學校的圖書館,很喜歡那個投入書海世界經歷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種種奇遇的自己。

可是,學校總有關上校門的時候。宜興已記不起這不情不願地離開圖書館的情況持續了多久,反正就是一段漫長而痛苦的歲月。可喜的是,在中四那年,他家附近開了一間二手書店。書店低價收購回來的不單有舊課本和高考、會考的精讀和過去紙,更有很多備受青年人追捧的漫畫、小 說和散文集。相比館藏甚豐的學校圖書館,這間名為黃金屋的小店的藏書量當然無法相比,但小店佔優的是從不阻止打書釘的作風,和開至晚上十點半的營業時間。 對當時零用錢不多無能力買書回家細味的宜興來說,黃金屋猶如世外桃源人間樂土。

「哥。哥,阿哥!」

一把熟悉的聲音把宜興拉回現實。原來在他不察覺的時候,小他七歲但高他半個頭的妹妹小宜就站在面前。

「哥,你發什麼呆,功課很難改嗎?」

宜興心裡暗暗為難得憶起的舊事嘆息,一股若有所失的感覺仍揮之未去,嘴裡卻已用正常不過的聲線回答:「嗯,正在改作文,真的愈改愈頭痛。字體難以辨認、文句不通、詞不達意、錯別字更多不勝數、又經常以口語入文……」

「哈,哥哥你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對在讀書時期已常常獲得徵文比賽奬項的你來說,他們的語文能力當然有所不及,語文是要時間慢慢浸淫的。」

「我當然明白語文非三兩天可精進,但說到底,字體撩草只因沒有用心寫好,文句或用詞的問題,歸根究底,是他們看書太少,上網太多。尤其那些同音別字和口語,不都是今天網上留言的慣用語嗎?身為人師,我豈能坐視不理呢?」

「他們不喜歡看書也沒有辦法。只是,既然他們喜歡上網,哥哥你大可以投其所好,其實上網也可以閱讀呀,例如網上新聞、微博上明星的行蹤和心情分享、又或近日網上重新流行的網絡文章,都吸引很多年輕人追讀,你大可以在班上鼓勵網上閱讀……」

「小宜,正正是這些質素參差的網絡文章害了他們。我不是說所有網絡文章都不及書本中的文字,但在網上寫文太輕易,甚麼人都可以做作家,出色的文章相對太少,學 生們看多了那些白字連篇、錯字不絕的文章,是弊多利少。更甚者,很多人正正因為已在網上已看了大量文字資訊,更抗拒再花時間心機看實體書。當你說他們閱讀太少時,他們根本不同意。」

「那哥哥你有甚麼解決方法?」

宜興苦笑著,說:「暫時想不到,但下星期跟舊同學有約,我會向最多鬼主意的止華請教請教。」

「止華?是以前常常上來打機那個「橋王」嗎?」看到哥哥點了點頭,小宜再補了一句。「如果是他,應該有計!」

宜興又苦笑了一下。「希望有計!」

字遊

下一頁

2011-03-26

愛是詮釋

當你愛上一個人,就會明白甚麼是符號學,你以為愛情只關乎感覺,其實不然,我們總是在思考。

例如吃飯的時候,他的腳悄悄碰到你,你的心砰砰地跳。「這是甚麼暗示?」你反覆的自問自答,你以為這是一個示好的訊息,不,你不是以為,你反覆思考之後毅然地相信,這是感情的新發展,他有話要告訴你;又例如他沒有再打電話給你,整晚輾轉難眠,你苦苦思索,是今日的約會不合他心意?是我言談之間觸動他的創傷?你把一切都化為符號,情人的所有事情,於你而言都有待詮釋。

有待詮釋。戀愛就似是一場詮釋的遊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說話,你都希望從裏頭搾取真實的意思,是不是指向我?是不是暗示我?當我們眼裏只有情人之時,就以為對方的眼裏也只有自己;萬一事實如此,這就是戀愛的最高峰。你猜我我猜你,為甚麼旁人無法介入熱戀中的兩個人?因為整個感情就如同密碼鎖一樣,是他們兩個人自己私下的玩意,別人無力,亦無權去嘗試解密。

也因此,戀人們樂此不彼地問對方︰「你估下我今日有咩唔同左?」或是「你猜我買了甚麼給你?」心有靈犀、心靈相通是他們最渴望見到的結果,這不單證明了彼此是天造地設的,還隱隱嘉許了如此努力詮釋對方的兩人,這是辛勤於愛情的結果。

直至有一日,你發現原來沒有秘密,他的腳踫到你,只不過是他坐姿不良,他沒有打電話給你,只因為他趕緊追看曼聯大戰車路士。當情人再沒有詮釋的空間,他神秘奇妙的感覺褪去的時候,你對他的興趣亦驟然而減,你發現,曾經在你的世界裏獨一無二的人,忽然不過如此。

完全是我們小孩子時買玩具的翻版。未買,我們日思夜想,幻想這個玩具有多好玩,思考玩耍的方式可以有幾多;買了,我們發現不外如是,沒法再想象,因為現實就在眼前,不能再作詮釋,也因此失去了愛。也就是說,愛情原來都不過是求知慾的一個分枝?既然如此,我們何必苦苦哀求一個註定了的結局?

The Nok

2011-03-25

延伸的居所

樓下換看更了,心情有點納悶,畢竟他實在是生活的一部份。在越來越多物業管理,越來越少看更老伯的年代,香港遲早一天再沒有看更,看門口的都換上了機器,與一個個整齊西裝心口有塊金牌的仿專業人仕。他們不會再嘗試記著你的名字,一橦樓四十層數百戶上千人,只能認得你的入門pass,而不是你的校服與說話聲調。

雖然看更總是打瞌睡或聽跑馬,而且我們不知道他們整天在做甚麼,巡樓之類也不覺有甚麼用,但他們絕不是陌生人,因為只要你願意與他對答幾句,就可以知道這橦樓的所有事,五樓少女又換了男友,或是四樓王師奶最近又大肚了,你都會知道。比起家人,看更老伯更像家人。

但他們絕不是家人,因為當我們疲乏地、厭世地從外頭回到這裏,你按了升降機,回頭就看得見剛好相反,看更他正在工作︰在你覺得可以休息的地方,於看更來說卻是勞碌與搵食之處。雖然看更是收了薪金沒錯,但當我安然回到家中,所有東西都完好無缺,甚至大廈後樓梯都讓人放心的話,就應默默感激那個看更吧。畢竟,我們都有過感受,別人放工休息,而我卻還在工作,這種強烈落差總是令人沮喪。

這麼說,我和看更之間說成是朋友更合理,不過,一如所有朋友關係,假若金錢成為了友誼的基礎,感覺總是令人不安。就例如現在那個離職了的看更,他還會回來看我嗎?閒暇間的談笑風生,都不過是工作時的逢場作興?他提醒我打風了,與我關注到天氣變冷,要小心窗戶,他的制服似是不夠,種種之間算是一種甚麼關係?

雖然活在香港,我們都明白,一座大廈需要的只是盡責的看更,不瞌睡多留神,此為專業;然而身為住客總是慶幸遇上一個友善的看更,因為這種看更,讓他身處的空間不再只是「電梯大堂」,而成為了我們家的一部份。更經濟學一點講句,這些我們用錢買了的建築面積,終可成為我們「住家」的一部份。

換個角度說,這也是為甚麼舊樓比起新樓,總是更加實用。

The Nok

2011-03-24

魔法少女小圓

身邊很少人動漫都看,比較之下,似乎最毒就是我了,但不是問題,可以的話,《魔法少女小圓》確是非常有趣的作品,值得看。


《小圓》最近紅爆了動漫圈,比起非常話題作品《涼宮春日》或是《K-on!》更紅,日本地震了,《小圓》停播了,討論的人與期待復播的人依然非常多。原因很簡單,就這作品真的很出色,到達一個程度,動畫一邊播放,希特拉一邊在youtube不停鬧人 (你懂的)。

不要猶疑,馬上就去 youku 或是土豆之類的pps網站看一次吧。不過稍微留意的是第一、二集節奏確是比較慢,就似普通動畫intro部份,忍耐一下吧,這套作品是捱到第三集才算正式開始,但別略過不看,因為值得看的部份依然不少,例如學姐戰鬥畫風與配樂的華麗,就已是一個看點。

但話說在頭,觀眾必須有一點點看動畫的經歷,例如我們對魔法少女要有既定印象,才會理解《小圓》的精彩之處,不論是看《美少女戰士》、《百變小櫻》、《光之美少女》或是《小魔女doremi》,那種光明對決黑暗、充滿愛與希望的美少女魔法故事、友情力量戰勝邪惡的橋段,你都大概明白些許,就更能了解《小圓》為甚麼會如此爆紅。

換言之,這是套顛覆現象的作品。

其實一直以來我看漫畫遠多於動畫,因為漫畫的節奏快得多,從漫畫改篇而來的作品例如《K-on!》……算吧,例如《龍珠》和《足球小將》,救命,怎麼可能爆個氣要三十分鐘,開龍門球又要三十分鐘?只有極少數動畫是合格的,而如果動畫本身就是獨立製作的話,水準則貼近電影得多,例如宮崎駿系列、EVA之類,才值得花時間看。《小圓》就是如此。

我還是無法一如資深的動畫迷去仔細評價作品,例如作畫穩定度、人設、聲優、分鏡之類,但一集不過是二十多分鐘,加上OP (開場音樂) 還實在很不錯,而且一集集下來鋪排與說故事能力的確出色,都是那一句,值得看。

最後,補上最萌的杏子一張。

The Nok

2011-03-23

一click助養 (二)

向大家報告,自從《一click助養》文章刊出,請大家每日click一下車窗望底欄的廣告,以助養我和我未出生的女兒,至今已經累積到了第一桶金︰總共港幣一元正。謹此多謝大家落力奉獻,用幾秒,click一下,就助養了。

多麼特別的關係,現在我和你,除了是作者與讀者的關係,還多了一層金錢關係。雖說朋友之間如果有了錢銀瓜葛,少不免會變質;但我相信,現在這種單向模式,只有你給我錢,而我絕不會回水的情況,也許還能保存一點點純真。甚至,我是不會找錢的。

至此,不妨大家一起思考《車窗望》於你的意義。你來,到底是因為這裏有你喜愛的東西,是因為你喜歡閱讀和交流,還是因為想了解這裏的作者如我呢?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影響你一click助養的意義,也就是說,你是在捐錢給賣藝人、購買文章還是支援朋友呢?

當然你可以只不過是無聊看看,而click甚麼助養,你會覺得沒有大意義,反正一元五角也買不到奶粉,一百幾十你又不會捐。

但有些事情,就是象徵大於一切︰一座你不會買的豪宅不影響你,但代表了香港貧富懸殊;一個大陸人在迪士尼街道屙屎不會臭死人,但代表了整個民族還未開化;一個官員做錯事卻不用下台未至於世界末日,但代表了政治體制出現嚴重問題;一個師奶搶鹽亦不至於餓死香港人,但代表了香港人自己也不外如是。

所以,一click,的確不會令我發達,但就代表了你對助養的熱血與關懷。文章至此,也不礙大家繼續享受助養的樂趣,送大家四個字︰福有油雞。多謝。

The Nok

2011-03-22

我投了稿

自從印刷業開始,文字出版的限制已經消失,幾千字,幾萬字,幾十萬字,印出來,成本和時間都不是問題,很多人致力翻印經典和名著,然後,更多人需要更多著作,文字由文明資產過渡而成為消費品,於是出現了「投稿」這一個行業。

其實我們不需要這麼多文字的,說實在,作為普通人如我,隨便上網下載所謂人文經典100本,不夠,下載1000本,理應能夠填滿我們一生所能閱讀的時間。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理想國、資本論、夢的解析、聖經之類之類,我們大多數人都聽過名字,知道概況,卻總是未能讀完一次。讀完這一千本一萬本,為甚麼我們還需要專欄?

或許你會說,這個批評可以套用到歌曲與繪畫之類任何的創作,因為人類經過幾千年,作品量早就越超過任何人窮一生能閱覽的數字,所以顯然,新作品並不是舊作的註腳,功能亦不再是重覆討論經典著作的問題。真正的作用,是與今世的人保持流動的對話。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能夠一再與經典作品交流,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即時與現代人思辯、討論的對象,也就是所謂專欄作家。不會成為經典,卻能夠迅速回應讀者的需要,完全符合了消費品的本質。

所以這裏有個兩難。投稿的人總希望獲得刊載,而刊載時亦須回應讀者的需要,老套說句,就是要大眾化;與此同時,如果作者沒有鮮明的個性,沒有強烈的立場,所謂回應和交流也無從說起,也就是毫無商業價值。而大眾化與個性,在太多層面上卻是彼此衝突的。

這個或許就是創作的永恆難題,取悅群眾,卻因此失去魅力,保持個性,卻因此脫離群眾。也因此,我格外欣賞能夠叫好叫座的人,例如 Christopher Nolan,兩個字︰厲害。

順帶一提,我剛開始投稿於在【】這個網站,雖然登出的不過是《新人買單反》與《從facebook delete朋友》兩篇,都只是轉載,還未有原創。大家還有沒有甚麼好意見?歡迎提出。

The Nok

2011-03-21

TIK

如果問題是「你會不會衝紅燈」,我的答案唯有是「會」。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會堅持站在行人道上,等待綠燈清楚轉出來,汽車都停定,我還會認真看著車的來勢,才會過馬路。即使旁邊的行人早就橫過,即使其實馬路上沒有車,我都會耐心地等,並且以「守法」作為一份堅持的理由。

聽過「TIK」沒有?TIK 即是 This Is Kowloon,這裏是九龍,這裏有點不同。我不是要掩飾衝紅燈這種違法的行為,事實上如果有警察,我都不會衝過去然後跟他說︰TIK。但的而且確,我在新界裏居住的時間,確實比住在九龍更易於堅守綠燈。

第一是由於道路規劃。新界的道路是截然分明的三個部份︰行人、行車、行單車,三者之間不但有明確的層級高低,而且互有符號和欄桿,從意識上已經有不同。而更重要的是,行人路已經漸漸退出接駁建築物的功能,例如將軍澳,你能夠留意到更多的人以天橋穿梭於商場與商場、屋苑與車站,行人路上越來越少行人。

九龍是不同的,行人與車的界線還算有,但單車呢?單車雖然行在馬路上,但騎車的人隨時會下車變成行人,已隱隱地抹去車與人的界線。而且單線馬路非常繁多,似微絲血管般滲透擠逼的建築群,緊貼狹窄而沒有欄桿的行人路,例如旺角,行人早就密得令人分不到行人路與行車路。所以紅燈甚麼的,最多只能是一種妥協。TIK的意思,就是有規則,但規則終須臣服於現實。

還有,新界尤其是新巿鎮,與九龍的最大分別,就是建築物功能與行人路結構的脫勾。例如商場,就是憑空矗立,群眾並不依道路而聚集;至於九龍,商舖是跟從地理環境的,接近學校自然會有食肆與文具舖,接近車站就會有比較消費品的商店,而且行人路就直接是商舖的連接線,往往我們看完這一間,要看另一間,就是「過對面馬路」。如此親密,「亂過馬路」顯然是自然率性的。

至於新界住宅群與商店群的脫勾,也是另一話。在九龍,「落街買麵包」是常見的事,橫過馬路轉個街口就是麵包店,一來一回不過是三分鐘的事,這樣的話等綠燈倒要花上一分鐘,比例上太令人想快快衝燈;在新界,從家裏到商場至少五至十分鐘的話,等一會燈,在心理上就合理得多。

而其實,我始終是有時衝燈,解釋為方便,有時堅持等綠燈,解釋為守法,朝令夕改反覆無常,證明我正正是個普通的人。

The Nok

2011-03-20

請天氣變乖

乍暖還寒。

晚上以為天氣很暖,光脫脫躺在床上,夜半醒來發現自己蜷曲身體,才知道風起了,著涼了。又或是朝早打著哆嗦,痛苦地爬下床買麵包,中午的時候卻不得不先把外衣脫下,才能夠走在街上買午餐而不冒汗。

愚以為只是人類如此不適應天氣的反覆無常,原來,我們的機器也是如此。在該涼快的時候悶熱,在該暖和的時候吹過不停,搭過巴士的人都該知道,在香港,巴士的溫度是永遠都錯的。

正因為是變幻不定,我們總希望時光能夠鎖定。可以的話,我想鎖定冬日的太陽,在寒風下拿出來,貼心的陽光是最好的外衣;可以的話,我想鎖定陰沉的綿綿絲雨,在寂寞的時候拿出來,雨水打在窗上是一層動態影像,一首交響樂曲。

可以的話,我更想鎖定健康的狀態,你知道的,在病痛時格外掛念身體的健壯,而且人老了,才體會到軟弱是怎麼一回事;可以的話,我也想鎖定最快樂的時間,因為快樂是短暫的,很小很小的事就可以把愉悅扯碎,我們一直誤會,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乍暖還寒,是種討厭的天氣,因為人與人之間已經騙得夠透了,連天氣都要如此不安份的變化萬千,直如我們的男人與女人嗎?政治與信仰,是社交談話的禁區,只剩下天氣,能不能讓我開場白說句︰「今天很溫暖呢。」

The Nok

2011-03-19

RSVP

wiki說,RSVP,即法文"répondez s'il vous plaît",意思是 "reply please" 或 "please response"。如果試過朋友在facebook搞活動,然後邀請了你呢,就會看見有這個提示。而大多數人都不會回應。

也不是新鮮事,在facebook約人是沒甚麼意思的,很多活動搞手都交了學費上了一課,知道facebook最多只能顯示活動內容,但說到落實約會,還是得打個電話。「甚麼?facebook寫了時間日期地點內容參加名單?你可不可以電話裏講多次?」結果還是一樣。

Facebook是很方便沒錯,不過是方便人的猶疑。在指明須回覆的邀請下,人們一直在拖,一直在等,直至電話打來問︰「喂,到底你來不來?」

這些人在等甚麼?如果以為他們因為太方便而等,就錯了,其實這些人一向都在等,不過當一份邀請隔著一個屏幕時,這份遲疑就會更明顯,所謂RSVP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為甚麼要拖?這個問題太傻。一個人在肚餓的時候,嗅到新鮮出爐的麵包,會不會拖?一個人寂寞空虛的時候,有漂亮少女投懷送抱,會不會拖?不會。他們會不會說,「睇下有邊個一齊食麵包先」、「睇下有冇時間拍拖先」?不會。

所以如果你邀約,他不是告訴你他能不能去、他想不想去,而是說一大堆理由拖著回覆,或把回覆懸擱,你就應該知道,對他們來說你的位置是怎麼樣。是怎麼樣?很簡單,就是拖著都沒所謂的位置。怎麼辦?下次別理他們好了。

有些人爽快回答來不來,非常好。有些人想來,卻是條件性,也沒有問題,因為從對話中我們就知道,這些人是有心來,只是尋求妥協,我倒是樂意商量。至於那些含糊、曖昧、拖延的人,吃屎吧。

我也會成長,下一次event,我會寫得很清楚,三日內不回覆,以後別旨意受到邀請。很好。

The Nok

2011-03-18

拍拖新人的七大難題 之4

(四) 怎樣避免有異性、冇人性?
很多人誤會了這個問題。首先,第一次有人如此說你,99%只是開玩笑;第二次有人說你,或許是有點誤解;第三次有人說你,一定是你錯了。其次,全句的重點是「冇人性」,不要把問題怪在異性身上,這只是順口說的,真正的問題是你做人的問題。

所以解決方法很簡單,檢討你自己。

「為甚麼我不可以把女友 /男友放優先?」「為甚麼我拍拖就針對我?」「為甚麼朋友們不體諒我?」如果你有連續發問上述三個問題,證明你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死因,而你這種無知,正好就判了你死刑。

其實任何人都會放伴侶優先於朋友。女友和朋友病了,你會探哪一個?調轉問,你病了,女友和朋友,誰會探你?不要跟我說特例,稍稍運用常識你都知道,女友重要得多,否則大家做朋友就好了,誰肯做你女友?問題是,就算女友重要,朋友於你心中有甚麼意義?

有些人根本就連對待友情都有問題︰朋友,只不過是用來攝時間,求助才會聯絡,對朋友的好意無動於衷,答應朋友的事得過且過兼無交帶。所以,拍了拖,時間全奉獻給伴侶,自然一腳踢開朋友,答應過的事更加更加不會上心,完全無懼表現出朋友於自己心裏的位置之低。此之為有異性,冇人性的正解。

問題有時會更複雜。當一個人拍了拖,每個人都期望他能更成熟些,愛情就本質而言,就是尊重與付出,所以一個戀愛中的人,好應該學懂如何體諒別人的感受,因為他每一天就在學習體諒伴侶的感受。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事情複雜得來,又有點簡單,兩個人熱戀別太旁若無人,記得跟對方的朋友打招呼,與人的對話有頭有尾,要做的事有始有終,本來都是做人基本道理。一個人做好自己本份,怎樣迷戀女友,又有誰敢多說話?

你又重提「拍拖是兩個人的事之嘛」嗎?唉,我就知道,跟你說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太多人連自己都未做好,就撲向情慾的深淵。所以問,中學生應否談戀愛?我會答︰「你要死唔通唔俾你死咩。」

The Nok

2011-03-17

選友損友

如果有人說︰「我是會選擇朋友的。」你會不會隱隱覺得有種勢利感,或是覺得有點歧視感?說得好像電視劇裏的有錢人,看不起窮親戚並且疏遠之,這種白鴿眼,叫人覺得不快。

但其實一點錯都沒有,小學老師早就教我們要小心擇友,到了互聯網時代,政府又提醒我們,別隨便當別人是朋友,然後出來工作,大家都說,與同事成為朋友是一大蠢事。這麼說,選擇朋友,從來都是正確的。也因此那些叫小孩子「大家唔好嗌交啦,做個好朋友啦」的老師、故事書或是德育課,不單虛偽,還不切實際。

既然要選擇朋友,那麼我們需要製訂飾選朋友的條件吧,「無友不如己者」,至少孔子都講得很清楚,我們怎能不清楚。孔子的意思,也許不是勢利眼的只看錢,而是說品格、才華或智慧之類;但是,財富不就是人格的一部份嗎?現實點,階層不同,卡士不同,勉強做朋友亦沒有意思。所以其實能夠交的朋友,根本就不多。

也因此,我們傾向會容忍朋友,懶惰的,不負責任的,遲到的,講是非的,粗暴的,無禮的,冷淡的,我們都不會輕言絕交。似乎老師的咒語「大家做個好朋友啦」一直未解,我們不知道斷絕的底線,也不懂得斷絕來往,只好任憑生活裏有一個個邊緣朋友。

老師呀老師,可不可以教我們的小朋友,在同一個課室裏,如何飾選不值得交往的人,然後疏遠他?有人說,疏遠人太可憐了,幫助這些朋友吧。但既然責任是在這個「朋友」身上,為甚麼又要我們出力呢?

這令我想起老師應對欺凌的方法,就是處罰欺凌別人的學生。其實大家都知道,結局只會是那學生加倍欺凌,並警告,如果下次再告訴老師,欺凌會更可怕。真的,如果同學投訴被欺凌,老師應該教的,是如何武裝起來組織起來作出抵抗,讓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欺負人是要付出代價。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

因此,對於不值得交往的人,例如說謊、懶惰、貪心、咸濕之類,老師別叫同學幫助他或是繼續做好朋友了,教導學生如何分辨這些人,然後如何疏遠之,讓大家都知道獲得友誼是要改善缺點的,那麼一切都會更美好,這個世界更純真。

The Nok

2011-03-16

以仇恨為糧 2之2

人類習慣誇大自己的仇恨,或是隨意套用自己的怒氣,例如今天日本地震了,我們就拿南京大屠殺來說;然後哪天中國地震了,我們就拿六四事件來說;萬一到天水圍有地震,我們就說這是對新移民的報應。你可以見到,我們不是尋求甚麼和解或真的內心有不滿,而是不停尋找可仇視的對象,不停重覆仇恨。

有一個淫婦被帶到耶穌面前,人們問︰「按照法律,她該被打死,你說怎辦?」是的,按照法律,這個世界有太多淫婦,太多人都應該被石頭打死。

有幾多人試過親手打死人?有幾多人真的試過,面對面看著一個人,因你而死?扭曲的表情、悽厲的哀號、戰抖的聲音、逐漸冰冷而蒼白的身體,我們不禁會問,為甚麼人類可以這麼殘忍。但有些人就是能夠如此行,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正義的。

為了正義,有些人會採用暴力,為了正義,有些人會口出侮辱,為了正義,有些人會人身攻擊。當年十字軍征東,殺人無數,強姦搶劫,也是以正義為名;今日無數互聯網上的行為,例如侮辱政府官員、起底、拍攝別人,也是以正義為名。如果耶穌看見十字軍,看見youtube,他會說甚麼呢?

是的,那個淫婦的確錯了,是的,有些人的確有不同信仰,是的,有些官員的確沒有令人滿意,但比起正義的審判,或者寬恕與包容,是耶穌會選擇的一條路。更何況,我們問一問自己,例如曾蔭權,你對他抱懷的忿怒或怨恨,跟他對你的所作所為成比例嗎?再問一問自己,你對他的侮辱,或你希望引起的攻擊,與他所犯的錯,又成比例嗎?

有些人說,政府的官被罵成狗,甚至被打都是合理的,因為他們領了納稅人的糧,本份就是做好官職,現在做得不好,還有甚麼好抱怨?一個人,做得不好,做錯了事,當然要受罰,但我們要提醒自己,他們也是人,除了官員的身份,他們也許是一個爸爸,一個媳婦,一個兒子,或是一位爺爺,請不要容讓自己以正義之名,發洩內心的仇恨,隨手就扔出一顆石頭。

但是難道日本侵華可以忘?難道六四事件可以忘?如果今日耶穌被問,你會不會參加平反六四活動?你會不會為天安門母親而申張正義?「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耶穌自己在十字架上的說話,也許就是答案,他或許會用更多時間去親身安慰受過苦的人,而且,在那些人未認錯以先,他就先寬恕他們。

仇恨並不救贖任何人,看見有人以正義之名,不斷鼓吹把仇恨對象轉移,由家人到新移民,由新移民到政府,由政府到有錢人,由有錢人到窮人,豈不應憂心?貧窮之於窮人並不可怕,怨讟才是。

我提醒自己,如果因為民主派的緣故,我將無法領取那六千元,我切不能因此而憎恨任何人,畢竟從來沒有人欠我甚麼,就算有,我可以選擇寬恕。若果除了恐懼本身,我們不需要恐懼甚麼,那麼除了仇恨本身,我們也不需要仇恨甚麼。

The Nok

2011-03-15

以仇恨為糧 2之1

世上最噁心的糧食,就是仇恨,而我們卻以此為食。這個世界的經濟,以消費作為推動力,早已是常識,而慾望和情緒就是消費的主因,其中仇恨正是最強的力量之一。所以,仇恨每天都在販賣,對於人民領袖與傳媒來說,不怕沒有共同嗜好,最怕沒有共同敵人,就是這個意思。

試想,我們每一樣東西都可以仇視,每一個事件,都有值得仇恨的地方;而且,我們被教導養成仇視的習慣,對每一件事都要塑造敵我陣營,不斷批判,幾乎每一秒都是戰爭,一絲憐憫和同情都被視為軟弱、反叛、不團結;而不斷能夠挑出問題的能力,就被視為獨立思考。

那些結過怨的人和事,仇恨的歧見,我們不會忘記,把話說盡,就為了讓人知道,怎麼樣的仇我們都記得。所以日本地震,不用奇怪總有人說「這是侵華 / 偷襲珍珠港的報應」;又或是如果有女司機遇意外,總有人說「港女渣車梗係死啦」這樣。仇恨是我們的習慣,侮辱是我們的語言。

例子︰
女性--> 港女
男--> 一係mk、一係毒男
有錢人--> 剝削、地產霸權
窮人--> 侵吞社會資源
申請綜援--> 懶
上司--> 又蠢又賤
下屬--> 又蠢又懶
政府--> 蠢、官商勾結
警察--> 狗
消防--> 管理層腐敗
護士--> 醫療事故
日本--> 侵華
美國--> 辱華
新移民--> 蝗蟲
大陸--> 中共、六四
基督教--> 迷信、屠殺
菲律賓--> 脅持事件
印尼--> 排華
台灣--> 侮辱beyond
tvb--> cctvb
atv--> 老土
曼聯--> 不知所謂
阿仙奴--> 更不知所謂
用windows--> 蠢
用mac--> 盲目追捧
巴士--> 瘋狂加價
地鐵--> 瘋狂加價之餘還有時故障
樓價高--> 點買樓呀?
樓價低--> 點敢入巿呀?

不斷批判,不斷仇視身邊每一件事,不斷將自我滿足建築於別人的失敗之上,然後,還有人合理化這種行為,稱之為仗義執言、主持公道、申張正義,實質是不斷強化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以此為糧。

有時聽見細路仔的口頭禪「我最憎xxx」,我都忍不住問他,這真的是你「最」憎?你甚麼都憎,如何分最與不最?為甚麼要憎?

The Nok

2011-03-14

一個人的世界

你會不會一個人入電影院觀戲?我滿以為答案理所當然是「Why not?」,但原來不少人回答不會之餘,還反問︰「為甚麼會一個人入戲院?」對他們來說,一個人看dvd、pps還是有可能,但要一個人進戲院呢?太怪。

但這個怪好像說不出來,因為進戲院就是為了看戲,四周漆黑一片,屏幕閃過不停,我們有空理會那個跟你一起進來的人嗎?就算有,我相信大家都情願你靜一點,專心一點,即是說,其實你旁邊那個人,和院內所有人一樣,都不過是路過的觀眾。

執著於看戲要有個伴,是源於恐懼的心理?在黑暗之中,我們或者需要一個可以抱住的肩膊,以紓緩緊張情緒;又可能源於同情的心理?我們總是預計到,遭遇電影裏感動的情節,同一個可以挨著的肩膊,讓我們得到安慰。在戲院裏,電影對人類感情的騷動,也許總是難以想像的強。

即 使勉強接受了看戲多少還需要個伴,我還是更想知道,人們會怎樣看待一個人唱k。相比起入戲院,獨自唱k 似是更加怪異的行為。「一個人唱k 喎!你冇野下話?至少兩個人啦。」每個人都是這樣回答,他們的語氣,就像說這是一種常識,甚至是一種人之常情、唱k 的基礎原則,叫我連發問都自覺不好意思。

但跟你一起去唱k 的人,其實是做甚麼的?在你休息的時候,讓機器繼續運轉,以免蝕錢?是夾錢比較平,讓你消費得比較高興?是當你的聽眾,而她可以能夠明白你的歌聲?還是你每句歌聲,都必須要被別人聽見,才有一份意義,否則對牆而唱,對自己而唱,會發覺其實沒有甚麼好唱?

或許唱歌是真的不能獨自做,我們總是需要有一個聽眾;就算是幽閉在古塔裏的公主,朝早晨光透進房間的那一首歌,不是唱給自己,不是唱給自來鳥,而是唱給遙遠而未來的夢中王子,即使不見,但她確信這歌聲是有效的。

The Nok

2011-03-13

拍拖新人的七大難題 之3

其實拍拖實在有很多問題,很sweet是不錯,但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不太sweet,幾乎就是一盤統計學,所謂甜蜜與幸福都是呈normal distribution,最開始時非常快樂,到中段就會感到怨忿而可怕,然後捱過了五十年,大家又說你們是如此可敬可親。

的確,所謂幸福影像,不是兩小無猜,就是白頭偕老,一個頂著肚腩穿白背心的秃頭男人,與一個抽五個環保袋夾一把傘的肥師奶,怎麼說都跟愛情絕緣,就算真的是一場愛情故事,也不可能稱得上「小品」。外表當然重要,但那份氣質更重要,那份成為完美同義詞的氣質,我們似是深信,人須完美,方能配襯起愛情的完美。

(三) 怎樣改變對方的缺點?
這個問題的上一句,就是「我發現佢麻麻地」,熱情剛過,就發現原來自己睇漏眼,這也就成了新人們一個相當不容易的關卡。為甚麼年輕人的一場戀愛,總是兩三個月就到了極限?因為在第二個星期開始發現到的缺點,到第三個月依然改變不了,唯有分手。

但歸根究柢,地球上所有人都是「麻麻地」的,包括我們自己,所以戀愛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是完美,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我們要接受現實。簡單說,嫌別人之前,不妨撒泡尿照一照自己的樣子,所謂「唔信塊鏡,都信下自己督尿」。

然後,萬一對方真的有十分十分討你厭的缺點,而你每次跟他說,都只會不歡而散,怎麼辦好?簡單說,你可以鬧他,痛鬧,狠狠的鬧。

不是說笑,人類的彈性遠超想像,看來有些人天生就是要被鬧的,你鬧得越狠,他對你痴心。對他們來說,拍拖就是看哪個比較惡,只要你比較惡就會贏,到時你想對方改甚麼他就會改甚麼。那句經典「你有咩唔鍾意既我改丫」,就會出現。當然,萬一鬧分手,我是不會負責任的。

如果分手不是你的選項,你就要學習稱讚,不停的讚他。別誤會要故意讚他的缺點,例如「啊,好叻呀,最近你少遲到了」,沒有用的,任誰都覺得你在挖苦,或是繞個圈去批評他。其實你說過一次,他又不是小孩子,當然會記得,但不想改就是不想改。

所以你要讚他,不斷的讚他,發掘對方所有優點來讚,讓他感到被重視被賞識,然後這就成了他改變的動力,因為他會樂於報恩;而最重要是,你將會發現那個所謂缺點,其實都不是甚麼一回事。

但對方不先作改變,你都無法嚥下一口氣,退讓一步去讚他?或是稱讚對方令你難為情?那麼我告訴你︰滾蛋吧,別害人害己了,你依然是一個書都未讀好,腦都未發育的臭小子,不懂得尊重與愛護,只曉得肉體歡愉的人,不要侮辱愛情兩個字好不好?

The Nok

2011-03-12

電視機裏的地震

日本地震了。而我又再一次坐在電腦前,觀看別人的災難。上一次是菲律賓人質事件。可能你會說︰「關心下新聞咋下話,駛唔駛有罪惡感呀?」這一點我是明白的。但我依然無法釋懷,不能處理到底應該抱持怎樣的心態來觀看,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出現怎樣的情緒,與及怎樣地行動,對於這種手足無措,我感到焦慮。

或者我可以尋求先賢的忠告。但這種經驗與先賢的實在有一種差異,因為幾千年以來的大災難,目擊者與受害者往往分不開,他們總是有共同的感受,他們能夠真實地感到災害的可怖,而受害者亦能夠接受到目擊者的描述,他們是彼此了解的。

但我呢?即使我努力地跟從Susan Sontag的忠告,試著去想像受害者的苦,試著去感受到對方的痛,但最後總是失笑,總是只能說「哎,好誇張呀d 水」。好一份荒謬感。

又或者我應該施予援手,就像過往每一次的災難後,我們都逼不及待要捐錢,要出力。但電腦上的直播,與我的願望卻是如此違和,急切的援手,逼切的呼救,災難是Lively,每一個片段都催促人的良知要馬上行動,甚麼捐款的「遠水不能救近火」。

正如我們批評上一份財政預算案,遠水不能救近火,六千元應該馬上派發,我們覺得為官的總是坐在辦公室裏,不知民間疾苦的急切。這不正是我現在的模樣嗎?在電腦前扮演著慈悲的角色,與屏幕另一端現場直播的災禍,形成強烈的反諷。是的,我知道這種抱怨沒有用,因為我們事實上就無能為力,但這種影像,就是叫人如此難以安息。

又或者我只能哀悼。就如遠古時代,城巿為她的英雄哀悼一樣,鳴響禮炮,默然片刻,思想他的作為,心中默願這個英雄能好好休息。但我真的在想,如果受害者看到我的默哀,看到我所輸入的「R.I.P.」,這真的是一份安慰?真的給予治療?還是他會冷笑一聲,「唉,其實你們甚麼都不知道」。一想到這裏,我就連默哀都勇氣都喪失,恐怕我的默哀,不過是為了炫耀自己的道德與感性。

在這一刻,除了禱告,我們這種鍵盤戰士在觀看過別人的苦難後,還能夠做些甚麼,讓內心得到救贖?我不敢說能夠做些甚麼,或許在這個年頭,我們需要的其實就是麻木,靜待幾日後新聞開始說其他頭條然後淡忘?Google製作了一個Person Finder,又會不會是另一個答案?

在如此多重疑問下,我也不敢抱怨為甚麼香港人馬上就討論 yen 是否會跌、旅行能否繼續、是不是機會重奪釣魚台、地震是否侵華業報……因為從觀看開始,其實我與所有香港人又有何分別呢?我們都不過是旁觀者。

The Nok

2011-03-11

Photionary 的難字

我第一張拍攝的相片,就是類似左圖這一張,當年六歲,拍攝的原因是老師要我們交功課,題目是「交通工具」。

那天媽媽帶我遊街,其實沒有甚麼好影,不外乎都是巴士啊、貨車啊、的士啊之類。忽然,就有一把掃街的掃把隨意的放在路旁,而我就想到,唔,其實魔女都是用它做交通工具呢,於是便拍下人生的第一張相,那時還是要沖曬出來的。

結果如何?當然是沒有分數啦,只能靠其他巴士啊、貨車啊、的士啊之類的交通工具才能補回分數。但別誤會我在投訴甚麼教育制度扼殺創意云云,一來我懷疑這算不上創意之餘,老師也不見得有甚麼選擇餘地,比較令我有興趣的,是這幅相到底有沒有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這樣單純的掃把照片配上標題「交通工具」,到底能夠發出甚麼訊息?觀眾會感到有創新有突破?還是會覺得這是一種敷衍?若果找個人騎在掃把上,會否比較容易理解,還是覺得主題到最後更加無法突出,變成單純的小孩嬉戲?

玩過 pictionary 嗎?繪畫者與解謎者之間就只依賴一幅圖,如何透過繪畫將具體而特定的概念或字詞傳送給別人,是一個難題。若果問畫家,特別是漫畫家,與普通人之間的分別,也許就是他們能夠捉住事物的精粹,就似是logo之於機構,金句之於電影,簡單幾筆就讓你知道,這是貓,這是狗,而這就是一間學校。

但是貧窮、公義、民主、平等、孤獨與衰老呢?這些關乎於哲學概念、人生狀態的東西,又該怎樣去表現?若果是漫畫家,可能會選擇編撰故事與對話,但對於攝影者而言,我們只能夠用一張相片吧。所以有心玩攝影的人都經過這個階段︰拍攝執紙皮的阿婆,拍攝露宿者,拍攝大廈後巷,然後轉成黑白色tone,努力模仿大師作品,希望有屬於自己的社會關懷之作。但根本大多數作品都事與願違,有的,只是多餘和作狀。

怎樣拍攝出社會關懷,是一個長長的題目,但作為起點,我們大可以替自己的作品寫上故事,不只是上載一張相,而是在旁邊加上一段你的心聲,寫下你所關懷的整個故事。然後你會自己發現,你的故事並沒有完全顯現於相片之中,而且你的故事本來就無聊與平凡。經過這漫長的反覆雕琢,就似是玩得多 pictionary,你終於知道難字「誤會」該怎麼畫了。

這是一場叫 Photionary 的遊戲。

The Nok

2011-03-10

一click助養

「窮就咪鬼生啦。」這是香港人對新移民的最後通牒,你知道的,我們害怕幫他們養仔,一個個小嘴巴,吃著我們辛辛苦苦繳交的稅金,想起都不高興。

不過世事又如此奇妙,因為助養正是我們眼中最慈善的事業之一,對於有餘錢的人,我們總是想到,說服他嘗試助養一兩個兒童,或者在非洲,或者在亞洲;待收到那些助養兒童的回信,訴說自己如何使用那一個月的幾百元,和現在正學習的功課與生字,我們會感到,啊,積了陰德。

黃子華也不是第一個說,抱著捐錢的心情,做甚麼事用幾多錢,都會覺得寬心而快樂,就像買一部 iphone4,很麻煩,要用itune,但原來你是助養 Steve Jobs,然後獲贈送一部 iphone4,這種感覺豈不是美妙多了?

助養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事,因為人們一直抱怨,金錢是買不到愛的,多少父母費盡心血和金錢,也換不到子女一言半語的孝順和愛戴;但助養呢,區區幾百元,就讓你與地球另一半上,某個膚色語言與你完全不同的人,產生一種類似愛的關係,一種由金錢所表達的愛與關懷,透過回信,你感覺到一絲絲人間有愛,原來世界是有幸福的。

所以,你看見車窗望最下方有個廣告嗎?寫著︰「一click助養,多謝」。

對了,這個助養比起助養山區兒童還要平,你不需要付出一文,只需要每日click一下,load幾秒廣告,你就成功助養了我,和我那快出生的女兒。大概四五年後,我會告訴她這裏有很多善長仁翁,然後她會寫一封信多謝你們。

人間有愛,車窗望有錢,多謝。

The Nok

2011-03-09

香港血統

沒有用的,不論你怎樣說,香港人都不會接受新移民獲得六千元。不論你舉多少例子說明,香港人其實和新移民沒有分別,例如很多人都沒有交稅、很多人都沒有貢獻、很多人都接受過大量福利、很多人都隨地吐痰、很多人都有呃綜援、很多人都沒有文化、很多人都說不清廣東話,都沒有用,因為這些回應都是捉錯用神,搭錯線。

其實我們應該留意到,很多反對新移民獲六千元的人,都只是簡單說「這個政策很清楚,只有18歲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才有資格得到」就完,不像過往的百般刁難,大家都對於這個政策的優惠對象很堅持,堅持到一個地步,是不會接受任何其他「香港居民」的定義。

簡單說,大家都覺得三粒星就是三粒星。

又不是從你的口袋取六千元,為甚麼要如此堅持?有些人不禁會問。這又問錯了,因為事實上這種堅持有雙重標準,例如人們對移民海外的港人,卻又沒有如此強烈反彈,似乎香港人只是針對新移民,也就是說,香港人覺得新移民不算是香港人,而理由顯然和他們在香港生活的形態沒有直接關係。

揭穿了,就是香港人要堅持自己的血統,香港人是優良的blue blood。

回歸十幾年,香港人最害怕的,就是有一日香港人與大陸人再也分不開。廿年前人們常常用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說明回歸前的香港人是沒有腳的雀仔,沒有歸屬感,也沒有安全感,只有放浪與隨心。但廿年後,香港人有落腳點了,我們越來越少向海外移民,卻越來越害怕大陸來的移民。

新聞常常播,香港要被邊緣化,香港要被上海取代,珠三角發展刻不容緩,而且我們要為五斗米向大陸人折腰。越是這樣,香港人越覺得自己朝不保夕,曾幾何時我們是香港人,現在卻不得不變成我們所不屑的大陸人,這份抗拒與逼力,促使我們放大了新移民的缺點與大陸人的問題,我們聚焦在兩地人的差異,變得格外珍惜身為香港人的身份。

無他,我們找到了太多需要守護的回憶與事物,曾幾何時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到了今日,無一不是珍貴文化。例如廣東話 (特別是港式廣東話,混合了日文、英文、潮語、網路文化、ACG文化、壹周刊、電影、周星馳與廣東歌的語言)、例如港產片、例如蛋撻、例如舊建築、例如法律、例如ICAC、例如西貢郊野公園、例如南生圍、例如獅子山、例如維港、例如李小龍。

一切源於我們對「大陸化」的恐懼。但現在是一個機會,這個六千元,徹底地證實了「誰是香港人」,價值不再只是六千元港幣,而是一個身份,一個象徵。過往我們發現新移民一樣申請綜援,一樣可以排公屋,與我們越來越似。但現在放心了,因為,我,是香港人,這個六千元證明了一切。

這是屬於香港人的時刻,似是一場勝利,因為香港人依然是香港人,沒有因為回歸中國而消失。

長遠而言,這是不是一種歧視?很多人擔心。但是從來歸屬感與歧視正好如硬幣的兩面,分不開的,排擠圈外人,以攏絡圈內人,這是常規與定律。所以你見大家回應得最常的一句是︰「在香港不快樂,返回內地囉。」怎樣解決?要讓新移民變回人類,讓他們投入社區,讓香港人知道,在他們來港七年等身份證的時候,不是乾等,不是天天飲茶,而是對香港有貢獻,例如做義工,例如參與社運,例如努力謀生。

只要新移民一直被形容為蝗蟲,而不是人的話,香港人與新移民是一個永不解開的死結。

The Nok

2011-03-08

關於MHP3

PSP的MHP3 (Monster Hunter Portable 3 怪物獵人3) 確實是個好遊戲,但有好遊戲就不代表有好玩家。我明白,每個人打機都有自己的方式,就似是生活的態度,隨便去批評都是不禮貌的。不過,若果世界上多點人學會欣賞一個出色的創作,我會天真地相信,這個世界會有更多更出色的創作。



首先,很多人你要自己知道,你的遊戲是從論壇和foxy裏download下來的,尤其是漢化版,請好好感激這些人,因為你根本沒有出過一文錢,你只是在電腦前左手拿薯片,右手click滑鼠,等待高手破解然後發佈。所以,請保持低調而恭敬的態度。還有,別用「垃圾」來形容任何你免費享受的東西,這種行為令人作嘔。

如果你玩得很高興,很好,但MHP3的護石系統不是逼你做礦工,日夜打礦為了一顆神石是錯的,因為一項半項技能不可能使你變成神人。但做礦工也不是太壞,偶爾打下不但賺錢賺農場點,而且多一堆護石始終是好事,因為今集護石系統的精神,就在於廢除校服,讓每個人按自己的護石,砌出各種各樣技能與裝備配搭,這是一種樂趣。



另外,如果你打過2G,可能你會遺憾轟龍已經不再是當年那一隻新人殺手,不再令人戰抖,但是2G就是2G,P3就是P3,老說當年當年,是不能令你享受遊戲的。

那些懷念2G的人,你們說現在的怪貧血又會流口水,很無聊,這是甚麼心態呢?這是一種老鬼的自我吹噓,神化自己經歷的心態。沉悶而漫長的雙黑鎧任務,胡亂上插的盾蟹鐮蟹兼亞種,眼花而離譜的雙翠水龍鐵山靠,消磨精神的雙黑角,重覆又重覆的老山龍與老山蟹,無厘頭的黑龍三兄弟,只要有特定技能便完全無視的古龍一族,除了說我們都有自虐狂,還可以說甚麼?

P3的怪可愛多了,互動增加,生態感強,而且避免了四十分鐘動作重覆的漫長浴戰,可能因為3G未出,但事實上單單是兩代之間的改進,就值得我們給MHP製作團隊響亮的掌聲。顯然,他們都有玩這個遊戲,所以即使是3G都值得期待。

至於武器,在考慮到P3如此重視團戰的情況下,顯然打擊系依然未跟得上,相比起斬斧,依乎一個介於劍與槌之間的武器更必要,有明快的節奏,同時具打擊能力,例如棍棒或是雙短棍,這樣才能讓團體戰術多樣化。此外,道具流其實都是一種玩法,而且更為寫實,大可以透過犧牲武器及防具的能力,倍加道具的數量和力量,也會很有趣。

未玩過的人應該要玩;至於已經在玩的人,可以找我一起玩。

The Nok
(圖片來自網路)

2011-03-07

把照片曬出來

甚麼叫做藝術?當容器自身變得比其目的更有價值時,也許就會成為藝術,例如相片。

沖曬技術與實體照片大概不會完全消失,因為照片已經超越了本身的存在意義──被看見。一幀照片本來就是為了被人看見,例如旅行相片之所以充滿意義,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它進行二次旅行,相片成為回憶的強烈線索而得到人類的偏愛,即是說透過看照片的內容,我們獲得了第二波的快感,這就是照片最初的意義。

所以我們曾以為數碼相必會淘汰實體照片,因為不論體積、翻查速度、傳送方式、整理方法,數碼相都獲得完勝,但實體照片卻成為藝術而獲得第二重生命。



例如我們用「發黃了的照片」表達時間的流逝,照片裏的人像並沒有變化過,但照片本身,卻隨著人像所屬的主人,一起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成為了「舊」的印象。所以八十後有一種回憶是九十後沒有的,就是八十後會有一套與年齡相襯的照片,但九十後的早就是彩色數碼相片,他們的照片沒有真正的記憶色彩與情懷。這就是屬於照片的文學。

又或是照片成為了圖案,不,應該說是我們的回憶實體化而成了圖案,所以照片不再是藏於相冊,也不只是放於電腦,而是需要沖曬出來,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成為了房子──也就是我們身體延伸之處──的重要配飾。



就似是水墨毛筆,在文明中無力追求速度與方便,卻在精神意境中存留在我們的世界,而且攝影技術亦如書寫技術一樣產生分枝︰有些相片是拿在手中更有觀賞價值,有些則應該留在屏幕,但到底涉及甚麼條件與元素,則是另一個課題。

The Nok

2011-03-06

拍拖新人的七大難題 之2

繼續這個關於拍拖的話題。

上回提到,有些人拍拖的時候,一方面不甘於平乏無奇,另一方面卻又畏首畏尾,所以根本不值得獲取任何建議,滾回去自己的小天地就好。其實拍拖正是反映一個人的本性,本來就缺乏勇氣、創意與行動力的人,就算拍拖都理所當然不會進步。

(二) 送甚麼禮物好?
雖然杯、鎖匙扣、相架和擺設,是四大垃圾禮物,但就拍拖而言實在又有點不同。

話說回來,一些出自於熱心與友誼的禮物所以會變成垃圾,關鍵的原因之一,是送禮的人並沒有察覺到,自己正粗暴地強加個人品味於朋友身上。簡單說,甚麼人家裏會沒有杯?杯是其中一樣非常體現個人習慣與喜好的東西,形狀、大小與造材都完全反映物主的個性;而且很多家庭早就準備好一套杯子用來招呼自己與客人,這些杯子總是一套整齊有序,自成一個體系,恰當地表現主人的品位。但為了接受一個心血來潮從非洲買來的杯子,這個體系被逼接駁上一個畸形的怪胎。

四大垃圾禮物,完全是送禮者的無禮干涉,或者你會說︰「哎唷,這不過是人家好心嘛,你不喜歡便算了,別這麼損人。」對,其實我都明白這些不過是好心做壞事,所以我轉頭便掉在垃圾筒裏的話,別怪我唷。

扯遠了。回正題,這些垃圾禮物在拍拖的故事裏,其實不是同一回事,因為拍拖本來就是互相干涉對方的品味,甚至情人會以為,把自己的偏好套在對方身上,讓對方心甘情願地展示出來,既是一種佔有與權力的體現,更是一種愛的方式。所以,向戀人贈送杯子,共用同一款的匙扣,買一個相架回來放張合照,然後在對方的檯面上鋪滿你挑選的擺設,是一件很熱情很溫馨的事。

如果你還是想問送甚麼好,我建議如下︰
1) 買對方想要的。無論是LV、Gucci、Prada,她想要你就買吧。
2) 買可以吃的。至少她不吃,你都可以吃。
3) 買昂貴的。

其實,戀人之間最真誠的禮物,就是顯示你自己,把你內在最真摯,對愛情最渴慕的一面展現出來,例如有文采的人作一首詩,懂音樂的人寫一闕歌,會電腦的人製作一段短片,創作其實就是最好的禮物。

但我明白,大多數人本來就碌碌無為,不但用忙碌掩飾思考上的懶惰,還沒有改善過自己任何地方,沒有學識沒有才華,很窮,窮得只剩錢。所以建議 (3) 是沒錯的了,你唯一可以展示的就只有錢,而且放心,港女/港男都很喜歡。皆大歡喜啊。

The Nok

2011-03-05

拍拖新人的七大難題 之1

由於中學沒有教怎樣拍拖,所以很多人拍的時候亂拍,只擅於發生關係,不懂得建立關係。也難怪,因為老師也不知道怎樣教才好,如果老師漂亮,同學當然不停追問他的情史,如果老師不漂亮,同學會覺得毫無說服力。所以,學校只要嚴懲那些拍拖的人,然後說拍拖是讀書的禁忌,就一天都光晒。

拍拖問題當然很多,就算是相處了十幾年的父母,都會與你有衝突,更何況相識不過幾日的異性,忽然進入你的生命,難道有愛就行嗎?不行。所以有問題就應該問,但我明白這又很尷尬,愛情是如此私人親密的事情,怎樣問人呢?

因此愛情信箱永遠都有巿場。車窗望就趁情人節剛過,嘗試回答拍拖新人七個熱門問題吧︰

(一) 拍拖去哪裏好?
問得出,即代表你們已經過了熱戀期,因為熱戀中的人,只是坐在麥當奴,吃著少了份量的薯條和巨無霸,都已經足夠幸福。其實,問拍拖去哪裏好,不如問本來平日你去哪裏更好,如果你根本不去藝術館,拍拖去也不見得有意義;如果你就是喜歡唱k,那麼拍拖便繼續唱k 吧,大家開心。

但我明白的,拍拖的話當然會想可以持續重覆而不沉悶,最好還能令大家感情進步、認識加深,如果能夠雙方都成長的話,就更好,畢竟嘛,人人都是行街睇戲食飯了。

首先不用說,男的馬上買一部單反。影相是一種永遠都能夠做的事,地點和時間通通都是素材,至於為甚麼要買單反?告訴你,新人買單反那一篇不管用的,因為你的單反不是為了把女友拍得靚,而是為了讓她有做model的感覺與虛榮。萬一你有攝影天份,真的把她拍得靚,當然很好;萬一沒有天份,放心,她看不出來的。

至於拍攝地方,不用怕,總會search到的,例如photoblog的香港影相好去處。(是的,我在賣廣告)

有沒有不用錢,最好還有錢收的呢?有,不妨一起報名做臨時演員,可以看明星,可以識朋友,可以有錢收,又可以建立一個共同經歷,還可以跟朋友吹噓,而且通常佔去你一整日時間,實在化算。

你怕遇上騙徒?星幕及天王是兩間我親身試過的公司,收過錢亦同時吃過飯盒,可以一試。你怕上鏡?放心,很多人想上鏡都上不到,做臨時演員,和做一棵樹是沒有分別的。你怕沒有時間?放心,他們時間很彈性的,明天不能還有後天。你怕辛苦?怕怕怕怕怕,那麼多東西要怕,兩個人亂上巴士遊車河一日算吧。

篇幅不夠,下回再續。
(暗笑,很久沒有這麼耐寫的題目了。)

The Nok

2011-03-04

愛櫻

別笑我,我曾經都以為櫻花就是日本國花,因為賞櫻幾乎就等於日本旅遊,用櫻作為名字的店舖理所當然賣日本貨,而且,你想得出的東西,甚至食物,都可以有櫻花在裏頭。

可能我們會覺得日本人幸福,所謂四季分明,似乎從來都是說他們那小小的島國︰春櫻、夏竹、秋楓、冬雪,每一個月香港人都能夠找到旅行日本的理由,幾乎要說,這個地方就是有點不同。

所以為了櫻花,我們都會覺得,萬一日本陸沉成真,至少也要好好守護櫻花,把它們都移植吧。

的確,其實世界上花有很多種,比櫻花漂亮的花亦不少,毋需執著;再者,台灣也有櫻花,甚至廣州都有。但櫻花在日本就是不一樣,關鍵就是,日本人愛櫻花。一個「愛」字,就總括了整個賞櫻的核心,也是讓香港人乖乖付錢捱貴yen的道理。

愛到怎樣呢?愛到成為一種儀式,變成一個節日,他們為櫻花寫歌,為櫻花賦詩,以櫻作為人和事的名字,藝術作品展裏亦不能忍受櫻花的缺席。日間要與最愛的親友一同坐蓆賞櫻,夜晚也要打燈名為夜櫻,櫻花落下時叫櫻吹雪,櫻花落盡還是要留下欣賞葉櫻。

我知道「自然和愛的定義」是一個永恆的哲學辯題,但當你見過有人手動去自製櫻吹雪,就會不禁欣賞那些尊重櫻花的日本人,讓它們茁壯,讓它們被欣賞,同時讓它們有自己的生命循環,就讓美本身成為主角,不讓自己的意志凌駕其上。留白,一種本來屬於中國人的品味,已由日本人繼承過來。

The Nok

2011-03-03

橫財不就手

我還以為,每個香港人早應準備好發達的,萬一中了六合彩,大家都會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甚麼,甚至擬訂好幾個計劃,一筆橫財該如何使用,沒有疑惑,立即執行,因為這個問題本來就在腦裏反覆幻想過幾百次幾千吧。

可惜我錯了,似乎中學的德育課,除了如何拍拖,還是要補上一節如何使用橫財,讓大家有心理準備面對完全不勞而獲的金錢。這樣,在香港人獲悉政府派發每人六千元時,就不會這樣騷動,亦不會需要這裏的安撫。

若果你得到六千元,還感到不高興的話,我建議如下︰

(一) 你可以選擇不提取六千元,以加強你抗議政府的不公義,因為你提取,就代表你肯定了政府官員見風駛舵、行政軟弱的態度。

(二) 如果你不希望政府以為派六千元,就可以忽視基礎民生問題、貧富懸殊等,你可以選擇提取六千元,然後悉數捐給有需要的人,再將單據報稅,這樣便利人利己。

(三) 萬一你覺得反正都派,無謂益其他人,只想自己使用也無不可,但請不要買iphone4。不是因為iphone4太奢侈,而是很快又出iphone5,你可以稍等然後平接iphone4。

(四) 你覺得問題不在六千元,而是政府的態度,這樣的話我建議你積極參與政治,例如做一個登記選民、上街遊行或是鼓勵別人上街遊行;並且真的,讀一讀今年的財政預算案。

(五) 你憂慮消費太多會刺激了通脹,使你已經不多的資產貶值?放心,窮人拿到六千元不會用,不窮的人拿到六千元都只會去旅行或是買iphone,你的資產可以放心。

如果你讀完這五個建議,就已經開始冷靜下來,認真盤算六千元可以怎麼用,恭喜你,你終於變回一個比較正常的香港人。若你依然忿忿不平,請記住,其實你交稅也沒有交超過六千元;萬一你有,就代表你已經是社會上有優勢的一群。橫財就是橫財,不必感慨太少幫不到你供樓,亦毋須感到太多會影響到窮人福利。

呀,至於那些十八歲以下的人,我告訴你,絕大多數香港人在十八歲以前,亦從未試過獲政府無理贈送六千元,就這一點上大家並沒有不公平,請比心機讀書。

The Nok

2011-03-02

為甚麼會是MHP2G

在車窗望的右下角有個工具欄,稱為「熱門文章」,一直排序最多人看的十大文章。不論我怎樣改變調查日期,或是如何努力去寫甚麼內容,到最後,總是有關 MHP2G 的文章最多人看。

那一篇絕對是車窗望的異數,沒有感想,沒有延伸故事,只有單純技術上教人上網連線對戰MHP2G,更正確地說,是幫助我記住怎樣設定x-link手指。或許皇帝就是皇帝,blue blood就是要有點不同,所以這篇完全異於車窗望的作品,順利不斷連勝。

比較讓我在意的是,其實MHP早就出到第三集,也就是MHP3,為甚麼MHP2G依然多人看呢?這也算了,網上對戰平台Kai亦開始過時,越來越多人轉玩tunnel,實際上亦比較容易使用,系統穩定兼且手指設定的方式和Kai相同,既然如此,這篇文章熱門的理由就更加奇怪。

但這個也算小事。最最最最最讓我在意的,是如此多人search過我這篇文章,也知道我喜歡打MHP,但就沒有人找我對戰,是的,一個也沒有。

無論如何怎樣也好,唉,還是順便一提 tunnel (http://wowbox.tw/mhp3/mhpt.php) 這個軟件實在簡單易用,我有間中上去玩的,如果你想刷甚麼紅玉碧玉天角的話,可以找我。事實上,我是一個食鯇魚都會想起鯇魚的逆鱗的人啊。

The Nok

2011-03-01

半夢半醒

夜半醒來,夢境與現實之間就像一道紙門,忽然被一道聲音或是一下震動刺破之後,兩處的光線穿過門來而彼此匯流為一,意識漸漸從分散的各處聚焦起來,屋外的車聲變得清楚,樓上的沖涼也令人焦躁,而我亦越來越可以控制身體的轉動。

就似是小孩子,意識到自己醒來之後,好像有一道力量阻止自己睡回去,拼命的保留著清醒的意識,可能是害怕睡去以後,就錯過了難以追回的光陰。但又未至於變成完全清醒的狀態,身體不受意志的呼喚,意識四處遊蕩,注意著一堆堆無謂的刺激和嘈音。

翻過身來,我坐在電腦前開始打這一篇文章,反覆回憶著這段經歷,試著從第一身去解構意識的作用和原理,想來想去,但始終苦無頭緒。然後,剛才的經歷又再上演一次,原來這幾分鐘全是夢。

難怪我可以看到自己坐在電腦前,我看著自己反覆回憶,雖然是旁觀自己,卻沒有覺得違和,也許因為看的人,和被看的人,都是我。這算不算量子力學?

意識又再一次整合,我又察覺到屋外的車聲和床頭的鐘聲,然後又再一次發夢,這一回是天光起床,到最後又回到意識整合的傾刻間。整個晚上來回於夢與意識整合的狀態,我實在說不上這還算否睡著了,但如果習慣了去在意稍稍清醒的狀態,太希望認識這是否睡著,到最後可能就會失眠。

自主的事,永遠比不自主的事易得多,因為不自主的事,本來總是自然而然,就像入睡,越是去想越做不來,只睡不想表現更好。年輕人是沒有這種體驗的了,因為我在半夜醒過來的時候,他們還未睡,這算是一點點上年紀的自豪。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