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8

貼堂

櫻木花道問安西教練︰你人生中最光輝的時刻是何時?很多人看了這一幕之後莫名感動,因為櫻木隨後補上一句︰現在我就是了。追看slamdunk的人都知道,此時櫻木的腰已經受傷,再勉強下去可能會失去前途;但現在既然是最光輝的時刻,就像人生的高潮,怎能退讓呢?

或者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最美好的時間,又或是,錯過了這個時間,到事後才驚覺,原來這已經是最好最好的回憶。例如貼堂。

老師把全班最好的作品──也就是你的作品,唸出來,然後打個最高的分數,再把原稿貼在壁報板上,同學們圍上去駐足觀看,這種經驗原來是非常美妙。這一天好像就是你的一天,壁報板就似是你的私人塗鴉,但這些不是你的隨意創作,而是你所深深自豪的傑作,而且還獲得了別人的欣賞,這本應是人生最美妙的部份。

但那時為甚麼會感到丟臉?為甚麼會害怕這種注目?回想起那日的情況,同學的表情可能是羡慕,可能是妒忌,甚至你會因此而多了一個花名,例如英文好,就叫做英文人,之類。因此你感到失望,你希望這一日早點完結,直至在我們在社會裏,再也找不到被認同的機會,我們才發現昔日那麼美好。

還未遲。如果只要得到一點點機會,一點點欣賞,便因此而感到興奮,這種人生已經是一個好開始。最近車窗望開始在 Photoblog.hk 攝影網站 轉載文章,暫時有兩篇︰立新重要的告示。告訴你,我看了又看,就似是小孩時代,第一次看見自己的貼堂,令人興奮,本來屬於自己書包裏的東西,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上展示出來,這種感覺是既陌生,又親切,一篇熟悉的文章,仿如死去了,卻又活過來一樣。

我這麼孩子氣的跟大家分享,是否很傻?但我更期待的,是屬於我每一位朋友,容光煥發地告訴我,今天就是你最光輝的日子。但無論如何,我都想說,Photoblog,這個網站很讚。

The Nok

2011-02-26

婦產勇者

婦產科應該是醫院裏最特別的一科。也許因為在生老病死的人生定律之中,它總是離開悲傷的死最遠,卻與喜悅的生最近。跟別的走廊截然不同,在婦產科之中,我們好像永遠都能找到快樂的笑容,滿足的表情,似乎就連醫生和護士都特別有朝氣,特別有溫柔。

但我們都知道,生育並不總是快樂,有時都會伴隨著死亡,然後是哀傷,與及疼痛。特別在現代醫學之前,嬰兒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即使倖存下來卻有各種各樣疾病,或是因貧窮而注定要捨棄,我們憑甚麼說婦產科,就等如是最快樂的地方呢?我更情願相信,這裏有的是一份無畏的勇氣。

古今中外的英雄傳說大抵一樣,不論敵人是惡霸、古龍還是妖魔,勇者主角本身總是早就知道自己的命運,不單是痛苦的,而且通常是孤單的,勝負卻永未能料。或者成功,或者失敗,可能是生,可能是死。但英雄,就是會孤身迎戰,獨自承受所有痛苦,到最後苦苦取得勝利。

不是多麼相似嗎?每一個懷孕的女子,不都只能獨自承擔生育的痛苦嗎?在那作動的數十小時裏頭,難道她可以把痛苦交給任何人分擔嗎?而這一切,在她決定生育以前早就知悉,但她們卻取之以天生的使命,安然接受。也許正因為夭折率如此之高,平安的出生才顯得特別珍貴,這份勝利特別重大。

到故事的結局,勇者在勝利以後,不是成為了國王,就會變成一個傳說,每一場戰役就是一個英雄的轉世,在婦產科裏不也一樣嗎?年輕的夫婦煎熬過一夜,就變成了父母,而原本在肚裏的胎兒,就變成了在懷裏的嬰兒,這種戲劇化的轉變,正好也應驗了英雄與勇者的預示。

願勝利,常與勇者同在。

The Nok

2011-02-25

毋須羡慕

明星、英雄、超人,在電影電視裏有相同的願望,就是做回一個普通人。於他們而言,普通人就是最理想的人,普通的生活就是最嚮往的生活,若果可以從新開始,他們也許選擇不一樣的路。

相同的冷氣機,相同的鋁窗,相同的衣架,所謂普通人其實就是這樣,沒有分別和突出,有的只是對生活總總計算與妥協︰要買最便宜又耐用的冷氣機,要因地施材的窗花設計──基本鋁窗,還要隨便就買得到、方便替換的衣架。為甚麼普通人總是一式一樣?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生活下來。

似是沒甚麼好羡慕,做一個平凡人,於千萬門戶之中住在一室,跟「精彩」二字絕緣,相反明星與英雄,見識見聞早就超越一般群眾,所謂「嚮往平凡生活」,要不是一種無知的願望,就可能是帶著諷刺的喃喃自戀。

是不是這樣呢?退一步思想,平凡的人為甚麼總能忍受自己的生活?在規律呆板的平凡外殼底下,其實我們享受著怎樣的幸福?可能是午休時的一呷暖茶,可能是假日斜陽夕照與貓兒扭抱的光陰,又可能是晚上一家人平淡的簡單晚飯。在精彩的生活背後,那些名人,或許就似是跨過一座高山,發現山後其實也一樣,終於懷念起昔日家鄉。

平凡人的生活有多美好?原來日常的操作與計算,各種各樣規律而統一的外觀,實實在在地保護了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所謂珍惜,所謂活在當下,不是要轟烈甚麼,只不過是,來吧,今晚好好地回來食一餐晚飯。

The Nok

2011-02-24

秘密的名字

我們會替喜歡的人起名。也許因為他本來的名字是公共的,是社交的,每個人都認識這個名字底下的他,又或是,他在這個名字之下,是一個有別於你所認識的人。因為凡是戀人都深信,在情人面前,我們總會展現最真實的一面,其他人永遠不能理解。

所以,我們喜歡用自創的名字,去呼喚所愛的人,亦喜歡他用我們默契的名字,來回應我;即使這個名字是老套的 honey、darling或是baby。更正過來,或許正是這些名字的悠久歷史,才堪以裝載情人最真實最核心的一面︰滿滿的愛。

有時我們會忿怒,會疑惑,為甚麼我們彼此親呼做愛人,我們以為這是最甜蜜最貼切的稱號,卻相同於另一對情人呢?我們以為,「愛人」就是代表著我和他最恰當的描述,是一回真理,但事實上,原來真理並不只有一個,甚至,真理是一種錯覺,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所以分手後的情人會格外感到痛苦,過往甜蜜的種種暗語、代號,忽然之間變成了最可怕的咀咒,讓你痛悔自己當初迷信於真理的愚昧,甚至發誓,以後都不再要墮入戀愛的陷阱,失去了你自豪的理性。直至你又遇上另一個情人。

能否自創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讓親密的人呼喚你?不能,因為名字總是由別人替你起的,別人對你的期望與愛意,才是一個名字的生命,透過呼喚,你們的心靈以一種神秘的方式,搭通了天地線,糾結相依,這就是戀愛。

The Nok

2011-02-23

離合

如果你愛上一個人,你會認為他是不能分類的。他不會是「一個郵差」「一個聰明的肥仔」「一位長髮的結他手」,他就是他,這個世上唯獨你,和他,是獨特的,是離群的,是不可分類,亦不可再分割。

但你會不會害怕,有一天他會變得平庸平板?本來在人海中矗立閃耀的他,有一日,咦,他變回了平凡的人,與你身邊每一個朋友親人一樣,不再是你存在的倒影,而只是飄過的樹葉,路過的途人。這樣,你害怕愛情的消逝。

就似是你曾經愛過的一份工作,你不能分類,你不喜歡別人問你「做哪一行」,你不希望別人用似是了解的口吻說「啊,做政府工下話?」其實你想說︰「我是在漁護處做園林保護工作的。」你還強調那個「的」字,因為,你愛你的工作,這份工作定義了你自己,你不是「一個打政府工的」,你,是一位園林師。

但有一日,你忽然希望升職,你想加人工,你會發覺這份工作與其他工作一樣,都是人事、政治與金錢的角力,你感到厭倦,你覺得再有意義都好,原來都只是「打份工」,不但你這樣想,你最害怕的,是發現原來所有上司都一直如此評價。

愛的盡頭是甚麼?是無窮的孤獨?是永恆的失落?很多人害怕失戀,還未失,就已經想像得到失戀的可怕,就似是把兩個共生的人,活活撕下來,分成兩片,從此不單身心無法溝通,連接觸都會感到傷口的陣痛。

保存對戀人的觀察與讚美,愛他就像愛自己一樣,也許就是保鮮的方法,就像我們無法厭棄自己,我們或許可以後天的一直愛下去,不用受骨肉分離的煎熬。

The Nok

2011-02-22

不分組不分開

戀人會問他的伴侶︰你喜歡我甚麼?這不容易回答的。沒有答案,固然是死路一條,回答了,也不見得會有好結局。

「我喜歡你的直率。」

「如果有人比我更直率,你就會移情別戀嗎?」

這是一個兩難的死胡同。

就愛情而言,其實戀人們早就應糾正他的伴侶,這個問題別要問,因為戀愛的對象,正是不可分類。我們會替別的人分類,這是樂觀的學生,那是慷慨的商人,因為在我們眼中,整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整整齊齊,如此排列好在我們面前,它們都是外物,都是死物,不過是分類學中的屬與門,並不存在愛情,最多,只有好奇。

唯獨一個人我們不能分類,那就是我們自己。或者我會說,我是個認真、開朗而好學的小伙子,不過與「一般」開朗的人不同,我總是在自省的時候帶點鬱結,在認真之中又有些幽默,這一點,也許源於我不同的經歷和內心體悟,所以我是我。

天吶,這不是自戀自大又可以是甚麼呢?

可是,我的確就是世界上唯一全時間監察「我」的人,我知道「我」的所有動機、所有情緒、所有行為,也因此,亦只有「我」於我而言是獨特的,是不可分類的,正因為「我」是如此複雜,正是不能分類。

然後愛情出現。

有一個人出現在你眼前,忽爾,你不能把他分類,你會發覺他雖混入人群之中,卻能輕易被你發現出來;他即使在比賽中途落敗,但你覺得他是最耀眼的新星;又或他一樣有壞的脾氣,卻又如此不同地帶點嬌媚。

你願意通宵又通宵的傾談你倆過往的一切事,你希望知道他的全部,也希望他瞭解你的所有,電話剛剛收線,你又希望再接通過來,因為忽然之間,除了你,原來還有另一個人,在世界上如此孤獨,是不可分類;卻又如此親密,從此你希望與他另為一類。

The Nok

2011-02-20

從facebook delete 朋友

是時候了,享受一下delete朋友的樂趣。

你可能會猶疑,因為facebook裏add了的人都被稱為 friends,但仔細想想,有幾多個是真正值得放在清單裏的朋友呢?他的生活你不感興趣,他的金句你沒有感動,甚至他有甚麼活動,也根本沒有考慮過你。唯一問題是,如果你delete了,下次見面他可能會問你︰「delete左我呀?」

幸好,你不會見到他。而且,就算見到,我相信他未至於會敢問你。

是不是已經急不及待、蠢蠢欲動想即刻delete人呢?等一等,未delete人之前,不妨想一想,因為你del人人del你,其實你或者都會被人delete的,以下這個清單,不妨作為參考,有助思考甚麼人值得被刪除,以及自己會否正是那些人︰

(一) 玩facebook不夠文明
正如搭巴士要排隊,出街說話要細聲,玩facebook這種社交網站,本來就應該有適當禮儀。那些當facebook是公廁的人,大小二便、隨地吐痰,被人delete很合理。沒錯,facebook是讓人開心share的,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社交圈,不過很多人過於放鬆,在網上做得太多事,其實你在現實中根本不會做的。

例如你會不會每小時call一次朋友︰「喂,我而家出緊尖咀呀。」然後收線?
你會不會求其影一疊相,例如你個仔,但懞郁鬆,兼且角度位置一模一樣,但全部拿出來分享?
你會不會與女友公開打情罵俏,不是一次,不是兩次,而是一日幾次?
你會不會製作月曆,有齊所有朋友的生日,然後逐個派,還派給朋友的朋友?
你會不會隨便就說「某人是垃圾」「你間公司好賤」或粗口?
現實中不會做,但上網就會,不妨想一想,你是文明,還是annoying。

(二) facebook stalker
不論男女,總有些人有facebook,但不會分享任何東西,不會like,不會comment,因為他們旨在窺看別人的facebook。其實沒有問題,這是很多人都知的事,但寧比人知,莫比人見,至少,你profile應該要有張相,否則我會覺得你連 facebook "friends" 這個關係都太不尊重。不平等的關係,當然要delete。

(三) 太多無聊人圍著轉
年輕少女就像女高中生,說一句無聊話例如「噢,幾肚餓」,當然會有人like;十八少女無醜婦,而且男歡女愛很平常,但小心,這不就是學習應付狂蜂浪蝶的好機會嗎?別縱容自己有太多無聊追求者,即是說別打太多無聊話引男孩子like,雖然很好玩,但在現實圈子裏,別的女人稱之為「發姣」,慎之。

怎樣都好,希望大家好好享受 delete 朋友的樂趣。真的,wall裏只剩下想看的東西、想見的人、想知的事,其實都幾爽。

The Nok

2011-02-19

重要的告示

圖為攝於東京一住宅區的告示板。

其實告示板香港都有,新界原居民平房屋村有,九龍巿區一樣有。我家附近就有一個,是民政處和區議會的,上面通常甚麼都沒有,萬一有,主要都是政治宣傳,活動海報,或是小心扒手之類。

這一塊告示板與我們的不同,因為裏面貼了兩張新聞,告訴我們這區有兩位女仕已離我們而去,一個六十歲,叫折原美惠子,一個二十歲,叫石井晴美。

甚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呢?What really does matter?不是有領導要落區採訪,不是當區議員變成誰,而是一個你熟悉的人離你而去。所幸,不是戛然而止,卻是帶著姓名,有著故事地離開這個世界。

二十歲,多麼可惜的一個年齡,人生才不過芳華待放,可以想像得到,未來縱是崎嶇,但實在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等待著你,漫天紅葉,雪落松杉,還待你一一發掘;戀愛的滋味,抱兒的感動,你又嚐過了多少?

六十歲,未知你是否早有兒有女,還是已經抱有兩個孫子,一個正唸小學,一個還在學習行路?有時年輕人很天真,覺得人生去到四十就夠了,玩夠了,試過了,就可以脫離塵世苦海。但我知道,到了這個歲數,其實你已經明白,能夠活著,就是福氣。

在別處有另一塊板,沒有貼訃聞,不過貼了捐贈清單,話說有幾張檯十張櫈一些電器之類,且看誰有興趣。多麼有趣。先別管甚麼治安或是實用問題,單是那份鄰里的情懷,就足夠讓我這個普通的香港人,感動羡慕。

The Nok

2011-02-18

送生日禮物

生日要送禮物是奇怪的,因為一個人生日的時候,最有資格收禮物的是他媽媽,其次就是他爸爸,遠遠不是生日這個人。

不過世界上就是沒有人,會在生日時送禮物給父母吧,倒是有很多父母會送禮物給孩子。這也是很奇怪的,因為如果孩子就是天上來的禮物,為甚麼我們要送禮物給一份禮物?當然你可以形容這是父母意圖賄賂孩子,希望他們「乖乖地」,否則不聽話,禮物就可能變成咀咒。是的,買佢怕,是今日很多父母的口頭禪。

有些父母則喜歡替子女開生日會,招請他的幼稚園朋友一齊來慶祝,也不算很破費,作為一場政治飯局來說。因為親子錦囊教,這是父母觀察其他小孩和家長的好機會,最重要是留心孩子會否受到新移民的影響,學會一些鄉下農民的陋習。當然,有又如何?除非偷偷在蛋糕落毒吧。講笑。

雖然很自我,但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生日收禮物卻是天公地道,因為一年當中,唯有我的生日,是真正於我有意義的日子。

我出生。
我成年。
我退休。

全都依賴於生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我存在;只有這一天,於我而言,生命是要被紀念的,是快樂的,無論我們說「又大了一歲」還是「又近了死亡一步」都好,生日就應該要好好慶祝。Birth-day,真正的名字,其實是 My-day。

這樣說來,父母送禮物給子女就有了意義,因為他們總希望子女好好活下去,無論世界如何痛苦,我們都應該感謝生命本身。慶祝生日,只屬於對生命有盼望的人,父母大概都想子女感受到,出生是喜悅的,是值得紀念的,無論世界如何。

The Nok

2011-02-17

困難的簡單快樂

雖說快樂可以很簡單,但我快樂時,你又會說我太簡單。

例如豪一次,吃一餐昂貴的飯,唔,很滿足,因為吃了好東西。我知道我知道,貴並不等 如好,而且就算好也不等於要貴,只不過因為飯菜昂貴,就以為是吃到了上等菜,做了上等人,這種平民而膚淺的快樂,過於簡單。但這種快樂就是如此美好,依賴 實實在在的價錢牌,避開主觀而空洞的味覺理論,這種快樂,多好。

又例如送花。情人節送花,沒有幾多個香港男仕會覺得物有所值,平日200 元一束花,今日要800、1000、2000,不偏不倚,就是要2月14日送花,大大束送到她的office,讓她在公司、在行人路、在餐廳,不經意地展 現自己的幸福。為甚麼一個相當哲學的名詞「幸福」,會包裝成如此俗套而單一?但這種幸福確就好,因為它容易。

就像每個母親看著初生的孩子,都會許願,只要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好。結果大家都知,這位母親最後總會變成囉嗦大嬸,一會兒要上補習,一會兒要練鋼琴,至於健康快樂這種簡單的願望,她會告訴你,這裏是現實世界。

看完一套電影,拋下一句「呿,商業電影」,或是聽完一首歌,說一句「車,K歌」,很容易;但能夠承認它們都使我快樂,這種簡單的快樂都是快樂,很困難。簡單的事,從來都很困難。

或者,讀懂了妥斯陀也夫斯基和萊布尼茲會很快樂,你會說,層次是不同的,但我想說的,就是如果有人可以這樣快樂,值得珍惜啊。

The Nok

2011-02-16

立新

日本新宿的Cocoon Tower,如果我們知道,這是一所學校,大概會因此結論出日本的文化氣息很好,至少,學校的外型已經相當得體地回應她自己的功能。

當然建築物的外型並不保證裏面的質素,學校再美型,裏頭的教授都可以是呃飯食;但是,如果一個地方,一個建制,能夠接受設計前衛的建築,在既有環境中突兀而立,有勇氣面對它與原生社區的激烈衝突,不就保證了那地方的朝氣和魄力嗎?

或者我們會說,這種所謂「突破」,在中國少見嗎?早就有人說,外國設計師借中國的地靈人傑,隨意設計大膽卻不和諧的建築,蹂躪了原本的風光,只讓部份暴發戶徒添虛榮。在日本,這就不一樣了嗎?

從來舊有地方要接納新生建築都不是易事,就像一個病人要駁上義肢,接合心臟,換出雙腎,單是想像就會感到為難,一個老地方安樂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忽然要世代交替,手足無措是理所當然。

建築的美學與品味,當然是一個課題一串理論一堆研究,但確實,我們只能夠欣賞地標的美麗和力量,卻未必可以體會到新舊交替的情懷,一種在香港失落了的感性。比方說,我家附近又起豪宅了,但沒有誰說甚麼。一來豪宅帶動地值上升,附近業主都有得益,二來,大家都忘記了豪宅原址本來是甚麼。

在香港,一切都變得很快,所有事情都似是流動,生活質素是我們最重視的目標,新,高,美,就是建築物的標準,地標一個換一個,就似是女明星,沒有人再留戀昔日巨星如何洗盡鉛華,只追擊當紅玉女在台上台下每一場情與慾。說到上一代,我們只能夠放大她們的毛孔和皺紋,卻不能了解到她們智慧的沉澱,貪新忘舊,沒辦法,這就是香港。

The Nok

2011-02-15

等好事近

有時,我們都不知道甚麼才算好。

例如一群人聚會,說甚麼呢?他們喜歡呻慘,波士的剝削,鄰居的無理,家庭的悲劇,都是聚會話題的好材料。萬一,你的工作上司很好,收入不錯,而且不用開OT,兼且居然還幫到人,怎麼好意思開口呢?你怎麼能夠拿出「哎唷,上個月我們公司停了電一日,無端端放一日假,唯有把工作堆到第二天做,很忙呢」作為話題?

只要有一個人呻慘,大家就會爭相呻慘、起鬨呻慘,要是不夠慘,就要自行創作,例如明明不過是在旺角跌了銀包,就要說成「在擠擁的旺角遇見一大堆講普通話的人,推來推去,還不知道是被偷了還是被撞跌,唉,這個銀包很有記念價值的啊」,然後帶出一段有教育意義的現象,例如「旺角治安越來越差」或是「遇見自由行要加倍小心」。

幾乎到達一種人際關係的程度。例如一個生長在破碎家庭的孩子,很酷。被媽媽體罰?算不得甚麼,你在孩子們的眼中會看得見這種態度︰被媽媽拿鐵尺體罰呢,就似樣了。你亮出手臂給大家看,紅紅斑斑的,你贏到了朋友們的欣賞,這一刻,就似是英雄。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責任誇大父母的缺點,沒有缺點作為食糧,他們沒辦法在同輩間消費出來,come on,好歹都賞我一記耳光,或是試試用拖鞋打我,讓我不致於落後。甚麼?原來我的父親母親是模範生,又關心又體貼又管教有道的話,我還可以呻甚麼?

如果我們說,這個世界很扭曲,這就是了。呻飢莫呻飽,傳統下來的智慧使我們學會,即使有好事,都要touchwood,把手上有的東西都批評到盡,或許好事就會臨到。

The Nok

2011-02-11

父母執照

既然駕駛要考牌,生仔更應考牌。

如果我們考慮到駕駛一輛車,隨時會傷害到別人,因此需要限制人的駕駛自由,限制年齡,限制能力,甚至限制智力和某些性格,顯然生兒育女更應該受到限制。不是說窮人不能生孩子,但當你看到屋村一個個街童,網上一堆堆頹青,老豆八十娶個二十五的四川姑娘申請來港後一個日日病一個日日打麻雀,不能不問,這些人為甚麼還要生仔?

世事就是這樣諷刺。當有些人,飽讀詩書事業有成,歷盡多年辛酸始終未能成功產子,唯有收養孤兒,而這個孤兒正是某個十四五歲的少女,偷偷產下放在醫院外的遺物。很奇怪,那些沒有工作沒有讀書,沒有定期睇醫生,沒有照超聲波,沒有戒口的少女,很容易就懷孕然後生仔。這不算荒謬,算甚麼?

如果那些政治演員真的思考,甚麼才是人類的幸福,不如就由基本開始,讓每個中學生好好上一課如何為人父母。然後,每一對新婚夫婦亦必修這些課程,當父母幫子女拿出世紙時,亦必須好好上課,讓他們準備妥當。就像學車,沒有師傅教會飄移的,但我們都要學習小路讓大路,轉彎要打燈,做父母未必要神通廣大,但學習尊重每個生命,思考教育的責任,顯然,是必要的。

如果可以,讓他們考牌吧,沒有考牌就隨便生個孩子的人,這種不負責任大概都會一代傳一代,我們還嫌這些人少嗎?

The Nok

2011-02-09

屬於超人的勵志



但凡勵志東西,都是告訴人,外在的阻力是不能阻撓一個人成功的,例如貧窮、專制和仇恨,都不應是我們退縮的理由,更甚,越多困難,越應該前進,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叫做「忠於自己」。

很感動。勵志東西,好像歌曲、電影、電視和小說,這幾十年來,把忠於自己變成一種革命,把夢想和自由說成為青春最重要的寶物,擺脫現實的枷鎖,不管是來自社會體制,還是既得利益者集團,年輕人就是要突破然後成才。這種故事感動過千萬人。

但如果阻礙是源於內在呢?懶惰、愚昩、幼稚和驕傲,又有甚麼勵志的故事可以勉勵我們?沒有。這些阻撓,在電影裏,在故事中,是原罪一樣的存在,比方說一個懶惰的肥仔,整天躲在家裏不工作,自稱是社會上的勝利者,還抱怨父母沒有給他需要的社會優勢,說甚麼「窮人就不要生仔吧」之類的。如果是一個勵志故事,這種角色早就該死掉。

可能你都會覺得,這種肥仔活該的,因為每個人都應該盡力突破實際的困局,解決懶惰的問題,然後再解決外在的問題,這才是勵志。但假如他陷入困局,正是由於自身缺乏意志力,或是根本就沒有才能,又或是誰都不知道他有何才能呢?

勵志,忠於自己,是由於角色本人擅於拳擊,就做了拳師,擅於跳舞,就做dancer,但如果一個人本身就缺乏意志力,他該由甚麼地方開始突破?又或他沒有才能,又可以往哪裏追逐夢想?2011年了,勵志不是不好,但如果貼近我們這種普通人,更好。

話題怎麼而起?就因為《3 Idiots》這套電影,替男主角這類天才鋪排一個完美的奇遇,不是不可以,但隨手就貶低和醜化其他努力的人,並且不屑於分數及成就,然後還是以學業成績及幾百個專利,作為主角正義的證據,唉,印度電影不單載歌載舞令人難受,價值觀還停留在獅子山下的歲月神偷,希望不用看第二次呢。

話說,如果主角很enjoy學習,最後成績差又找不到工作,但他依然自得其樂,這就真的是勵志呢。卓越會伴隨熱愛而來?真的嗎?

The Nok

2011-02-08

新人買單反

讀者來信,自稱未玩過單鏡反光機,現在想買,有沒有心水推介?

香港人今日不是一人一部相機,而是一人三部了,一部數碼傻瓜機,一部單鏡反光機,還有一部在手提電話上。為甚麼要有三部?因為攝影早已不是我們的喜好,而是成為了我們的需要。沒有人會喜歡以一塊雞扒做model,不會慢慢調較角度、測定白平衡,以充份表現出雞扒的美麗,但我們吃這塊雞扒之前,就一定會影下來,因為我們需要這幅相,因為這幅相證明了我們吃過,而且吃過這一塊雞扒。

所以我們塞車會影,我們經過商場一個擺設會影,我們見到路邊有隻雀會影,甚至有些人與朋友一起如廁也會影。或者他們真的喜歡攝影,但更有可能是他們需要攝影,需要一份存在感,需要一份活著的證明。

但為甚麼要買單反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重要的程度會使每一個消費者,在決定買哪一部之前,就打消購買的念頭。因為我們的生活有幾何會用單反?更正確地說,我們誰會帶一部單反去唱k?去食lunch?去睇戲?去打波?如果我們的生活模式,就是偶爾出旺角行商場和睇戲,或是留在家中煲碟上網,誰需要一部單反?我們更需要的只是一部隨身相機,例如iphone,還能即時upload。

當然,不少人很快就過濾這個問題,還是決定要買一部,所以他們會問,買哪一部好?還好問的人是我,如果是某些真的很熟悉相機,很擅於拍攝的人,這就弊了,因為他們會告訴你一些你從未聽過的東西,例如ISO,例如光圈值,例如一大堆未聽過的型號,未見過的品牌。你不會明白為甚麼最出名的canon和nikon,竟然沒有人推薦,而且你會發現,無論你有幾多budget,他都會告訴你,都是垃圾,都不夠用。

真正的答案,如果你是新人,最重要的不是甚麼機最好,而是怎樣使你繼續玩下去。單反的缺點是甚麼?就是又大又重。有太多人未過新人期,未真正懂得操作,不知道如何調整光圈,亦不明白為何手動快門,就放棄繼續玩單反。把單反當作傻瓜機、全自動,當然就會覺得它太笨重,為甚麼不用那部又輕巧,又多輔助功能的傻瓜機仔呢?單反封塵,是唯一合理的結局。

所以,如果你自稱希望學攝影,不要理會專家的意見,只需要買一部又平又輕的就好。到達一定程度之後,不再是新人,你就明白需要甚麼相機或甚麼鏡頭,因為你知道自己想影甚麼。新人的問題都是這樣,不論是買車,買相機,買電腦,買樓,如果你是新人,就要問懂一個問題,怎樣使自己玩下去,直至不再新人。

The Nok

2011-02-05

宏觀人口統計

在地球上,漂亮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越多越少?

應該是越來越多。因為漂亮的人比較易找到伴侶,即是靚女容易嫁得出,嫁得出就自然能夠生育下一代。至少古代如此,就像古代的有錢人不會虐待自己,當然要三妻四妾每個都出得廳堂,還要生得幾個。而且有錢人也比較養得起,不像窮人三不五時要害怕兒女幾時夭折,還要改個難聽的名字,好好touchwood讓他們避過十災九劫。所以漂亮的人,早就該越來越多。

放觀香港情況似是相反。漂亮的人越來越不肯嫁娶,因為他們有本錢去玩,有得玩自然不安於婚,即是說,漂亮的人有一部份已經是單身。就算肯結婚,也不肯生仔,因為生仔會走樣,對女性的身型故然是挑戰,而有份育兒的男人亦會越來越嘮叨,不再有型又蕭灑,何苦?更甚,即使依然是有錢人比較能夠娶到靚女,但是多產已不像是他們的目標,除非是上報紙的富豪,一般中產早就覺悟,一兩個就夠。

所以香港早期是比較多靚人的。他們從大陸南渡而來,帶著現金和家眷,在香港重頭做起,但既然會來亦有能力來,自然就是有錢人,亦自然是靚人。香港靚女多,這句話沒有錯。

但回歸以後,不再是了,因為這裏變成綜援家庭的移民天堂,每天幾百個內地人來港團圓,而且從不懼怕多生幾個,因為生夠四五個,綜援金額都有五位數了,這樣數下來,很快,香港人的面孔自然會越來越像內地人。

不過,混血兒從來都比較漂亮,香港混內地,會不會是另一種突破?即使總是香港七十歲老伯與內地三十未夠的混血,未至於唐氏綜合症,但或許會有一種DNA被重新洗牌的威力?如果香港像日本般封閉,或許就如大多數人在日本街頭所觀察,根本靚人就越來越少,就算有都在娛樂圈和AV工作了,更不用指望他們有下一代。

到最尾,大家都說全球化,洋鬼子和我大中華人民越來越全球化,這樣漂亮的人總體來說還是越來越多吧。至於日本人,他們沒有前途了。

The Nok

2011-02-03

老餅的新年

如果你覺得大年初一無聊沉悶,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農曆新年自古以來,都是少數屬於長輩的節日。情人節、復活節、端午節、暑假、萬聖節、聖誕節、元旦,每一個似是能拿來慶祝的日子,要吃喝、要遊玩、要通宵,不會屬於老人家,只能屬於年輕人,除了農曆新年。

由年初一至年初七,派利是當然是一種上而下的活動︰後輩特地探望前輩,套一番討好的話,為的就是表現一種敬意,收一封利是,讓老人家滿足滿足一下。

新蒸頭,甚麼可以做,甚麼可以不做,也是老一輩說了算。賀年歌不可以隨便唱,甚麼死死死不能隨便講,雖然賀年食物樣樣肥膩高鹽高糖少纖維,但都要食。

就算你離群獨個看電視,裏頭出現的仍然是汪阿姐,也是暮氣沉沉的粵劇名伶,與及還是那堆古老的太歲和命理。至於賀歲片,對不起,始終還是黃百鳴。

中國人傳統的那個農曆新年,確實離我們越來越遠。為甚麼?因為農曆新年,本來就是為農民而設,為我們那貧窮已久的中國人而設。經過漫長的嚴冬,好不容易春回大地,雖然家徒四壁,七個子女也沒有誰得了肺炎而早夭。趁著冬天,媽媽無法下田,正好幫家中妹子們縫了幾對新鞋子,趁新年春回大地,一起穿新鞋,一起貼揮春,然後吃一隻全年一次的瘦雞。啊,富有鄰家放爆竹,為寂靜的鄉間帶來濃厚氣氛,新年真好……

不必了,我們不會趁農曆新年換季的,有甚麼好換?今年興軍綠色,怎地又會買件紅色呢?至於雞甚麼的,禽流感嘛,不用預我了。還有,不要放甚麼爆竹,一來犯法,二來阻著我們上youtube聽歌,舞龍舞獅的又嘈又不知道做甚麼,留給六叔自己去點睛吧。至於利是,如果還是放十蚊紙,不如節省少少啦,反正都要上繳給父母。唉,避年就好。

這種農曆新年,怎會不無聊?

The Nok

2011-02-02

買新年

農曆新年了。因為香港沒有過年氣氛,所以有些人過去澳門。沒有辦法,因為放爆竹是犯法的,沒有聲音上的氣氛;而且家家戶戶都閉上門,揮春都貼在內室,也沒有了視覺上的氣氛。像澳門如此擠逼狹窄的舊,又不限制爆竹,確實多了幾分農曆新年的味道。

甚麼是新年氣氛?雖然農曆新年的慶祝是關於「新」,真正來說精粹卻在於「舊」,是新的一年,但最核心的,依然是年復一年的復,我們又吃到一樣的蘿蔔糕,我們又逗紅色的利是,我們又聽到熟悉的賀年歌,我們又在電視見到汪阿姐,而且又重遇同一群的親戚,問答同一堆的問題,例如「啊,今次讀中幾呀?」「啊,幾時結婚呀?」「啊,幾時生仔呀?」

舊?香港從本質上就容不下舊,舊樓要拆,舊區要活化,舊觀念要拋棄,農曆新年,早有人預言過,一兩代之後自然會被淘汰。

幸好,傳統褪失,消費依舊,我們的新年由行花巿重新灌注了生命力,一年比一年少人買花,卻一年比一年多人買吉祥物。我們不用害怕香港人會忘記十二生肖,因為每過十二年,同一系列的毛公仔和攬枕就會送舊迎新,以更可愛更華麗的方式提醒我們,It's time to SHOP!!

新年?你買左未?

The Nok

2011-02-01

旅行團 X 自由行

曾經有段時間,我以為旅行就等如自由行,尤其在年輕人中間,所以「今次旅行是跟團還是自由行」這條問題,便不會再出現。

當然事實並非如此,旅行團依然是不少人的選擇,因為方便。世界上有太多地方不適合自由行,語言不通、治安不良、交通不便、資訊不齊,自由行只適用於歐美澳日,埃及越南阿根廷已經皺眉頭,剛果約旦東帝汶更是不敢想像。

然而,就算是日本,香港旅行團也是天天出發,場場爆滿。為甚麼呢?

看來就如問1+1為何等如2般無聊,因為香港人總喜歡去日本,又喜歡方便(囉),日本旅行團自然受歡迎,但這條問題確實反映了有關旅行的兩種觀念。

如果問,走一趟旅行,你會因為錯過了人人都看過的名勝,而感到可惜嗎?去過巴黎,卻沒有找到艾菲斯鐵塔、凱旋門和巴黎聖母院,可惜嗎?到了北京,但不去長城又不在天安門前拍照,白去了嗎?也許都會的,你知道每個人也如此影過,即使是澳門的大三巴,是的,你也會影,甚至已經是你第三次去,但和大姨媽一起去,你都會再影一次。

很適合參加旅行團啊。你不會怕錯過巴士,你不會怕找不到路,甚至你不怕看不明白,去博物館之前你不用再做功課,去著名的餐廳你不會錯過招牌菜。絕不走寶,是這種旅行的觀念,食最好住最好,不怕重覆,只怕錯過。

又或者,你會因為和別人重覆了路線,而感到可惜嗎?就似是撞衫,朋友去過北海道,又是那個薰衣草場,又是那碗札幌拉麵,又是小樽運河,你覺得很不爽嗎?大家都吃拉麵、刺身、燒餅和烏冬,而你呢,就因為吃了不太出名的「紙燒」,於是在facebook上沾沾自喜嗎?即使所謂紙燒,其實很一般。

很適合自由行啊。前題是你不怕悶,你情願一整天沒有看到商場,沒有消費,也沒有特別景色,也不能忍受人云亦云,兼且你還可以美化一些地道的經歷,例如等火車三小時。絕不重覆,是這種旅行的觀念,親身踏一條路線出來,享受屬於異國的自由,浪漫的情懷由旅行、時間和金錢換回來。

當然,我們最後可能選擇一種混合的旅行,是自由行,卻跟著便利店的旅遊指南,自由地重覆別人的旅途。不爽?折衷方法是去日本之餘,可以找一些冷門的地方,例如四國的某處,然後遠足、露營和釣魚。好豪。

The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