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5

非球迷是如何欣賞球賽

也許我得先承認自己並不是球迷,因為一場半夜的比賽,無論戲碼如何強勁,我也會寧願睡覺而第二朝早直接看賽果和精華;又或者看了三十分鐘沉悶的比賽後,會狠下決心關上播放器,回到自己喜歡的網頁上繼續瀏覽;而且我不會說服自己堅持某些比賽是精彩的、經典的,因為它們通常只有五分鐘出色過。

既然我不是球迷,那麼我對何謂精彩的足球賽,當然能夠有個人的自定義,例如我認為是弱隊能夠執行戰術,針對強隊僅有的缺點,猛烈攻擊然後取得勝利;而不是強隊發揮自己的技術,輕鬆地屠殺弱旅。所以,沒有入球的比賽,對我來說不一定是沉悶,而有入球的比賽,亦不見得一定有趣;至於強隊勝出雖則理所當然,我卻更喜歡看他們雖已發揮出色,但依然陷入苦戰。

越來越多球迷認為,足球世界的走向是沉悶化,防守足球又大行其道,足球的可觀程度越來越低。這個觀點當然有其極大的錯誤,但既然我不是球迷,那麼自然又可以提出有點不相同的欣賞球賽方式。

漂亮的組織、傳送和射門,當然能夠呼喚起觀眾的腎上腺素,令人心跳,令人尖叫,所以球迷只會喜愛強隊,是合理至極。但事實上九十分鐘的球賽,大多數情況都沒有延續這種高潮的,甚至因為愛隊失誤連連導致自己心浮氣躁,娛樂變成折磨。這個時候,不妨聚焦於你眼中的弱隊,他們面對一浪又一浪的攻擊、喪失控球、被緊逼的步步後退,但你會發現他們不慌不忙,貫徹領隊的指示,努力控制節奏、保持隊型之餘又互相補位,忽然球賽會有趣得多。

還有,如果你沒有賭波,就不要作賽果預測了。任誰都知道睇波最有趣的,是大家朋友們一齊吹水打牙齩戰,但預測賽果是不可能的,昨天的數據不論如何,決定賽果的依然是今天的狀態。如果欣賞球賽前已經作了預測,那麼你就必定會留意愛隊是否實踐你的預言,過於留意到比賽真實的現況,因此就會錯過太多值得欣賞的細節,而你亦會因為一球又一球的錯失,變得焦慮焦急。

而且人們經常會將期望變成預測,就像很多香港人希望英格蘭入四強,所以他們預測英格蘭會進入四強,最後呢,當然總是失敗。結論呢?就是永不要相信你自己的預測,雖然好像仍是那句老話「波是圓的」,但如果你不是球迷,而是僅僅想看一場精彩的球賽,請別再預測,不妨就只拿一包薯片、開一罐汽水,專注地等待哨子響起。

The Nok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搭下嗲,無任何攻擊你講法或踩場的意思。

要好似你咁樣睇得咁通透戰術等各項分析,最少我那位不是球迷的女友會唔知你講乜,睇得出十幾條友追住個波,個戰述係邊,會發出"如何可能?"的問題。呢個可能要相當波齡先做到你以上的技術分析,所以我認為你由頭到尾都係一個球迷囉. . .

你留意一下,以前d波球隊或球員、戰述及球技都都很有individuality的,例如華達拉瑪、施丹、古烈治、茲拉華特etc. . .巴西同德國係有係分別架嘛,而家連巴西都愈來愈強調防守,佢地似乎開始摔甩緊佢地風格上的界線,第時隊隊踢出黎d波都一樣架啦(當然係誇張地講,但係搭嗲吹水唔誇張會對唔住自己),連荷蘭都無左全能足球. . .咁真係唔係幾好睇囉. . .

可以想像以前可以同女朋友由古烈治個頭同華達拉瑪個頭係有分別的而講起,一個係電的,一個係扎的,一個黑一個白。由外表風格講到入佢地踢波風格,古烈治好波過華達拉瑪唔係因為佢係黑人扎左個drag lock頭,而華達拉瑪係白人梳左個獅子頭,係因為古烈可以踢任何一個位置,踢出了荷蘭「全能足球」的傳統,而華達拉瑪只可以踢正中場。

我估波都可以咁樣睇。

The Nok 提到...

球迷的關鍵在於個「迷」字,瘋狂、吶喊,為一次進攻而亢奮,為一時落後而失落,這樣才算是迷;如果已經沒有了對愛隊的強烈熱情,實在有負「迷」這個意義。在這個意義上,沒有盲目,就不算為球迷。

至於個性和風格,在勝利 = 天文數字收入,而落敗 = 舉國失望和辱罵的情況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作賽,是現代足球的唯一選擇。要怪責球迷對愛隊期望太高嗎?吊詭在於一旦他們不再愛本土足球,足球一樣會變成死水,就像香港。

所以舊時代風格的消逝,是必然趨勢,原因當然是以往的風格效率不足。例如全能足球,需要的體力太大,對抗摩連奴式半場壓縮防守區域的踢法,配合快翼和衝撞型中鋒,絕對會落下風。

至於傳統南美小組滲入 vs 英式高Q大腳,根本各自都有明顯缺點,控球在腳以兩翼拉開防守區域,再傳中配合衝頂或回馬槍遠射,根本隊隊都是依照這種教科書式打法進攻,因為這樣貼近現實。

不過,就算變成這樣,依然可以看到風格的不同,但不再是以地域分,而是以球員來分。

最明顯是上腳和one touch pass的兩種風格,前者的代表例如列基美、施丹、細哨、史奈達;後者是美斯、沙維、洛賓。前者盡量以盤球控制節奏,然後一腳撕開防線,後者以快速短傳製造錯對防守,似nba打法。不過這兩種風格尚未定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