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3

我影故我在 2之2

影相的人越多,說故事的人越少。也許是因為說故事,講究的不單是天份,還需要一批有耐心的聽眾,等待說者越說越好,好讓故事可以在口中說得更加美麗動人、扣人心弦。影相則不同,沒有天份還可以透過財力,加大光圈、增加景深、善用photoshop,堆砌出自己滿意的圖片,兼且拍攝者本人已經可以同時充當觀眾,在自我欣賞的日子之中,慢慢摸出一套拍攝的技巧和方式,直至可以登堂入室。不管是作者還是觀眾,攝影真是容易多了,並且它是「真」的。

所謂真,又是否正確呢?拍攝者所選取的角度和內容,本身就經過挑選,為了讓主體的美麗得到歌頌,難道又不會犧牲了相貌的真實嗎?就好像美少女,一定是高抄、大眼、七三面、打燈打到美白,所謂真人又完全不是那回事,這不又類同說故事的那種粉飾和美化?

面目可以虛構,那麼場景又可不可以呢?當然是可以,就像電影已經是虛構的典範,加上人有我有的photoshop,要複製要創造又有何難?既然如此,相片就像背叛了回憶,甚至比故事更奸狡,偷天換日,只要技巧夠就無法辨別,連辯論的餘地也沒有。

所以,年輕人喜歡自拍,兼且不會使用單鏡反光機,還不介意蒙郁鬆的相片大忌,照樣放上網頁、facebook任人tag。為甚麼?因為這種相片最真。

真,是因為自拍,不用假手於人,不需要photoshop執相,不會講究複雜的黃金比例,那是最隨心、最自然的拍攝角度。所以自拍的勝地一定是廁所,那一塊大玻璃,不需要把相機舉高已經可以輕鬆的影得好,就站在鏡前愉快地擺弄四肢,記錄花樣年華的那一個我。

不過說起來,亦只有年輕人才會自拍,閒來無事要自拍、上廁所要自拍、換衫要自拍、坐車也要自拍。的確又如此,人年紀越大,就越難拿相機出來替自己拍照,本來一星期或者都會有一兩晚出街食晚飯,可以拍,然後又只有星期日出街才會拍,到後來只有大時大節好像聖誕新年和生日才會拍,到最後,除非別人拍,否則都不拍。

記憶就像這些相片一樣,年紀越大,發現相簿越少,就如年輕的時候,每一日都是一個日子,都有值得回味的歲月,有事可記,生活有趣,到了後來,記憶變成每週一次,整個星期就等待星期日的來臨,難得的活一日,再後來,生活就是每年的聖誕 + 新年 + 生日,到最後,再沒有屬於我的生活,只剩下想當年的那些日子,猶有餘味。

活在一個大多數日子都沒有味道的世界,不單是拍攝的鏡頭在挑選材料,拍攝的時間也在替生命分類,在提醒著忙碌的人,到底生活了甚麼。

The Nok

沒有留言: